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臨倉地區傣族社會歷史調查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5087518
- 條形碼:9787105087518 ; 978-7-105-0875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臨倉地區傣族社會歷史調查 本書特色
本集共收臨滄地區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和滄源佤族自治縣的傣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21篇。其中,有6篇是中國科學院云南民族調查組1958年調查整理的,曾由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云南民族調查組、云南省歷史研究所內部鉛印過;有10篇是臨滄地委和耿馬、滄源縣委調研組1955年至1956年調查整理的;《耿馬罕氏土司世系簡譜》等三篇是張元慶同志于1984年搜集整理的。
臨倉地區傣族社會歷史調查 內容簡介
《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是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五,內容包括了20世紀50年代中央訪問團收集的資料,全國人大民委、中央民委等組織民族社會歷史調查以及民族識別等工作所搜集到的資料,20世紀80年代以后由各省、自治區陸續分別出版,全套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共有84種145本。這些資料集中記錄了我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的基本情況,是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參考資料,受到了各方面的歡迎和好評。 《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問世以來,民族自治地方社會和文化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各方面情況有了不少變化,為了進一步發揮這些歷史調查資料的作用,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國家民委決定修訂、再版《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并將其列為國家民委重點科研項目。 本次修訂再版,在尊重史實,基本保持原貌,統一體例、版式的總原則下,主要是訂正錯誤,并以修訂注釋的形式增補新的人口數據和地方行政隸屬的變化情況。另外,原書中統計數據存在的問題較多,但因無資料可查核,部分只能保持原貌,僅供參考。《崩龍族社會歷史調查》、《新疆牧區社會歷史調查》不再單獨出版。新增《吉林省朝鮮族社會歷史調查》、、《土家族社會歷史調查》、《四川木里藏族自治縣藏族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廣東海南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匯編》4本。修訂本合計為86種147本。
臨倉地區傣族社會歷史調查 目錄
臨倉地區傣族社會歷史調查 節選
《臨滄地區傣族社會歷史調查》問世以來,民族自治地方社會和文化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各方面情況有了不少變化,為了進一步發揮這些歷史調查資料的作用,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國家民委決定修訂、再版《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并將其列為國家民委重點科研項目。本次修訂再版,在尊重史實,基本保持原貌,統一體例、版式的總原則下,主要是訂正錯誤,并以修訂注釋的形式增補新的人口數據和地方行政隸屬的變化情況。另外,原書中統計數據存在的問題較多,但因無資料可查核,部分只能保持原貌,僅供參考。《崩龍族社會歷史調查》、《新疆牧區社會歷史調查》不再單獨出版。新增《吉林省朝鮮族社會歷史調查》、、《土家族社會歷史調查》、《四川木里藏族自治縣藏族納西族社會歷史調查》、《廣東海南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匯編》4本。修訂本合計為86種147本。
臨倉地區傣族社會歷史調查 相關資料
插圖:二、歷史發展過程(一)民族源流及區域沿革現在的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包括過去的耿馬和孟定兩個土司的區域。在這兩個區域里,關于傣族遷入的傳說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些差異。現就兩個區域里的傳說分別整理歸納如下:(二)孟定區域孟定的第一代土司名召武定,他的母親原來居住在勐卯,是一個傣族王子的娘娘,懷孕時,被一大鳥銜了飛到孟定壩的罕洪地方。一個佛爺嚇飛了大鳥,從樹上把召武定的母親救下來,后來生了召武定,在孟定做了土司。孟定之稱,就是由召武定的名字而來。又據蠻海佛寺長老談:孟定土司是從姐蘭土司分支來的,從姐蘭一共分出三支,大的是木邦土司,第二是孟連土司,孟定土司是第三個。永樂帝派兵征服邊疆,領兵者是“王帥”,在這次戰爭中,孟定土司先降,木邦土司隨著也投降,但姐蘭土司蛇若蛇暗則不降而逃緬,王帥無法,將中國土地送給緬甸,將蛇若蛇暗換回。孟定土司即與王帥將蛇若蛇暗解往京城,永樂帝以為有功,即封為孟定土知府。在人民中,多數都說他們的祖先是在明初從勐卯遷來的,來的時候人數很多,走起來可轉九個彎彎,站住則可站滿三棵大青樹陰。他們來時,當地居住的是佤族。傣族的土司姓罕,他的文武貳臣,一姓金,一姓刀,幫助罕家和佤族打仗,所以稱為“刀金保罕”。耿馬土司和孟定土司是一起從勐卯遷來的,到了滾弄江邊才分道,耿馬土司向勐角、勐董去了,孟定土司則先到四方井(今孟定北),然后再南下至景允,再至罕洪,最后才遷到今孟定鎮住下來。另外,還有一部分居住在孟定,被稱為“傣耿”的傣泐,系19世紀初葉從西雙版納遷入孟定的,口耳相傳,事實還大致可考。據西雙版納文獻著錄,清嘉慶十一年(即公元1806年),暹羅王子戈羅侵入西雙版納,當地傣族四散逃避,其一支即來到耿馬一帶(包括孟定)。在孟定方面已完全證實,這部分人即是傣耿。現在孟定有些寨子還是傣耿聚居,如下洞井寨、曼國寨等。有傣耿雜居的寨子更多,如上洞井、賀林、布光、鹿滾、蚌拿、罕羅、龍養、曼赫作、曼丈、曼龍、遮哈等都是。據說他們是從西雙版納勐耿搬來的,當時暹羅國的戈羅來進攻西雙版納,發生戰爭,雙方都用象來作戰,暹軍先把釘子插在地上,致西雙版納的象隊進退兩難。戰爭結果,我軍失敗,傣泐一時逃散,其中約有千余家搬來孟定一帶,就是后來的傣耿,所說基本是符合史實的。(三)耿馬區域耿馬的傣族原住在勐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