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32126
- 條形碼:9787108032126 ; 978-7-108-0321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 本書特色
本冊專論有清一代。作者為治清代學術思想史的名家,對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影響很大。本冊各篇雖寫作時間跨度很大,但多為學術史后之作,因此本冊某種程度上是對該書的補充增訂。 作者四十年代還寫過一部專著《清儒學案》,惜在抗戰中沉埋江底。本書收錄了1942年發表的《清儒學案序》,由此可略窺作者當年的寫作理路,殊為難得。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 內容簡介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共三編八冊,匯集了作者六十年來討論中國歷代學術思想而未收入各專著的單篇散論,為作者1976-1979年時自編。上編(一-二冊)自上古至先秦,中編(三-四冊)自兩漢至隋唐五代,下編(五-八冊)自兩宋迄晚清民國。全書探源溯流,闡幽發微,頗多學術創辟,系統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國幾千年學術思想之脈絡全景。
本冊專論有清一代。作者為治清代學術思想史的名家,其《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影響很大。本冊各篇雖寫作時間跨度很大,但多為《學術史》后之作,因此本冊某種程度上是對該書的補充增訂。
作者四十年代還寫過一部專著《清儒學案》,惜在抗戰中沉埋江底。本書收錄了1942年發表的《清儒學案序》,由此可略窺作者當年的寫作理路,殊為難得。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 目錄
前期清儒思想之新天地
讀《朱舜水集》
陸桴亭學述
顧亭林學述
王船山孟子性善義闡釋
跋康熙丙午刊本《方輿紀要》
跋嘉慶乙丑刻九卷本《讀史方輿紀要》
陸稼書學述
呂晚村學述
讀張穆著《閻潛邱年譜》再論《尚書古文疏證》
記姚立方《禮記通論》
續記姚立方《詩經通論》
王白田學述
記鈔本戴東原《孟子私淑錄》
附《孟子私淑錄》
讀姜白巖《尊行日記》
錢竹汀學述
讀段懋堂《經韻樓集》
記《鈔本章氏遺書》
《崔東壁遺書》序
讀《古微堂集》
羅羅山學述
朱九江學述
讀康南海《歐洲十一國游記》
余杭章氏學別記
太炎論學述
《清儒學案》序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 節選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8)》內容簡介:《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共三編八冊,匯集了作者六十年來討論中國歷代學術思想而未收入各專著的單篇散論,為作者1976一1979年時自編。上編(一一二冊)自上古至先秦,中編(三一四冊)自兩漢至隋唐五代,下編(五一八冊)自兩宋迄晚清民國。全書探源溯流,闡幽發微,頗多學術創辟,系統而真切地勾勒了中國幾千年學術思想之脈絡全景。本冊專論有清一代。作者為治清代學術思想史的名家,其《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影響很大。本冊各篇雖寫作時間跨度很大,但多為《學術史》后之作,因此本冊某種程度上是對該書的補充增訂。作者四十年代還寫過一部專著《清儒學案》,惜在抗戰中沉埋江底。《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8)》收錄了1942年發表的《清儒學案序》,由此可略窺作者當年的寫作理路,殊為難得。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 相關資料
自晚明諸遺老逝世,而清初理學之風漸熄。然尚有朱、王之爭。在諸遺老間,不論述王反王,皆不失其宗邦之恫,有亡國之余悲。繼起而尊朱者,則多朝廷顯貴,仰承帝王意旨,其制行多為人指摘。而宗王者則多尚氣節,不為權勢屈抑。余已略著其梗概于《近三百年學術史·李穆堂》一章。清廷于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特升朱子配享孔廟;雍正二年甲辰,陸稼書從祠兩廡,先后僅隔十二年。上距稼書卒歲則已三十二年。稼書兩為縣尹,一任諫官,仕宦不達。魏環溪薦疏稱其“清操如冰,愛民如子”,彭定求序其書,亦謂其“造履嚴苦,律己服官。一介不取以貞其操,直道而事以遂其志。凜然樹乞墦壟斷之防,泊然守陋巷簟瓢之素”。《四庫提要》稱其“操履純正”。蓋其為人,頗自與當時朝貴尊朱者有不同。故清廷崇揚朱子,而特以稼書從祠。然夷考稼書之為學,于朱學后起中,如黃東發、吳草廬、羅整庵、陸桴亭諸人,深沉博大遠不逮。《四庫全書》收其《三魚堂文集》、《外集》、《附錄》共二十四卷,又《讀朱隨筆》四卷,《三魚堂剩言》十二卷,《松陽鈔存》二卷,《四書講義困勉錄》三十七卷,《松陽講義》十二卷,凡六種逾九十卷,可謂豐備。又四庫館臣為《提要》,于宋、明理學家言,掎摭無所不至;獨于稼書諸作,皆極稱道,絕無貶斥。勇于呵先儒,怯于違朝旨,此亦可見四庫館臣之為態矣。其實稼書于朱學,僅為一種“四書之學”而止。朱子生平學問,用力“四書”最深。其指示后學,亦必先“四書”,謂“五經”為可后,諸史百家自當更次。治朱學而特研四書,固不為非。特當以四書為主,從而求之則可,非謂逐字逐句讀四書,即為盡學問之能事也。徒解字義,在漢儒為“章句”,在明儒為“講章”,顯非朱子之學。稼書亦只是明末之講章家言,又烏得為朱子之正傳?治朱學而專重四書,其事遠有端緒。至明代永樂時之《四書大全》而集其成。清《四庫提要》略云:真德秀始采朱子《語錄》,附于《大學章句》之下為《集編》。祝洙仿而足之為《四書附錄》。其后蔡模《集疏》、趙順孫《纂疏》、吳真子《集成》,薈粹眾說,不免稍涉泛濫。陳櫟《四書發明》、胡炳文《四書通》,較為簡當。櫟門人倪士毅合二書為一,頗加刪正,名曰《四書輯釋》。明永樂中,詔儒臣胡廣、楊榮等編集諸家傳注之說,匯成一編,為《四書大全》。御制序文,頒行天下學校。于是明代士子為制義以應科目者,無不誦習《大全》,而諸家之說盡廢。然廣等撰集此書,實全以倪氏《輯釋》為藍本。顧炎武謂其中特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著名歷史學家,江蘇無錫人。1912年始為鄉村小學教師,后歷中學而大學,先后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等數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起定居臺灣。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