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民國時期的民族問題與民國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5100736
- 條形碼:9787105100736 ; 978-7-105-10073-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國時期的民族問題與民國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本書特色
《民國時期的民族問題與民國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
民國時期的民族問題與民國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清末民初的民族問題與邊疆危機,孫中山民族思想及其西部建設思想,南京臨時政府的民族政策,北洋軍閥政府的民族政策等。
民國時期的民族問題與民國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目錄
**章 清末民初的民族問題與邊疆危機
**節 清末民初的民族問題與邊疆危機
第二節 清末民初關于民族問題的論戰
第二章 孫中山民族思想及其西部建設思想
**節 孫中山的民族觀
第二節 孫中山有關民族思想的言論
第三節 對孫中山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思想的歷史考察
第四節 孫中山西部建設思想
第三章 南京臨時政府的民族政策
**節 主張各民族一律平等、團結.
第二節 堅持多民族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邊疆民族地區安全和穩定
第三節 創辦拓殖協會開設殖邊銀行,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第四節 發展民族教育,重視師資培養
第五節 堅持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一律平等
第四章 北洋軍閥政府的民族政策
**節 袁世凱統治時期的民族政策
第二節 北洋軍閥混戰時期的民族政策
第五章 蔣介石的民族主義思想與南京國民政府民族政策的歷史發展
**節 蔣介石的民族主義思想
第二節 南京國民政府民族政策的歷史發展-
第六章 南京國民政府關于民族事務的管理機構與制度
**節 南京國民政府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
第二節 南京國民政府有關少數民族的法律與制度
第七章 南京國民政府少數民族政治政策及對邊疆民族地區的治理
**節 南京國民政府對少數民族實行的政治策略
第二節 南京國民政府對西藏的治理
第三節 南京國民政府對蒙古地區的治理
第八章 南京國民政府的邊疆民族經濟政策及西北開發研究
**節 西北開發的基礎與原因
第二節 西北開發的步驟、注意事項及其主要內容
第三節 對西北開發的認識和評價
第九章 南京國民政府的邊疆民族教育政策
**節 南京國民政府邊疆民族教育歷史發展概述
第二節 南京國民政府邊疆民族教育的主要內容
第十章 南京國民政府的少數民族宗教政策
**節 對藏傳佛教的管理
第二節 對伊斯蘭教的管理
第十一章 對民國時期民族問題和民國政府民族政策的總結
參考文獻
致謝
民國時期的民族問題與民國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節選
《民國時期的民族問題與民國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內容簡介:民族學在蘭州大學只有十多年的歷史,與許多兄弟學科相比,他只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因此他曾被忽略過、輕視過,不過這個有極強活力的生命,終于還是在蘭州大學這塊沃土上堅強的成長起來,為自己爭得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至今,蘭州大學的民族學已經是博士學科一級授權點,擁有五個二級博士點,同時是國家重點學科。作為民族學科的載體,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也成長壯大,成為在國內小有名氣的科學研究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新的研究型實體。
民國時期的民族問題與民國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相關資料
第一章清末民初的民族問題與邊疆危機中國的民族問題與邊疆問題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這不僅是因為中國邊疆地區是各少數民族主要的聚居地,而且“各民族在自立發展基礎上的融合發展是構成統一多民族中國邊疆的基石”(1)。中國疆域的基本特點就是少數民族聚居區與邊疆區域的大體重合,這決定著中國歷史上民族問題與邊疆問題交織在一起。近代以來,尤其清末至民國時期,我國疆域遭到了列強的蠶食鯨吞,邊界線發生了頻繁的變動,民族問題與邊疆問題糾纏在一起,成為影響中國邊疆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第一節清末民初的民族問題與邊疆危機1900年前后的30余年間,是中國社會大變革、大動蕩的時代。中國不斷遭受到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而邊疆地區成為其首先蠶食鯨吞的對象,中國邊疆面對的地緣政治安全環境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帝國主義企圖利用中華民族內部矛盾不斷制造分裂中國的陰謀,沙俄導演外蒙古“獨立”、“自治”,英國策劃西藏“獨立”,沙俄武裝進犯新疆等;一些反動的封建少數民族上層也不惜以帝國主義為靠山,大肆進行民族分裂活動。這些都導致邊疆民族社會內部原有的關系遭到破壞。這些變化又致使社會內部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進一步尖銳和復雜,中國的民族問題和邊疆形勢再度出現嚴重危機,國內民族矛盾和各族人民與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矛盾交織在一起。一、蒙古地區的民族問題與邊疆危機鴉片戰爭后,為了維護封建統治,清政府對蒙古地區推行旨在搜刮財富的經濟壓榨政策。《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處于“庫儲一空如洗”,“大局日委,上下交困”的局面。為了挽救其垂危的危機,1902年,清政府開始對蒙古地區實行“移民實邊”政策。并在這一幌子下,推行“凡繩丈所至,兵力隨之”的武裝強墾措施。在蒙古地區掠賣大量土地,實行瘋狂的經濟掠奪。從1902年到1904年清政府在內蒙古東、西部共墾土地3200多萬畝,獲取押荒銀650多萬兩。“移民實邊”政策對蒙古地區社會生產力造成極大破壞,加劇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沒有起到充實邊防、抵御帝國主義入侵的作用。1906年,清政府在“變法圖強”的幻想下,又試圖在蒙古地區實行“新政”。這些多如牛毛的新政令,引起蒙漢人民的不滿,也引起王公貴族和宗教上層的強烈反對。同時,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也動搖了清政府封建專制的上層建筑。而沙俄正是利用這種不滿和反抗情緒,鼓動哲布尊丹巴等人搞“獨立”。“移民實邊”和“新政”的推行,使一部分蒙古封建貴族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