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老照片-第六十五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139942
- 條形碼:9787807139942 ; 978-7-80713-994-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照片-第六十五輯 本書特色
《老照片(第65輯)》:是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
蔣經國與臺灣 徐宗懋
塵封的日記與照片 趙海成
我的母親 孫卓
遠航 陳悅
徒步串聯五千里 楊民青
洪深大鬧大光明戲院 蔡登山
美國傳教士與泰山孤貧院 田承軍
老照片-第六十五輯 目錄
趙海成 塵封的日記與照片
姚小平 死亡右派蔡恢的惟一影像
何蜀 畫魂師表
孫卓 我的母親
張永芳 兩個人的故事(下)
陳悅 遠航
楊民青 徒步串聯五千里
呂建國 初中生活的記憶
高巖 宣傳隊逸事
鄒海寧 難忘春華歲月
蔡登山 洪深大鬧大光明戲院
胡劍 遠去的童子軍
郭耀宗 七十年前的合影
張宏文 之江大學校歌及其他
田承軍 美國傳教士與泰山孤貧院
馬慶芳 日踞時期的臺灣日月潭
馮克力 百姓的親情
老照片-第六十五輯 節選
《老照片(第65輯)》內容主要包括:蔣經國與臺灣、塵封的日記與照片、死亡右派蔡恢的惟一影像、畫魂師表、我的母親、兩個人的故事(下)、遠航、徒步串聯五千里、初中生活的記憶、宣傳隊逸事……,內容豐富。
老照片-第六十五輯 相關資料
插圖:
蔣經國與臺灣徐宗懋
4月間,臺灣各地出現“蔣經國熱”,在曾經當過蔣經國英文秘書的馬英九發動下,有關蔣經國百年誕辰的各種紀念活動:展覽、出版、音樂會、座談會等等報道與評論,席卷了媒體;相對于此,反對黨則破口大罵,反對派的名嘴在電視上爭相數落蔣經國的“政治罪行”,東一句“獨裁者”,西一句“死人”。一時間,正反兩種聲浪相互激蕩,就如同臺灣其他大大小小事情一樣。
兩岸信息的密集交流
說來也巧,筆者與《老照片》結緣,就是從寫蔣經國開始的。十一年前,筆者寫了一篇《蔣經國與他的家人》,附以圖片,投稿《老照片》,后刊在第五輯中。當時兩岸對彼此的了解還很有限,對同一件事的印象往往有截然不同的道德出發點,原因是雙方長年政治洗禮的差異。《老照片》的價值正在于透過圖文重現往事,以創造多元的思考空間。十年來,大陸已換了一代的領導人,臺灣更經歷了二次的政黨輪替,大陸和臺灣各自的變化,透過公開的交流,微妙地影響了人民的視野。對于大陸人民而言,臺灣似乎分為兩部分:一是某種民國時期人物的延續,像蔣介石、宋美齡、張學良、何應欽這些人;二是臺灣本地社會的人物,如鄧麗君、瓊瑤、三毛、周杰倫、陳水扁、馬英九等人。對于前者的再認識,等于是提供民國歷史的反思,后者則是兩岸間即時的參照,無形中對情緒和思維沖擊更大。
盡管如此,對大陸百姓而言,臺灣社會的變化本質上仍停留在信息層面,不過對于住在臺灣的我們而言,這些變化實等同于我們自己的變化。從蔣經國執政,到他過世,一直到今天,筆者從青少年到青年,到今天的半百之齡,其間風風雨雨,點滴在心頭。回首前塵,最值回味的是社會文化的轉變,有些東西是傳統中國的,有些卻是過去未曾有之,尤其值得去深究的。蔣經國最重要的政治訓練,完成于他在蘇聯的那些日子,那時他具有中共黨員與蘇共預備黨員的雙重身份,他的政治組織的技巧和風格,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蔣經國是怎樣由一個馬列主義者轉變成市場經濟的開明專制者,又是怎樣于過世前一手將臺灣推進多黨代議政治的時代的呢?
這無疑是中國現當代歷史中的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
蔣經國貫徹國民黨黨國體制
國民黨的黨國體制號稱始于1924年的國共合作。從那時起,軍隊里開始設黨部和黨代表。然而這種黨國體制卻是半吊子的,因為真正的蘇聯體制,黨權高于軍權,黨代表可以剝奪軍事指揮官的職權,并直接執行軍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