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企業(公司)所得稅的制度效應:基于在中國的應用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780235370x
- 條形碼:9787802353701 ; 978-7-80235-37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企業(公司)所得稅的制度效應:基于在中國的應用分析 本書特色
《企業所得稅的制度效應:基于在中國的應用分析》為中國稅務出版社出版發行。
企業(公司)所得稅的制度效應:基于在中國的應用分析 內容簡介
《企業(公司)所得稅的制度效應:基于在中國的應用分析》認為:從西方企業(公司)所得稅的發展來看,企業(公司)所得稅的制度調整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包括2008年兩稅合并的新企業所得稅法也是我國企業所得稅制度變遷史中的一個片段,企業所得稅本身也應該不斷完善,政策制定者應當將其經濟效應與國情結合起來,為未來的政策調整做出一個合理的框架思路。
企業(公司)所得稅的制度效應:基于在中國的應用分析 目錄
企業(公司)所得稅的制度效應:基于在中國的應用分析 節選
《企業所得稅的制度效應:基于在中國的應用分析》講述了: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并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企業所得稅法的施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一方面,新企業所得稅法的通過作為新一輪稅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然而,面對現實社會中復雜多變的客觀環境,稅制改革的實際效果總是與預定目標有一定的偏差,甚至有時會偏離政府制定的政策目標,這就需要政策制定者不斷調整稅收政策,小到單個稅種的調整,大到全面的稅制改革;另一方面,新企業所得稅制運行過程中反映出的各種現象可以證實或證偽原有的稅收理論,這不僅可以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稅收理論,更重要的是可以為未來的稅收政策調整提供理論依據。因此,新企業所得稅法的一些改革內容便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關注的焦點,例如改革后企業所得稅的稅負問題、稅收優惠政策問題、內外資企業的公平待遇問題等。其中有些問題學術界已經達成了一致的看法,但有些問題還存在很多爭議!镀髽I所得稅的制度效應:基于在中國的應用分析》以2008年兩稅合并的新企業所得稅法為著眼點,以新企業所得稅的運行效應為中心,對以下問題做了回答:**,從西方企業(公司)所得稅的發展來看,企業(公司)所得稅的制度調整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2008年兩稅合并的新企業所得稅法也將是我國企業所得稅制度變遷史中的一個片段,企業所得稅本身也應該不斷完善,政策制定者應當如何將其經濟效應與國情結合起來,為未來的政策調整作出一個合理的框架思路?第二,我國新企業所得稅產生的現實土壤是我國特殊的社會經濟環境——二元經濟結構和經濟體制轉軌,那么新企業所得稅對我國現階段的經濟體制和微觀主體的行為究竟有什么影響,如何對其進行有效評估?第三,在不斷完善企業所得稅制度過程中,可操作的政策手段都有哪些內容?圍繞以上問題,《企業所得稅的制度效應:基于在中國的應用分析》深入考察我國企業所得稅運行對經濟和社會產生的實際效應,為未來調整和完善我國企業所得稅制度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企業所得稅的制度效應:基于在中國的應用分析》共分七章,其主要內容如下所述:第1章:論文的導論部分。本章主要介紹選題緣由和意義、寫作框架、研究方法、特色與不足等內容。第2章:公司所得稅的基本問題。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討論了公司所得稅的開征依據,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公司所得稅運行產生的財政、公平、經濟三大效用功能;第二,考察在西方稅收理論中公司所得稅的稅負轉嫁問題;第三,考察西方公司所得稅的起源、發展與改革趨勢,反映出公司所得稅制度的歷史變遷過程和各國公司所得稅制度具有的一般規律;第四,考察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對納稅主體、課稅對象、稅率設計、計稅依據等稅制要素的具體規定,并進行比較,為我國企業所得稅制的完善提供經驗借鑒;第五,說明了企業所得稅改革的基本動因,包括合并之前存在的問題和后果;第六,簡要介紹了合并之后企業所得稅稅制要素的基本情況。第3章:我國企業所得稅的財政效應分析。首先,本章通過對以往學者的理論研究,深入分析了企業所得稅對于財政收入的影響,并將企業所得稅財政效應概括為充分性、彈性、及時性和穩定性,并對其進行了理論上的解釋;其次,本章還收集自1994年到2007年相關數據,對企業所得稅的財政效應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我國企業所得稅收入的充分性與彈性較高,但穩定性不夠;*后,本章對兩稅合并之后的新企業所得稅的財政效應進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新企業所得稅對于我國財政收入的影響并不大。第4章:我國企業所得稅的經濟效應分析。本章首先以稅收的經典理論為出發點,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分析了我國企業所得稅制度在運行中產生的經濟效應,包括對資源配置的影響、對企業微觀行為的影響以及對產業結構、吸引外資、經濟增長等宏觀經濟的影響,并提出了西方公司所得稅經濟效應理論在我國適用上制約因素;*后,本章對兩稅合并之后新企業所得稅的經濟效應進行了評估,證實了以上的理論分析。第5章:我國企業所得稅的公平效應(稅收負擔)分析。本章詳細闡釋了企業所得稅的公平效應:首先,它以理論分析和數據研究為基礎,研究了內資企業稅負明顯高于外資企業的原因;其次,它運用平均實際稅率方法(ETRs)考察了三次產業間的稅負,提出產業之間稅負差異在合理范圍之內的分析結論;再次,它考察了具體行業之間的稅負,結論是行業稅負總體上呈現出上升趨勢,而且行業間稅負差距較大,這些差異主要是由于行業內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幅度的差異;第四,本章考察了不同區域之間的稅負,就稅負大小的比較而言,東部和中部地區稅負較高,在不同時間段上交錯領先,西部和特區地區稅負相對較低,不同地區的稅負差異相關不大,從整體上看,企業所得稅在區域上的公平效應得到了一定的體現;*后,本章對兩稅合并之后的新企業所得稅的公平效應進行了評估和分析。第6章:我國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效用分析。首先,本章從區域、產業方面回顧了我國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概括了我國企業所得稅優惠制度的主要特征。其次,它評估了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在吸引外資方面的作用。隨著我國外商投資企業投資規模和經營策略的變化,涉外稅收優惠的吸引力逐漸下降。再次,考察和評估了西部開發的稅收優惠政策效應。分析表明西部地區稅收優惠政策的引資效果也呈下降趨勢。這說明稅收優惠只有在交通、通信、基礎設施等其他投資條件先行發展的情況下,才能在吸引投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后,本章考察了兩稅合并之新企業所得稅中稅收優惠的效應,并與合并之前的稅收優惠進行了對比研究。第7章:完善我國企業所得稅的政策選擇。通過前文對我國企業所得稅效應從理論到實踐的深入分析,本章結合兩稅合并之后的新企業所得稅法的要素分析,從其財政、經濟、公平效應的角度出發,對納稅主體的確定、企業所得稅稅基的完善、稅負水平與稅率的設計、稅收優惠政策的完善、稅收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企業所得稅的政策建議。總之,《企業所得稅的制度效應:基于在中國的應用分析》對企業所得稅制度及其運行效應進行了系統性的剖析,但是企業所得稅本身這一研究課題具有復雜多變的特征,因此,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研究空間,例如,如何以一般理論化的模式將企業所得稅變革過程提取出來,并應用于實際調整之中?如何利用定量的模式來評估企業所得稅的運行效應等。鑒于此,筆者將在以后的后續研究中,對上述研究空白點作進一步的理論探討,以完善研究內容,彌補不足。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