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和云峰納西學論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5101405
- 條形碼:9787105101405 ; 978-7-105-1014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和云峰納西學論集 內容簡介
簡介 納西學,就是以納西族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在實踐上,它貫穿古今;在空間上,它橫跨東西。既包括對納西族的本體性研究,也包含這種研究本身。它起步于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50年代初,源于西方學者、傳教士、軍事人員對納西族地區的游歷…… 本論集論文有:《對(勃拾細哩)成因的若干考證》、《麗江納西族洞經音樂的稱謂、溯源、曲牌及形態》、《納西族東巴教音樂的若干調查與研究》、《云南納西族“窩熱熱”的圖騰痕跡》、《云南納西族民歌的調式與旋律特點》……
和云峰納西學論集 目錄
和云峰納西學論集 節選
《和云峰納西學論集》內容為:納西學,就是以納西族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在實踐上,它貫穿古今,在空間上,它橫跨東西。既包括對納西族的本體性研究,也包含這種研究本身。它起步于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初,源于西方學者、傳教士、軍事人員對納西族地區的游歷……本論集論文有:《對(勃拾細哩)成因的若干考證》、《麗江納西族洞經音樂的稱謂、溯源、曲牌及形態》、《納西族東巴教音樂的若干調查與研究》、《云南納西族“寓熱熱”的圖騰痕跡》、《云南納西族民歌的調式與旋律特點》。
和云峰納西學論集 相關資料
插圖:(三)大洞仙經的成樂大洞仙經成樂的時間比之文昌梓檀帝君的誕生晚近一個世紀。將道教經典配以音樂談演這一舉措的實施,也曾經歷過一個較為復雜的歷史演變過程。《大洞仙經》是由《道藏》改編而成的道教經典,《大洞談經》則是《大洞仙經》成樂后的稱謂。《大洞仙經》最早見錄于明正統十年(1445年)由邵以正督校刊刻的《正統道藏》(共計530卷,分裝480函)一書中。此類版本一般都包括有《大洞仙經》、《神咒》各三卷,《禮請》一卷。后來有的刊刻本還收有《神局心懺》一卷。總的看,將《大洞仙經》成樂而稱為《大洞談經》的重要目的是想以“談經演教”的方式普傳道家思想。在最早的刊刻本序言(由張宇清所撰)中有:“以上品大洞仙經
和云峰納西學論集 作者簡介
和云峰(桑德諾瓦),民族音樂學家。納西族,云南麗江人。中央音樂學院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音樂學系副主任。從事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理論,音樂藝術管理、文化產業、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領域研究,教學多年,指導培養畢業研究生數名。著有《納西族音樂史》,《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音樂藝術管理基礎理論與案例分析》等9部,主編《2005壘國音樂學研究生教學工作會議論集》等10部。獲得“金鐘獎”、“山花獎”、“文藝評論獎”、“音樂評論獎”等21項國家級獎項。主持井完成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中央音樂學院等鶯點研究課題16項。現兼任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第五屆)副會長、中國藝術管理教育學會(第二屆)副主席等職。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