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春秋左傳(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02841
- 條形碼:9787547002841 ; 978-7-5470-0284-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春秋左傳(上下冊) 本書特色
本書是“書香經典”叢書之一在巨變與浮躁的時代里,歷經千年沉淀的國學營養將是我們抵御精神危機、價值危機和經濟挑戰法寶。在國學大師馮其庸先生的指導下,我們編纂了《書香經典》這一涵蓋至圣先賢智慧的系列叢書。這是一套全新的、彩色的圖文書系,它包含三十種國學、國藝經典,在古代典籍原文的基礎上,我們請專家進行注釋、翻譯,深入淺出解讀了傳統國學和國藝中*具代表性的思想和流派。尤為突出的特色是本系列叢書邀請了北京著名的邢旻手繪工作室,用色彩還原歷史,用色彩還原典籍。給讀者一種以時尚詮釋經典的享受;而其仿宋的線訂裝幀形式,更是讀者學習國學,兼及收藏的*佳選擇。
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春秋左傳(上下冊) 內容簡介
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期。在這一時期,周王室的勢力逐漸衰弱。大權旁落,而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繁。小的諸侯國紛紛被吞并,強大的諸侯國在局部地區實現了統一。實力*強的諸侯國先后稱霸,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臭王闔閭、越王勾踐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應運而生.對當時以及之后的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春秋左傳》以孔子的《春秋》為綱。運用大量史實。詳細地敘述了這一時期各國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狀況。同時,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生動地描繪了春秋時期能人異士的斗智斗勇、縱橫捭闔;爭霸戰爭的金戈鐵馬、氣勢恢宏。而儒家所崇尚的等級秩序、宗法倫理以及民本思想也從字里行間散發出來。總之。《春秋左傳》是一部文史并美的優秀作品。
春秋左傳(上下冊)春秋左傳(上下冊) 前言
一個有花香的地方就會令人眷戀流連,一個飄著書香的社會必定和樂而文明,而永久不逝的書香是來自先輩圣賢著述刊定的經典。
什么是經典呢?經,是構成紡織物的主線,典,是人們雙手尊奉的要籍,經典就是我們敬愛的先人們為我們燦如織錦的文化造就的主線,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尊奉的要籍。這些經典是先秦的《詩》《書》《易》《禮》、諸子百家,漢魏的傳經、著史,唐宋的詩詞文章、道德義理。從先民的歌唱,圣賢的著述到元明清的戲曲、平話、小說,無不貫穿著人文精神、大愛情懷。中國文化的基調是關心人世、熱愛人生的。健進而厚德,中和而崇禮,尊重自然萬物而心系蒼生家園。我們童稚咿呀學語就都會誦讀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詩句中,有深情,有旅地,有自然萬物,也有游子心中的故鄉。中國文化中的愛,深沉到很少說出這個字,但這種愛融于血而化于心,倘使有一天人類走向了宇宙,到那時,地球就是人們低頭思念的故鄉。我們的經典到那時也會給我們智慧、情感和力量。
這些經典是歷史大浪淘出的真金一樣的文化精華,是整個民族選擇的結果。一個人可能看錯,一個時期可能看錯,但是整個人類不會看錯。我們的這些經典經歷了時間的磨礪,不但沒有銷蝕,反而更加熠熠生輝。它們還跨越空間,久已激起世界上有識之士的贊賞和悅服,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以經典為主干的中國文化,必將為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對于人類經典,西方人有同樣的見識。被史學界廣泛認同的雅斯貝斯的“軸心時代”觀念認為: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五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在古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幾乎同時出現了空前偉大對后世影響也*為深遠的思想家……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傳統一直到現在,幾千年來,是人類奠基性的財富。雅斯貝斯說:“人類一直靠軸心時代所產生的思考創造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是的,歷史在每一個重要的發展關頭,總有一股新的溫習本源、學習經典的活動,回顧文化的源頭——經典,從中汲取前進、創新的力量。西方的文藝復興就是如此。我們現在就行走在創造歷史的新時代,學習經典,已經成為大家的迫切需求,家家書香,應該成為社會的時尚。
前人說過,沒有閱讀過經典的人就不能算是有文化的人。
但是,近些年來,電視、網絡多媒體的發達,流行文化暴漲,令人趕趨無己、目不暇給。流行文化和娛樂是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的,經典也是如此。經典好比是稻粱菽麥稷的五谷,是人生健康之基礎食物,而流行文化則如快餐小吃,可以調節生活。人的文化奠基當然是要學習經典。
