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哈尼族社會歷史調查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5087754
- 條形碼:9787105087754 ; 978-7-105-08775-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哈尼族社會歷史調查 本書特色
《哈尼族社會歷史調查》為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之一。
哈尼族社會歷史調查 內容簡介
云南是個多民族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22個少數民族,同時尚有一些未定族體的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12占全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分布地區占全省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各少數民族由于歷史原因和特殊的地理條件,社會經濟的發展極不平衡,呈現歷史發展階段的多樣性和差異性。 解放后,隨著民族工作的開展,民族調查研究也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從1950年至1955年,中共云南省委邊疆工作委員會、云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對全省少數民族社會歷史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為黨在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和進行民主改革、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系統的科學依據。與此同時,對云南各少數民族的婚姻習俗、宗教信仰和文學藝術,也不同程度地進行了調查。1956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民族委員會直接領導下,組成了云南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同云南省有關部門配合,對云南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1958年,為配合編寫各族簡史和簡志,繼續進行了各族社會歷史的調查工作。在歷次調查期間曾得到各族干部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和熱情幫助。經過歷次的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積累了大量的民族社會調查資料。現有的調查資料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它們涉及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和民族理論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的許多重要領域。 由于“左”的思想以及林彪、“四人幫”對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的干擾破壞,致使云南各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長期無法公開出版。現在,為了適應民族地區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需要,繁榮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和民族理論研究。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編輯委員會直接領導下,將解放后歷年對云南各少數民族民主改革前的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分別編輯成冊,陸續出版。
哈尼族社會歷史調查 目錄
哈尼族社會歷史調查 節選
《哈尼族社會歷史調查》內容為:云南是個多民族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22個少數民族,同時尚有一些未定族體的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12占全省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分布地區占全省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各少數民族由于歷史原因和特殊的地理條件,社會經濟的發展極不平衡,呈現歷史發展階段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解放后,隨著民族工作的開展,民族調查研究也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從1950年至1955年,中共云南省委邊疆工作委員會、云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對全省少數民族社會歷史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為黨在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和進行民主改革、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系統的科學依據。與此同時,對云南各少數民族的婚姻習俗、宗教信仰和文學藝術,也不同程度地進行了調查。1956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民族委員會直接領導下,組成了云南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同云南省有關部門配合,對云南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1958年,為配合編寫各族簡史和簡志,繼續進行了各族社會歷史的調查工作。在歷次調查期間曾得到各族干部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和熱情幫助。經過歷次的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積累了大量的民族社會調查資料。現有的調查資料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它們涉及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和民族理論以及其他社會科學的許多重要領域。
哈尼族社會歷史調查 相關資料
插圖:清嘉慶《臨安府志》卷十八“土司志”輯錄:李呈祥(哈尼族)嚴汝嫻說明清代臨安府轄區中著名的“十土司及十五掌寨”,其區域,即為今哈尼族的大聚居區紅河南岸及北岸部分地區。所謂十土司,即思陀、溪處、落恐、瓦渣、左能、納更、稿吾卡、納樓、虧容、阿邦(后分出慢車)。十五掌寨,即猛丁、猛弄、猛喇、馬龍、斗巖、茨通壩、宗哈瓦遮、水塘、猛梭、猛賴、猛蚌、者米、五畝、五邦、阿土等;又稱“十五猛”。明代為“沐氏勛莊”。十土司中的前七司,十五猛中的前七猛,其土司或寨長都是哈尼族。納樓土司是彝族,虧容、阿邦的土司和水塘等八猛的寨長都是傣族。居民則以哈尼族最多,彝族、傣族次之,另有少數儂人、沙人等散居其間。清嘉慶《臨安府志》為當時知府江浚源編撰,在其“土司忘”中集中地敘述了紅河地區以哈尼族為主的各少數民族的自然環境、歷史沿革、經濟生活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的情況。故將其全文輯錄,以便與現狀調查對照,明其歷史梗概。土司納樓、虧容、納更、溪處、思陀、瓦渣、落恐、左能、阿邦、慢車、稿吾卡,十五猛。漢史稱西南夷君長以百數,而岣町侯亡波以捕虜有功,立為王,尋復降侯,其子孫迄無聞焉。隋唐羈縻,未能奄有;爨蒙迭興,睥睨長世;宋又畫大渡河以南,屏之域外,由是滇云不通中國者殆三百年。至元、明兵威震疊,始漸次改土設流。然蠻煙瘴雨之鄉,亦尚仍其世職。黔寧威信遠昭,諸夷酋奉令唯謹,延及季葉,撫御乖方,后裔見逼于沙逆,遂致流寇之焰酷及臨陽,論世者悼之。惟我國家,聲靈赫濯,推亡固存,向之憑恃險阻者,罔不革面革心,懾服聽命,率其種類,納款輸誠。迄今雕題鑿齒之倫,駁騷乎漸漬于禮教,變夷俗而向華風,守土者未得以群蠻視之也。爰匯臨屬十土司及十五掌寨,詳其始末著于篇,用彰王會之盛焉。納樓茶甸距府治南八十里為納樓茶甸部,本蠻地。唐時隸蒙氏,名茶甸。元初置千戶,隸阿寧萬戶府;至元間,政隸善闡宣慰司;后分為二千戶,隸云南行省。尋改隸臨安宣慰司,名納樓茶甸。明洪武十五年,金朝興定臨安,土司普少赍歷代印符投款,授副長官司世襲。十七年,朝貢,命給誥敕冠帶遣之。傳十一世,至普率。率父延興,崇禎時與土酋普名聲構難死,率年甫8歲,沙定州屢謀害之,賴其母祿氏匿之于元江得免。會本朝辟滇,率投誠,授世職。康熙四年,附寧州祿昌賢反,官軍討之,率乞降,免死。二十年,大師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