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五版)(高等學校文科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061283
- 條形碼:9787300061283 ; 978-7-300-06128-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五版)(高等學校文科教材) 本書特色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五版仍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命名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本教材力圖站在當代實踐的基礎上,在可能的范圍內盡量吸取哲學研究和科學發展的新成果。哲學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智慧,一種生活的智慧、反思的智慧和批判的智慧。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不能僅僅傳授“知識”,僅僅適應教學,更重要的是,它應激發學生的反思態度和批判精神,從而拓寬理論視野,提升理論境界,實現自我超越和自我發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五版的定位仍是高等學校文科教材,適合文科的各個專業,包括哲學專業。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五版)(高等學校文科教材) 目錄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五版)(高等學校文科教材) 節選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簡稱《原理》)的第五版。自1982年首次出版以來,《原理》以其觀點明確、重點突出、層次明晰等鮮明特點,深受人們的歡迎。從**版到第四版,《原理》發行了1 000萬冊,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和宣傳中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這同時表明了它的生命力和社會價值。但是,自1995年《原理》第四版出版以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取得的新成果,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新進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的新經驗表明,《原理》的內容和結構仍需進一步改進與完善,一些重要的理論問題需要深入闡述和補充,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深入探討并妥善處理,尤其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體化”的問題應得到充分體現。 更重要的是,《原理》第四版出版的九年來,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從國際看,世界進入科技信息化、經濟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樣化這樣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從國內看,中國社會主義實踐也進 入到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歷史任務的 提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確立……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新問題,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學院派”,它應該也必須關注現實,注重同現實進行“對話”,從而以哲學的方式概括并反映新的實踐所提出的新的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們決定對《原理》再進行一次修訂,因而向讀者獻上這本《原理》第五版。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第五版)(高等學校文科教材) 相關資料
第一章 物質與世界哲學要從總體上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首先就要考察世界的本質是什么,世界上千姿百態、形態各異的事物、現象是在什么基礎上統一起來的,世界以怎樣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屬性存在著和發展著。這是一切哲學派別都必須回答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自然、社會、人類都是在物質這一客觀實在的基礎上統一起來的。作為精神現象的意識也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這一高度發展的物質的屬性。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世界物質統一性的學說,是堅持唯物主義一元論,反對唯心主義和二元論的前提,是正確解決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第一節 物質及其存在形式確立科學的物質觀以及運動觀和時空觀,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前提。物質、運動、時空及其相互關系問題,歷來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斗爭的焦點之一,也是辯證唯物主義與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分歧之一。一、物質: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物質”范疇是唯物主義哲學關于世界本原和統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石。對“物質”的理解,唯物主義本身也有一個發展的過程。依據對“物質”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可以把唯物主義哲學劃分為三種形態,即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近代的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這三種不同形態的唯物主義代表了對“物質”的哲學認識由低級到高級、由片面到全面的三個發展階段。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物質觀是哲學物質觀發展的第一個歷史階段。古代哲學家們從世界的“本原”、“基質”、“統一性”問題,引出了物質問題,并把火、水、土、“元氣”、“原子”等所謂的“原初物質”當做世界的本原。古代中國的“元氣說”認為,一切有形的物體都由客觀的元氣所生成,元氣是構成世界的本體。古希臘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和虛空構成的,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礎。不難看出,這些樸素唯物主義的物質觀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對客觀世界窮根究底,試圖說明世界的物質性,在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是,這些觀點只是一種可貴猜測,在當時沒有也不可能被科學所證實;它把物質歸結為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這就把問題簡單化、片面化了。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物質觀是哲學物質觀發展的第二個歷史階段。近代自然科學揭示:元素是組成化合物的基本單位,而各種元素的分子又可以進一步分解為原子。原子是近代科學的認識所能達到的關于物質結構的最深層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