我們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科技的發達、經濟的發展雖然增強了人對自然的控制,擴大了人的自由范圍,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問題卻依然如故,諸如生存環境、大自然與人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愛情、幸福、痛苦與悲劇這些人類共同的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顯得更加咄咄逼人。這使我們認識到,先人們用千萬年創造的經典文化不僅珍貴而且重要,她不僅綿延了文明,供給后人以智慧,而且凈化了人的心靈,豐富了人的情感,她哺育了我們,永遠給我們新生的力量。中國孔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和西方復興所啟迪的再生精神,都是體現了回到源頭汲取新的創造力量的思想智慧。
春秋左傳(上下冊) 目錄
隱公(元年~十一年)
元年經
元年傳
十一年經
十一年傳
桓公(元年~十八年)
五年經
五年傳
十六年經
十六年傳
十八年經
十八年傳
莊公(元年~三十年)
八年經
八年傳
九年經
九年傳
十年經
十年傳
二十二年經
二十二年傳
二十八年經
二十八年傳
三十二年經
三十二年傳
閔公(元年~二年)
元年經
元年傳
二年經
二年傳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四年經
四年傳
九年經
九年傳
十二年經
十二年傳
十三年經
十三年傳
十四年經
十四年傳
十五年經
十五年傳
二十二年經
二十二年傳
二十三年經
二十三年傳
二十四年經
二十四年傳
二十五年經
二十五年傳
二十七年經
二十七年傳
二十八年經
二十八年傳
三十二年經
三十二年傳
三十三年經
三十三年傳
文公(元年~十八年)
六年經
六年傳
七年經
七年傳
宣公(元年~十八年)
二年經
二年傳
三年經
三年傳
九年經
九年傳
十年經
十年傳
十一年經
十一年傳
下冊
十五年經
十五年傳
成公(元年~十八年)
二年經
二年傳
十六年經
十六年傳
襄公(元年~三十年)
三年經
三年傳
四年經
四年傳
二十九年經
二十九年傳
三十一年經
三十一年傳
昭公(元年~三十年二)
元年經
元年傳
六年經
六年傳
七年經
七年傳
二十年經
二十年傳
二十七年經
二十七年傳
定公(無年~十五年)
元年經
元年傳
四年經
四年傳
五年經
五年傳
十四年經
十四年傳
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十一年經
十一年傳
十三年經
十三年傳
春秋左傳(上下冊) 節選
原文
吳人將以公見晉侯.子服景伯對使者日:“王合諸侯,則伯帥侯牧①。以見于王。伯合諸侯,則侯帥子男以見于伯。自王以下,朝聘玉帛不同。故敝邑之職貢于吳,有豐于晉,無不及焉,以為伯也。今諸侯會。而君將以寡君見晉君,則晉成為伯矣,敝邑將改職貢②。魯賦于吳八百乘。若為子男③,則將半邾以屬于吳,而如邾以事晉。且執事以伯召諸侯,而以侯終之,何利之有焉?”吳人乃止。既而悔之,將囚景伯。景伯日:“何也立后于魯矣。將以二乘與六人從,遲速唯命。”遂囚以還。及戶牖④,謂太宰日:“魯將以十月上辛,有事于上帝先王,季辛而畢。何世有職焉,自襄以來,未之改也。若不會,祝宗⑤將日:‘吳實然。’且謂魯不共,而執其賤者七人,何損焉?”太宰嚭言于王日:“無損于魯,而祗⑥為名,不如歸之。”乃歸景伯。
注釋
①牧:君長。②職貢:進貢之物。③子男:指爵位低的小國。④戶牖:在今河南蘭考。⑤祝宗:掌管祝享的官吏。⑥祗:只是,只能。
譯文
吳國人要帶著哀公進見晉定公,子服景伯對使者說:“天子會合諸侯,那么就由霸主率領諸侯進見天子;霸主會合諸侯,那么諸侯就率領子、男進見霸主。從天子以下,朝聘時所用的玉帛也不相同。所以敝邑進貢給吳國的,要比晉圍豐厚,而沒有比不上的,因為把吳國作為諸侯的霸主。現在諸侯會見,而君王準備帶領寡君進見晉君,那么晉國就成為諸侯的霸主了,敝邑將會改變進貢的數量:魯國進貢按八百輛戰車給貴國,如果變成子、男,那么將會按邾國戰車的一半作為貢品,而按邾國戰車的數來侍奉晉國。而且執事以霸主的身份召集諸侯,而以一般諸侯的身份結束,這有什么好處呢?”吳國人就沒有那么做。不久又后悔了,打算囚禁景伯。景伯說:“我已經在魯國立了繼承人,打算帶兩輛車子和六個人跟隨去,早走晚走唯命是聽。”吳國人就囚禁了景伯,并將景伯帶回去。到達戶牖,景伯對太宰豁說:“魯國將要在十月的**個辛日祭祀天帝和先王,*后一個辛日完畢。我世世代代都在祭祀中擔任一定的職事,從魯襄公以來沒有改變過。如果我不參加,祝宗將會說‘是吳國讓他這樣的’,而且貴國認為魯國不恭敬,而只逮捕了他們七個卑微的人,對魯國有什么損害呢?”太宰豁對吳王說:“對魯國沒有損害,而只能造成壞名聲,不如把他放回去。”所以就放回了景伯。
春秋左傳(上下冊) 作者簡介
左丘明(約公元前502年-約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說復姓左丘,名明,也有說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魯國人。 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言與其同恥。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漢代太史司馬遷稱其為“魯君子 ”。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