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中國歷史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040198003
- 條形碼:9787040198003 ; 978-7-04-019800-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歷史文化 本書特色
《中國歷史文化》: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教材,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用書。
中國歷史文化 目錄
中國歷史文化 節選
《中國歷史文化》是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教材之一,是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教材。《中國歷史文化》由概論和16章組成,內容包括:文化概述、禮儀文化、思想學術流派、古文化遺址、職官制度、選舉和科舉制度、主要宗教、民俗和歲時節令、音樂舞蹈藝術、戲曲藝術、書畫藝術、古代建筑藝術、古典園林、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工藝成就和科學技術等。《中國歷史文化》內容豐富,注重知識性、趣味性和新穎性的結合。《中國歷史文化》采用出版物短信防偽系統,用封底下方的防偽碼,按照《中國歷史文化》*后一頁“鄭重聲明”下方的使用說明進行操作可杏詢圖書真偽并贏取大獎。
中國歷史文化 相關資料
一、中國古文獻里的“文化”文化一詞,既是古已有之的詞匯,又是一個在近代被賦予新義、內涵極為豐富而復雜的科學概念。在中國傳世的古文獻中,“文”比文明、文化出現得早。“文”的本義,是指各色交錯的紋理。《易·系辭下》稱:“物相雜,故日文。”《禮記·樂記》載:“五色成文而不亂。”《說文解字》說:“文,錯畫也,象交文。”均指此義。此后又被引申為包括文字在內的各種象征符號,進而具體為文物典籍、禮樂制度等。《尚書·序》記載伏羲氏畫八卦、造書契,“由是文籍生也”,《論語·子罕》所載“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論語·學而》“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即指此。之后,“文”進一步引申為裝飾、彩繪、修養之意,與“質”、“實”相對。《尚書·舜典》稱“經緯天地日文”,《論語·雍也》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在上述解釋的基礎上,進一步引申出“文”具有美、善、德行之義。“化”字本義為變易、造化、生成,《莊子·逍遙游》說:“化而為鳥,其名日鵬。”《易·系辭下》稱:“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札記·中庸》記“可以贊天地之化育”等,“化”即指事物形態或性質的變化,同時又被引申為教化、從善之義。在中國現存的古文獻中,文明一詞比文化一詞出現得早。《易·乾》載“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尚書·舜典》說“睿哲文明,溫恭允明(舜有深遠的智慧,而又文明、溫恭、誠實)”,《易·明夷·彖》稱:“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文明一詞在這里的辭義,“文”是指具有文采、文藻、文華之意,“明”則意味著開明、明智、昌明。文與化的合并使用,較早見于《易·賁卦·象傳》:“(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