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名人與老房子 本書特色
名人故居是重要而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保護名人故居是傳承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需要,應引起各方面特別是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文史委著力研究如何使文史資料征編工作同履行政協職能、參政議政更加緊密地結合,而編輯出版《名人與老房子》正是對這一問題的探索,實踐證明這是一次有益的、成功的嘗試。
名人與老房子 內容簡介
由北京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輯、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名人與老房子》是一本文史資料性書籍,它用43篇文章和100幅照片把北京歷史上的部分名人事跡和舊居風貌展現在讀者面前。
名人與老房子 目錄
序二/舒乙
王國維:清華西院16號/王登明
鄧拓:遂安伯胡同5號/鄧小紅
田漢:細管胡同9號/田申
冰心:中剪子巷14號/舒乙
齊白石:跨車胡同15號/薩本介
宋慶齡:后海北沿46號/何大章
朱啟鈐:趙堂子胡同2號/劉宗漢
紀曉嵐:虎坊橋閱微草堂/紀清遠
老舍:豐富胡同19號丹柿小院/舒乙
附:小羊圈胡同——老舍的誕生地
陳莼衷:米糧庫胡同淑圓/郭久祺
陳獨秀:箭桿胡同9號/李潔
吳曉鈴:校場頭條47號雙棔書屋/吳葳
李鴻藻:菜市口胡同7號/李宗俊
李大釗:文化胡同24號/宋霖
楊深秀:趕驢市聞喜會館/白鶴群
張申府:王府倉胡同16號/張燕妮
張自忠:椅子胡同4號/張廉云
張西曼:翠花胡同12號/張小曼
趙樸初:南小栓1號/李家振
茅盾:后圓恩寺胡同13號/潘怡
英斂之:見心齋與且樓/常華
徽因:北總布胡同24號太太的客廳/傅光明
胡適:米糧庫4號與東廠胡同1號/胡友立、胡文立
訪胡記/徐凌霄
歐陽予倩:張自忠路5號/歐陽敬如
徐世昌:鐵營胡同3號弢園/徐延沖
魯迅、周作人:八道灣11號/江小蕙
袁復禮三兄弟:南橫東街155號/袁疆、袁靜、袁玫等
顧頡剛:成府蔣家胡同3號/陳芳
郭春榆父子:蟄園與匏廬/郭久祺
徐凌霄:校場頭條19號凌霄漢閣/徐澤昱
梁巨川、梁漱溟:小銅井1號/徐公美
梅蘭芳:無量大人胡同24號與護國寺9號/屠珍
康有為:米市胡同南海會館/趙淑珍
梁啟超:粉房琉璃街新會會館/白鶴群
梁實秋:內務部街20號/梁文茜
蕭乾:門樓胡同·北京醫院/徐城北
程硯秋:報子胡同18號/程永江
譚嗣同:北半截胡同瀏陽會館/吳哲征
槐樹街/藍英年
燕東園燕南園話舊/陳芳
梨園之鄉名伶故居談/劉嵩崑
后記
名人與老房子 節選
家,對老舍先生來說,是個特別神圣的詞。
舒坦,只因他顫沛流離了大半輩子,沒有自己的家。
他想有個家,他常常做夢,夢見自己有個家。
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是(“住”的夢)。
意味著踏實、溫暖、舒家是他夢寐以求的。他住大里說:“家”是故鄉。是親人,是老母親,是妻子,是孩子,是朋友,是養育他的山水花草。抗戰中寫的詩句里就有這樣的。“家”一?腳中逢酒仍須醉,家在盧溝橋北邊!”往小里說,“家”(就是一幢小房子一個小院子,歸他所有,他住在那里,是他的“窩”。
老舍先生(1899一1966)在50歲之前住過的地方少說也有百余處,但稱得上是自己的京的卻不大數得出來。小時候,直至上師范學校"住家",但那是父母的宋”,他很愛母親,可是他卻不愛那個家,它破,它窮。因為貧寒,老舍先生有一個很辛酸的童年。這個沒有歡樂的童年,給了他一副嫉惡如仇、冷眼看世界的秉性和打掉了牙往肚里吞的不屈性格。4歲時,他背著家里考上了北京師范學校,這是個免費住校的新式學堂。從此他跨出了那個窮家門,再也沒有回去住過,仿佛逃了出來似的,永遠不再四去。
老舍先生結婚很晚,32歲才成家,婚后他立即帶著新娘子遠走高飛,要自己組織一個獨立的小家庭。在濟南租了房。以后的六年是他的黃金時代,因為他終于有了自己的小家。雖然房子都是租來的。有了家,他很戀家。自己很少出遠門。出去了,總是急著住回跑,夫人帶著孩子回娘家,他頻頻寫信催著回來。夫人應別人邀請單獨出去赴宴,回來發現他一個人早早地上了床,悶頭睡大覺,連晚飯也沒吃。夫人一看就樂了:“生氣啦?人家又沒說要帶你去。”他怏快不樂地說:“回到家,看不見入,無依無靠似的,沒著落。”
這么一個戀家的人,七七事變后不久,突然失去了家,一個人跑到大后方,東遷西移,漂泊不定, 下于六年。他的苦悶、孤獨和內心痛苦可想而知。抗戰勝利之后,他一個人又在美國生活了將近四年,住在紐約的“大雜樓”里。如他自己寫信給朋友們所說:“有家準回,像個喪家之犬。”
1949年底,老舍先生終于回到了故鄉北京,不久家小也由重慶歸來團聚。他便想買一所小房,安排一處安靜的家。
那個時候,不興自己買房,全是等著政府分配公房住。他自己暫時被安排在北京飯店里,開了一個房間,在那里吃、住、寫作。可惜房司里沒有寫字桌,他便在梳妝臺上對著大鏡子寫作,邊寫一邊照鏡子,覺得很好玩。他發現先期到京的作家朋友們都住在宿舍樓畢,或者幾家人合住座小四合 ……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