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碑刻的故事 本書特色
碑刻是歷史遺存和文化載體,是占據物理空間的以雕刻為表現手段的造型藝術,是綜合雕刻、書法、文學、歷史,集實用性、觀賞性與文獻性于一體的藝術作品。
本書通俗易懂地介紹了中國古代石碑的故事。給廣大的文物收藏愛好者和相關人士以豐富的信息,對讀者的審美情趣有所補益。以平易近人的語言、富藏的深意和頗具歷史責任感的整體面貌,甚至使大學生、中學生也能夠喜聞樂見,*大程度地得到讀者的認可。
碑刻的故事 內容簡介
《文物的故事》系列叢書是紫禁城出版社策劃的一套大眾收藏類圖書。其所敘述的文物主題大眾常見,其語言文字大眾易懂。作者能夠深入淺出地敘述內容,能夠引人入勝地編排結構,能夠縱橫捭闔地激揚文字,能夠發人深省地開示讀者,并且是具有較高社會知名度的收藏家。
本書以極富功底的文字和翔實周密的文物信息給讀者以寬廣的感悟空間。主要內容包括不是鏡子勝鏡子、民心本是一桿秤、善人的一種解釋、為國哪顧身死、說到容易做到難、發燙的屁股暖不熱冷板凳、騙出來的歡喜也敢信等。適合歷史研究人員閱讀參考。
碑刻的故事 目錄
令箴碑:不是鏡子勝鏡子
遺臭碑:民心本是一桿秤
處方碑:善人的一種解釋
良心碑:為國哪顧身死
官箴碑:說到容易做到難
猿像碑:發燙的屁股暖不熱冷板凳
嘉禾碑:騙出來的歡喜也敢信
踹匠碑:腳手不能承受的痛傷
戒假碑:假作真時真亦假
戒欺碑:欺人無非欺自己
學規碑:狀元門中消息
水則碑:天人較量的刻度
去思碑:是非功過任評說
先生碑:鐵骨不負心頭血
格言碑:泉冷峰飛落花天
梅花碑:壯懷激烈唯書生
窯神碑:泥土蛻變的美麗
安養院碑:歷史深處的人性光芒
教澤碑:深山不阻清風
旋風碑:道德文章滿乾坤
照人碑:不長尾巴人難認
藏羚羊碑:可可西里不死的精魂
鱷魚碑:逆境更顯高志
寒暉碑:山河不屈的吼聲
家訓碑:身教勝于言教
將軍碑:英雄冤魂照千秋
儀制令碑:總是秩序亂不得
白菜碑:咀嚼民生的味道
竹風碑:桃花紅顏寄小箋
太史碑:凝視萬千世界的眼睛
禁約碑:沒有約束不成規矩
自由碑:眼前黑難掩心中亮
黨籍碑:恥辱的恰是自己
蠶桑碑:情絲綿綿未有期
棉花碑:百姓冷暖掛心頭
守正碑:關鍵在于心正
公道碑:做人的基本模樣
改作碑:司法面孔的暖色
泥愛碑:奈何身后掩飛淚
編后記
碑刻的故事 節選
《文物的故事》系列叢書是紫禁城出版社策劃的一套大眾收藏類圖書。其所敘述的文物主題大眾常見,其語言文字大眾易懂。作者能夠深入淺出地敘述內容,能夠引人入勝地編排結構,能夠縱橫捭闔地激揚文字,能夠發人深省地開示讀者,并且是具有較高社會知名度的收藏家。
《碑刻的故事》以極富功底的文字和翔實周密的文物信息給讀者以寬廣的感悟空間。主要內容包括不是鏡子勝鏡子、民心本是一桿秤、善人的一種解釋、為國哪顧身死、說到容易做到難、發燙的屁股暖不熱冷板凳、騙出來的歡喜也敢信等。適合歷史研究人員閱讀參考。
碑刻的故事 相關資料
處方碑:善人的一種解釋
法門寺北去10里,是俗人克敬的老家。少小時候,常隨家父去法門寺趕廟會,途中會看見一座石碑,巍然高聳,立于人來人往的大路邊。有人累了,便靠在碑座上歇一會兒,因為要空出手來抽一鍋煙什么的,就把牽在手里的豬呀、羊呀,還有馬、牛、驢之類的畜獸,拴在碑座那伸得長長的烏龜(準確的說法叫焱質,傳說中力能舉天,故舊時石碑的碑座多雕其形)頭上,有人還因屎尿急了,也躲到石碑的背后去,一陣放松。克敬也到大石碑的背后放松過,見那塊不大,卻飽經屎尿滋養的荒地,長滿了五色雜草,春夏時節的蒲公英、蕎媽苔、娘娘枕,深秋時節的野菊花,紅、黃、藍、紫,花團錦簇,十分熱鬧悅目。
克敬問過家父:“這是誰的碑子呢?”
家父說:“一個善人的。”
再問家父:“善人是誰?”
家父不再回答,也去看碑石,迷茫的眼睛顯見也不知道善人是誰。立碑的“善人”此后成了俗人克敬心中一個抹不去的謎。后來識得一些文和字,再與家父去法門寺趕廟會,歇在石碑下,想著能從碑上的文字了解這位“善人”。遺憾的是,所能看見的石刻文字,盡皆遭人損毀。從損毀的方式上辨析,損毀者好像還不是一人,有些石刻文字,顯見是用鐵錘砸損的,有些則是動了鏨子,一鏨一鏨鑿毀的。百姓口碑中的“善人”礙著誰了?妨著誰了?竟然要下此毒手!
克敬的疑惑瞞不住家父的眼睛,他說那是惡人所為。惡人為了使得碑石上的處方成為秘方,好為他自己獲得利益,偷偷地抄下處方后,就把碑石上的處方殘忍地毀損了。克敬面碑而立,不禁恨起了那些惡人。還好,石碑高處的文字依稀還在,克敬便央求家父架著我,去辨認殘存的碑文。站在家父的肩上,我首先讀到的是這樣四句話:
生命至貴,有貴千金;
一方濟之,德逾至此。
當時不知道這些句子的意思,更不知是誰所撰,念給家父聽,家父亦不解其意,只覺得讀來朗朗上口,如詩一樣美麗,便如有刀雕,深深地鏨刻在克敬的記憶中了。
俗人克敬后來去耀縣的藥王山游覽,始知這四句話為藥王孫思邈的佳句。公元581年,孫思邈出生在京兆的華原(也就是現在的耀縣孫家原村),幼年體弱多病,為了給他請醫生買藥,幾乎耗盡了家里的所有財產。10歲時,家鄉流行了一場瘟疫,兇猛的疫害,奪去了許多鄉親的生命,家以人滅,干村蕭條。這一切在孫思邈幼小的心靈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暗下決心,苦讀醫典,救民病難,成就了他一代藥王的盛業。
藥王為人治病療疾,從不論病人的身份地位。他說醫生“不
碑刻的故事 作者簡介
p> 作者簡介
吳克敬,陜西省扶風縣人,西北大
學文學碩士。現供職西安市文聯,近。
年共創作小說散文、隨筆近200萬
字。 出版了《渭河五女》、《碑說》、
《俗人散文》、 《狀元羊》等十三部
作品集,作品多被《小說選刊》:《新華
文摘》《(散文》(海外版)《讀者》《散
文選刊》等轉載。2002年起至今,人民
文學出版社、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
花城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所編年
。度優秀散文、隨筆選,都有本人作品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