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映雪美術論述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384854
- 條形碼:9787807384854 ; 978-7-80738-485-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映雪美術論述集 本書特色
★16開平裝,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
★張映雪,津城著名的畫家、美術理論家,天津美術事業的主要領導者,解放后天津民間美術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一篇篇論述精辟的文章,一段段引經據典的考證,字里行間,畫面之中,一位革命戰士對人民美術事業的忠誠和勤奮躍然紙上
★其中《瑣談天津書畫三百年》、《‘泥人張’及其作品》、《從楊柳青木刻年畫談起》等文章都曾在美術理論研究中有深遠的影響
★字體排版較一般圖書略大,讓閱讀更加清晰方便
★第180-232頁為圖版,收入了大量優秀美術作品
【少年境遇】
1916年,張映雪出生在山西省夏縣一戶貧寒的家庭里。幼年的他,便對書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運城小學讀書的時候,中國革命的浪潮影響著學堂里的師生們。在進步教師的幫助下,張映雪讀了魯迅、巴金等人的著作,從小立下了開拓人生道路的宏偉志愿。
1934年,張映雪已是運城中學的學生。正值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生死存亡關頭,他和同學們宣傳抗日,演出進步劇本,編活報劇。他們的革命行動震動了校方。為了更好地做革命工作,在1937年5月,張映雪赴太原,到“犧牲救國同盟會”受訓。
那時,雖然張映雪還是一名青年,他已經擔起了宣傳抗日的革命工作。在運城,他參加了由30多名中學生組成的“大眾劇團”。沒有工資,沒有經費,連服裝也靠自己想辦法解決。能吃上饅頭蘸點辣椒面,再喝碗白開水,就算是一頓美餐。但是,他們自編自演的一幕幕新戲,吸引著成千上萬的群眾。
1938年10月,日本鬼子入侵太原,占領了晉南,張映雪懷著抗日的熱情跟隨游擊隊上山打游擊,同時搞宣傳。
1939年,張映雪接到了黨組織的通知:到延安去學習。從此翻開了他人生的新的一頁。
【奔向延安】
一聽說要去革命圣地延安學習,張映雪非常興奮。參加革命以后,他一直有一個強烈的愿望,如果能有機會坐在課堂上,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革命理論知識能有多好!
當時,對敵斗爭的形勢十分復雜,要去延安特別困難。在沿途同志們的幫助下,張映雪一邊宣傳,一邊工作,繞過了敵人的包圍,經過晉東,繞道經西安辦事處,終于到達了延安。
延安是培養革命干部的搖籃。在延安,張映雪報考了魯迅藝術學院。經過考試,他被錄取為魯藝第三屆美術系學員。
魯藝,是全國無數青年向往的藝術殿堂,是陜北高原上熠熠生輝的藝術紅星。魯藝的學習緊張而又愉快,許多教師都是全國聞名的藝術家。在魯藝的日子是永遠難忘的。他曾在這里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親耳聆聽毛主席和其他革命領導人來魯藝演講。許多老一輩的藝術家、革命家都非常關心這些進步青年,多次到魯藝作報告。艾思奇、周揚、柯仲平、茅盾、蕭三等人的藝術理論和學術報告使他終生難忘。特別是在魯藝學習的各門美術課程,為他以后的美術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魯藝生活很艱苦,但這卻培養了張映雪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那時,他和學員們自己動手蓋畫室,用廢鋼鐵自制刻刀,用柳枝燒成木炭條,自制各種土顏色。他們常常到農村去畫巨幅墻畫,在勞動中磨練革命意志。
1942年,毛主席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之后,更加激勵了張映雪獻身文藝工作,一生為人民服務的決心。他和戰友們到三邊部隊和子長縣去深入生活搞創作,為今后的藝術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從魯藝結業后,張映雪分配到《新中華報》做編輯工作,后又回到魯藝的美術部工作。1946年,他參加了晉冀魯豫邊區的土改斗爭。
這些年的學習和斗爭生活,為張映雪提供了創作的源泉。《陜北風光》、《塞外鈴聲》、《三邊農家》、《舊社會悲劇組畫》等一幅幅木刻作品帶著他的滿腔熱情創作出來,并逐漸地形成了個人的風格。
【來到津城】
全國解放后,張映雪調到天津工作。1950年成立文化局,先是參加籌備文聯的工作,接著又組建美術工作室、創刊《天津畫報》、組建天津美術出版社。
解放前的天津有一個博物院,而這不過是一座徒有虛名的空樓。為了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保護文物的指示,為了搶救祖國文化瑰寶,防止珍貴文物的流失、破壞,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張映雪和其他同志們嘔心瀝血搜集文物和藝術品,大量地充實了博物館的收藏,發展了天津市的博物館事業。
為了搜集文物和藝術品,他們把凡是能見到的文物設法收集或是購買,逐漸積累了近萬件。這些千年珍寶,世傳文物為津門增添了異彩,為群眾提供了藝術欣賞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材,吸引了國內外許多觀眾。
在天津,張映雪曾任天津美術出版社**任社長,天津文化局局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天津文聯副主席。但他卻在繁忙的行政領導工作中關注天津美術工作和天津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特別對民間美術工作給予了關懷和支持。楊柳青木版年畫、泥人張彩塑藝術,都是在張映雪等同志的努力之下從解放前夕瀕臨消亡的狀態下恢復發展起來的。
張映雪倡導成立了楊柳青畫社,泥人張創作室,還利用工作的間隙撰寫了多篇介紹天津這些藝術瑰寶的文章。為此,他不知犧牲了多少休息時間,查閱了多少資料。甚至,連他在外地出差時也不忘去圖書館。
他的《瑣談天津書畫三百年》、《‘泥人張’及其作品》、《從楊柳青木刻年畫談起》等文章都曾在美術理論研究中有深遠的影響。
張映雪為天津文化美術事業的發展盡了*大的努力,辦了很多的實事。他擔任文化藝術領導工作長達27年之久,是一位卓有功勞的藝術家。
映雪美術論述集 內容簡介
本書收作者的“我所了解的楊柳青年畫之興衰”、“泥人張彩塑起源與發展”、“瑣談天津書畫三百年”等美術評論文章。
映雪美術論述集 節選
映雪美術論述集 作者簡介
張映雪,1916年生于山西夏縣,漢族。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考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從事版畫創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進行宣傳創作和群眾工作。
1949年調入天津。1950年在天津文化局歷任辦公室主任、副局長、局長、黨委書記等職;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離休后被選為天津市美協名譽主席。為天津市的文物及民間美術事業做了大量工作。
版畫、國畫作品參加國內外展覽,部分作品收錄于大型畫冊。1988、1994年舉辦個人作品展;出版有《美術文集》、《張映雪畫集》。
1985年國家文化部和美協授予“第三屆全國年畫研究獎”;1990年獲“天津市第四屆魯迅文藝獎”;1991年獲中國美協、版協“新興版畫紀念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