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巴黎圣母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308371
- 條形碼:9787546308371 ; 978-7-5463-0837-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巴黎圣母院 本書特色
本書是雨果的**部重要代表作。全書藝術地再現(xiàn)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tǒng)治時期的歷史真實,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斗爭。他把事實和想象,敘述和描寫巧妙地結合起來,為純樸善良的敲鐘人和吉普賽女郎、邪惡狡詐的教士和隊長都安排了毀滅的結局。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的發(fā)表,也使得雨果聲名遠揚。
巴黎圣母院 內容簡介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fā)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腸,先愛后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美拉達。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魔多為救女郎而舍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巴黎圣母院 目錄
知識鏈接
原序
勘定本說明
**卷
一 大堂
二 彼埃爾格蘭古瓦
三 紅衣主教大人
四 雅克科坡諾勒
五 卡西魔多
六 愛斯美拉達姑娘
第二卷
一 從卡里布迪斯礁到希拉礁
二 河灘廣場
三 “以吻還擊”
四 夜晚街頭逐艷的麻煩
五 麻煩續(xù)篇
六 摔罐成親
七 新婚之夜
第三卷
一 圣母院
二 巴黎鳥瞰
第四卷
一 善人
二 克洛德弗羅洛
三 怪獸群有怪牧人
四 狗和主人
五 克洛德弗羅洛續(xù)篇
六 不得民心
第五卷
一 圣馬丁修道院院長
二 這個要扼殺那個
第六卷
一 公正看看古代法官
二 老鼠洞
三 玉米餅的故事
四 一滴淚報一滴水
五 玉米餅故事的結局
第七卷
一 山羊泄密的危險
二 教士和哲學家原本兩路人
三 鐘
四 命運
五 兩個黑衣人
六 戶外大罵七聲的效果
七 幽靈
八 臨河窗戶的用場
第八卷
一 銀幣變成枯葉
二 銀幣變成枯葉續(xù)篇
三 銀幣變成枯葉終篇
四 拋卻一切希望
五 母親
六 三顆不同的心
第九卷
一 熱昏
二 駝背獨眼又跛腳
三 失聰
四 陶土瓶和水晶瓶
五 紅門鑰匙
六 紅門鑰匙續(xù)篇
第十卷
一 格蘭古瓦連生妙計
二 你去當乞丐吧
三 快樂萬歲
四 壞事的朋友
五 法王路易的祈禱室
六 火焰劍閑逛
七 夏多佩馳援
第十一卷
一 小鞋
二 白衣美人
三 浮比斯成親
四 卡西魔多成親
名師點評
經典記憶
閱讀延伸
作品縮寫
名家評價
讀后思考
參考答案
巴黎圣母院 節(jié)選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fā)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腸,先愛后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美拉達。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魔多為救女郎而舍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欲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巴黎圣母院 相關資料
話說三百四十八年零六個月十九天前,那天巴黎教堂所有大鐘齊鳴,響徹老城、大學城和新城三重城垣,驚醒了全體市民。其實,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那天,并不是歷史的一個紀念日。一清早全城鐘聲轟鳴,市民驚動,也沒有發(fā)生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既不是庇卡底人或勃艮第人進犯,也不是抬著圣骨盒的宗教列隊儀式;既不是拉阿斯城學生造反,也不是“我們尊稱威震天下圣主國王陛下”擺駕入城;甚至不是在司法官廣場吊死男女扒手的熱鬧場景;更不是十五世紀常見的羽飾盛裝的某國使臣蒞臨到任。就在兩天前,還有這樣一隊人馬,即佛蘭德使團奉命前來,為締結法國王太子和佛蘭德瑪格麗特公主的婚約。為此,波旁紅衣主教不勝其煩,但是他為了討好國王,不得不滿臉堆笑,迎接佛蘭德市政官那幫土里土氣的外國佬,還在波旁公爵府款待他們,為他們演出“不少精彩的寓意劇、滑稽劇和鬧劇”,不料天公不作美,一場滂沱大雨,將府門前掛的精美華麗的帷幔淋得一塌糊涂。一月六日那天,是約翰·德·特洛伊所說的“全巴黎歡騰”的雙重節(jié)慶,即遠古以來就有的主顯節(jié)和狂人節(jié)。這一天,照例要在河灘廣場燃放篝火,在布拉克小教堂那里植五月樹,在司法宮里演出圣跡劇。就在前一天,府尹大人已派衙役通告過了:他們身穿神氣的紫紅毛紡襯甲衣,胸前綴著白字大十字,到大街小巷的路口吹號并高聲宣告。一清早,住家和店鋪都關門閉戶,男男女女從四面八方擁向三處指定的場所。去看篝火,賞五月樹還是觀圣跡劇,要隨各人的興趣而定。這里應當贊揚一句巴黎看熱鬧的人,他們有古人的那種見識,絕大多數(shù)都去看篝火,因為這正合時令,或者去觀圣跡劇,因為是在司法宮大廳演出,那里能遮風避雨。大家仿佛串通一氣,誰也不去布拉克小教堂墓地,讓那棵花不繁茂的可憐的五月樹,孤零零在一月的天空下瑟瑟戰(zhàn)栗。市民大多擁進通往司法宮的街道,他們知道兩天前到達的佛蘭德使團要前去看戲,并觀看在同一大廳舉行的推舉丑大王的場面。司法宮大廳雖然號稱世界之最(須知索瓦爾那時尚未丈量過孟塔吉城堡的大廳),這一天要擠進去談何容易。通向司法宮廣場的五六條街道猶如河口,不斷涌出一股股人流,從住戶的窗口望過去,只見廣場上人山人海,萬頭攢動。人流的洶涌波濤越來越擴大,沖擊著樓房的墻角,而那些墻角又像岬角,突進圍成不規(guī)則狀大水池一樣的廣場。司法官高大的哥特式門臉正中一道大臺階,上下人流交匯在一起,又在接下的臺階分成兩股,從兩側斜坡傾瀉到人海浪濤中。
巴黎圣母院 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法國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在法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譽。雨果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創(chuàng)作歷程超過60年,作品合計達79卷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留下了輝煌的文化遺產。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1830年,28歲的維克多·雨果開始奮筆疾書他的“命運三部曲”之一《巴黎圣母院》,這部小說被譽為“法國浪漫主義歷史小說的杰作”和“浪漫主義文學的里程碑”,為他躋身法國以至歐洲最重要的作家行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