-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32133
- 條形碼:9787108032133 ; 978-7-108-0321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 本書特色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共三編八冊,匯集了作者六十年來討論中國歷代學術思想而未收入各專著的單篇散論,為作者1976—1979年時自編。上編(一~二冊)自上古至先秦,中編(三一四冊)自兩漢至隋唐五代,下編(五一八冊)自兩宋迄晚清民國。全書探源溯流,闡幽發微,頗多學術創辟,系統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國幾千年學術思想之脈絡全景。本冊迄春秋,共收論文七篇。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 內容簡介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共三編八冊,匯集了作者六十年來討論中國歷代學術思想而未收入各專著的單篇散論,為作者1976—1979年時自編。上編(一-二冊)自上古至先秦,中編(三-四冊)自兩漢至隋唐五代,下編(五-八冊)自兩宋迄晚清民國。全書探源溯流,闡幽發微,頗多學術創辟,系統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國幾千年學術思想之脈絡全景。
本冊迄春秋,共收論文七篇。首先推論中國上古之時北方農作物及山居情況,詳密考索華夏
先民的基本生存境遇。再論周公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與意義,探求《詩經》的源流意蘊,考辨《西周書》之文體,發明《易經》之旨趣,皆援史證經,多發前人所未發。*后引經據史,以春秋時代人的行為事例驗證中國文化之特殊性——道德精神,深細剖揭民族文化之生命內涵。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 目錄
中國古代北方農作物考
中國古代山居考
周公與中國文化
讀《詩經》
《西周書》文體辨
《易經》研究
論春秋時代人之道德精神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 節選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1)》內容簡介:《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共三編八冊,匯集了作者六十年來討論中國歷代學術思想而未收入各專著的單篇散論,為作者1976一1979年時自編。上編(一一二冊)自上古至先秦,中編(三一四冊)自兩漢至隋唐五代,下編(五一八冊)自兩宋迄晚清民國。全書探源溯流,闡幽發微,頗多學術創辟,系統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國幾千年學術思想之脈絡全景。本冊迄春秋,共收論文七篇。首先推論中國上古之時北方農作物及山居情況,詳密考索華夏先民的基本生存境遇。再論周公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與意義,探求《詩經》的源流意蘊,考辨《西周書》之文體,發明《易經》之旨趣,皆援史證經,多發前人所未發。*后引經據史,以春秋時代人的行為事例驗證中國文化之特殊性——道德精神,深細剖揭民族文化之生命內涵。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 相關資料
周公與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以儒學為其主要之骨干,此義盡人皆知。然傳統儒學本身,乃有一重大轉變。即在唐以前,每以周公與孔子并尊,而自宋以后,則以孟子與孔子并尊是也。此一轉變,實有其內在甚深之涵義。而周公之為人與其為學,實當重為之深細闡發,此亦研討中國儒學與中國文化關系一主要題目也。中國儒學傳統,若以近代語扼要說之,實可謂其抱有一種人文的歷史觀,此不失為儒學傳統一中心主要之觀點。孟子言知人論世,以一圣人之作,代表一時代之光明,所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此即人文的歷史觀中一重要意見也。夷考其實,中國古史所傳述之圣人,如堯舜禹湯文武,其人其事,傳說之色彩常勝于紀實。若論人物個性在中國歷史上之明顯表現,而具有真實重大之影響者,則應自周公始。蓋周公以前,中國歷史動力尚偏屬于集團性、地區性,其時則自然環境之制限,勝過人物心力之創進。換言之,其時中國歷史之主要動力,其依賴于地理性之自然刺激者,猶勝于其依賴于人物性之德慧領導。故古史人物在歷史上之活動,亦每見其為富于傳說性或神話性,未可以史家考證方法,一一證實之。惟就中國古史言,則與其謂之是神話,不如謂之是圣話。因中國古代人觀念,圣人地位,早已超越于神之地位之上也。故中國古史,堯舜禹湯文武歷圣傳統之傳說,為后代儒家常所稱道者,與其謂之是富于神話性,更不如謂其富于圣話性之遠為允愜。因堯舜禹湯文武諸圣之在中國古人觀念中,確是圣而非神。所謂圣人者,乃人文歷史中之杰出人物,而并非自然界之神。換言之,中國古人,早認為人類歷史之演化與創進,其主要動力,在人不在神,此所以當稱之為人文的歷史觀也。惟此諸圣,其在中國古史上之真實地位,則恐不能與后世人物相提并論。因其時中國歷史動力,尚當歸屬之于氏族性、集團性、地區性,為一種自然之演進,而尚未能躍進達于因個人之動力而影響歷史之時代。而后人特以此諸圣人為其時歷史演進之代表,此乃后人之觀念,非屬當時歷史之真相。故此諸圣之歷史活動,僅當稱之為中國古史中之圣話,未可一一遽視之為當時之信史也。今若論人物個性之在歷史活動中,明顯居有主動地位,而此等歷史,又確可視之為信史者,就中國古史言,其人其事,皆當自周公始。孔子為中國儒學傳統之大宗,而孔子平生為學,其最所尊仰者,實為周公。故日:甚矣我衰也,我久矣不復夢見周公。則孔子之所志所學,夢魂縈繞,心香一瓣之所歸依,獨在周公,顯可知矣?鬃臃遣蛔饒蛩,然既日民無得而稱焉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著名歷史學家,江蘇無錫人。1912年始為鄉村小學教師,后歷中學而大學,先后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數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起定居臺灣。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