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395488
- 條形碼:9787811395488 ; 978-7-81139-54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研究 本書特色
《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研究》:訴訟法學文庫,“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訴訟法學文庫》是面向國內外專家、學者長期開放的大型專著叢書。自2001年面世以來,已出版發行了70余部以訴訟原理、訴訟規律為內容且有新意、有深度、有分量的專著、譯著,對公安、司法工作有指導意義,對立法工作有參考價值。其中已有多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
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研究 內容簡介
簡介
《訴訟法學文庫》是面向國內外專家、學者長期開放的大型專著叢書。自2001年面世以來,已出版發行了70余部以訴訟原理、訴訟規律為內容且有新意、有深度、有分量的專著、譯著,對公安、司法工作有指導意義,對立法工作有參考價值。其中已有多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
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研究 目錄
緒論一、選題的背景二、選題的意義三、研究的路徑與方法**章 概念及理論之初步:無效刑事訴訟行為一、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的理論前提:刑事訴訟行為(一)刑事訴訟行為概念及理論的發展流變(二)刑事訴訟行為概念界說二、刑事訴訟行為的法律效力三、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的框定(一)無效的語義分析(二)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的內涵分析(三)無效與刑事訴訟行為其他法律評價之間的關系(四)無效刑事訴訟行為與刑事訴訟目的的關系(五)無效評價的動態相對性四、無效刑事訴訟行為與其他相關概念的比較(一)無效刑事訴訟行為與瑕疵刑事訴訟行為(二)無效刑事訴訟行為與違法刑事訴訟行為五、無效的類型(一)無效向有效轉化的可能性:絕對無效和相對無效(二)無效認定的方式差異:當然無效、有撤銷必要性的無效、有撤銷可能性的無效(三)無效原因產生的時間:原始無效和后發無效六、無效的治愈與后果(一)無效的治愈(二)無效的后果第二章 有效與無效的理論基礎:正當程序一、正當程序的基本屬性分析(一)程序性正當程序的基本屬性(二)實體性正當程序的基本屬性二、正當程序基本原理(一)權利應當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二)權力應當受到嚴格的制約和監督(三)程序本身應當符合人性的基本要求(四)程序運行過程應當有主體的參與(五)程序運行結果具有廣泛的可接受性(六)程序應當符合社會整體發展水平三、正當程序與刑事訴訟行為效力問題(一)正當程序對刑事訴訟行為模式的影響(二)正當程序對國家權力濫用的遏制(三)訴訟行為效力問題的本質第三章 有效與無效之間: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的認定標準一、無效刑事訴訟行為認定標準的發展演變(一)兩大法系的共同開端:古羅馬法中嚴格的法定主義標準(二)大陸法系無效刑事訴訟行為認定標準的發展和演變(三)英美法系相關理論與實踐的考察(四)兩大法系無效刑事訴訟行為認定標準的殊同二、無效刑事訴訟行為認定標準中的核心問題:利益的動態平衡(一)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學者的認識:無利益則無無效(二)利益衡量理論與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的認定三、我國無效刑事訴訟行為認定標準的基本立場第四章 無效之根源:現實中的不規范刑事訴訟行為及其程序性處置一、業績考評體系中的不規范刑事訴訟行為二、實踐中的不規范刑事訴訟行為及其程序性處置:基于實證調查的分析(一)問卷的設計、調查和統計方法說明(二)偵查程序中不規范刑事訴訟行為及其程序性處置調查(三)審查起訴程序中不規范刑事訴訟行為及其程序性處置調查(四)審判程序中不規范刑事訴訟行為及其程序性處置調查(五)本調查的局限性檢討三、對不規范刑事訴訟行為存在形態和程序性處置方式的思考(一)對不規范刑事訴訟行為存在形態的思考(二)對不規范刑事訴訟行為程序性處置方式的思考四、對違法刑事訴訟行為予以程序性處置的邏輯推演(一)違法刑事訴訟行為能夠避免嗎?(二)態度選擇:放任抑或規制?(三)現實中的違法刑事訴訟行為程序性處置體系評價第五章 規訓與懲罰: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的程序性處置一、對無效刑事訴訟行為進行程序性處置的必要性(一)刑事訴訟行為效力的先定性(二)程序運行的連鎖效應(三)程序選擇的單一性二、對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的程序性處置與程序性制裁之間的關系(一)程序性制裁理論的發展軌跡(二)程序性違法、程序性裁判、程序性制裁之間的關系(三)程序性處置與程序性制裁辨析三、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的程序性處置原則(一)區別對待原則(二)比例原則(三)兼顧公平與效率原則四、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程序性處置的系統化(一)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的程序性處置方式(二)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程序性處置的系統化第六章 顧舊立新:我國刑事訴訟行為無效制度的構建一、我國刑事訴訟行為無效制度現狀——基于文本的考察(一)既有規則掃描(二)規制違法刑事訴訟行為的另一種形式:糾正意見(三)文本視野中的刑事訴訟行為無效制度評價(四)文本中刑事訴訟行為無效規則匱乏的原因分析二、建構我國刑事訴訟行為無效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一)對于建構主義立場的簡要解釋(二)建構我國刑事訴訟行為無效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三)建構我國刑事訴訟行為無效制度的可行性分析三、建構我國刑事訴訟行為無效制度的設想(一)我國刑事訴訟行為無效制度的框架體系(二)我國刑事訴訟行為無效制度的建構進程結論參考文獻一、中文文獻二、外文文獻后記
展開全部
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研究 節選
《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研究》內容簡介:刑事訴訟行為是刑事訴訟法學的基本范疇之一。效力問題是刑事訴訟行為研究中的核心問題。《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研究》從理論和現實兩條路徑出發,綜合運用語義分析、邏輯分析、比較分析、實證研究等方法,旨在回答什么是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為什么要否定刑事訴訟行為的效力、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的認定標準是什么、現實中導致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的根源在哪里、科學的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程序性處置體系應當怎樣,以及如何解決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理論的實施等一系列問題。《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研究》主張在加強對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理論研究的同時,應逐步建立防、控、治三位一體的不規范刑事訴訟行為制度體系,以促進“綠色”刑事程序生態系統的形成和發展。
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研究 相關資料
插圖:第一章 概念及理論之初步:無效刑事訴訟行為概念乃是解決法律問題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限定嚴格的專門概念,我們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問題。——[美]埃德加?博登海默一、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的理論前提:刑事訴訟行為(一)刑事訴訟行為概念及理論的發展流變 概念是人類認識世界和進行思維的基礎。“概念是從凝固、僵化客觀事物的運動,到突破凝固、僵化,在自身的往返流動,這就是概念運動的基本特點
無效刑事訴訟行為研究 作者簡介
夏紅,女,1972年8月生于遼寧省沈陽市。法學博士。現任遼寧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訴訟法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參與或主持多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專業論文近40篇,合著、參與編著《中國刑事訴訟的理念與現實》、《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理性思考》等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