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這樣做有人內涵 版權信息
- ISBN:780203559
- 條形碼:9787802035591 ; 978-7-80203-559-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這樣做有人內涵 本書特色
一個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顯、位有多高、錢有多豐,面對紛繁復雜的
社會,也應該保持做人的低調。有道是: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低調做人不僅是一種境界、
一種風范。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哲學。本書以獨到的人生視角、辯證的思維方式深刻地闡述
了低調做人的社會意義。從而為人們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業提供了有益的哲學啟示和思
想指導。
這樣做有人內涵 節選
bsp;學會克制和忍耐
清人傅山說過:憤怒達到沸騰時,就很難克制住,除非“天下大勇者”
便不能做到。中國古語講:“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你想和對方一樣發怒,
你就應想想這種爆發會產生什么后果,你就應該結束自己、克服自己,無論
這種自制是如何吃力。
漢初名臣張良外出求學時曾遇到一件事。一天,他走到下邳橋上遇到一
個老人,穿著粗布衣服,在那里坐著,見張良過來,故意將鞋子掉到橋下,
沖著張良說:“小子,下去給我把鞋撿上來!”張良聽了一愣,本想發怒,因
為看他是個老年人,就強忍著到橋下把鞋子撿了上來。老人說:“給我把鞋穿
上。”張良想,既然已經撿了鞋,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來給老人穿鞋。老人
穿上后笑著離去了。一會兒又返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小伙子可以教導。”
于是約張良再見面。這個老人后來給張良傳授了《太公兵法》,使張良*終成
為一代良臣。
老人考查張良,就是看他有沒有遇辱能忍,自我克制的修養。有了這種
修養,“孺子可教也”,今后才能擔當大任,處理多么復雜的人際關系和艱巨
的事情,才能遇事冷靜,知道禍福所在,不意氣用事。我們在平時要注意這
種修養,克制,忍耐,處理好所遇到的人和事。
唐代宰相婁師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臨行前,婁師德對弟弟說:
“我沒多少才能,現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會引起別人的嫉
恨。該如何對待?”他弟弟回答說:“今后如果有人往我臉上啐唾沫,我也不
說什么,自己擦了就是。”婁師德說:“這正是我擔心你的。那人啐你,是因
為憤怒,你把它擦掉了,這就是抵擋那人怒氣的發泄。唾沫不擦自己也會干
的,倒不如笑而接受呢。”
婁師德兄弟的這番談論,有打比方、開玩笑的成分,其中意思就是要忍
耐,要退讓,不要去和對方“針尖對麥芒”。不然,就會更加激怒對方,使矛
盾尖銳化,帶來更嚴重的后果。
在法國發生了這樣一則故事:
阿蘭·馬爾蒂是法國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這天晚上他身著便裝來
到市中心的一間煙草店門前。他準備到店里買包香煙。這時店門外一個叫埃
里克的流浪漢向他討煙抽。馬爾蒂說他正要去買煙。埃里克認為馬爾蒂買了
煙后會給他一支。
當馬爾蒂出來時,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漢纏著他索要煙。馬爾蒂不給,于
是兩人發生了口角。隨著互相謾罵和嘲諷的升級,兩人情緒逐漸激動。馬爾
蒂掏出了警官證和手銬,說“如果你不放老實點,我就給你一些顏色看。”埃
里克反唇相譏:“你這個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樣?”在言語的刺激下,
兩人扭打成一團。旁邊的人趕緊將兩人分開,勸他們不要為一支香煙而發那
么大火。
被勸開后的流浪漢罵罵咧咧地向附近一條小路走去,他邊走邊喊:“臭警
察,有本事你來抓我呀!”失去理智、憤怒不已的馬爾蒂拔出槍,沖過去,朝
埃里克連開4槍,埃里克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殺人罪”對馬爾蒂做出判決,他將服刑30年。
一個人死了,一個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煙,罪魁禍首是失控的激動
情緒。
生活中我們常見到當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發爭吵、打架,甚至流
血沖突的情況。有時僅僅是因為你踩了我的腳,一句話說得不恰當,就引起
沖突。在乘地鐵時爭搶座位,在公交車上挨了一下擠,都可能成為引爆一場
口舌大戰或拳腳演練的導火索。在社會治安案件中,相當多的案件都是由于
當事人不能冷靜地處理事情而發生的。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時,難免情緒激動、發火、憤怒,
這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和心理反應。但這種激動的情緒不可放縱,因
為它可能使我們喪失冷靜和理智,使我們不計后果地行事。因此,我們在遇
到事情時,在面對人際矛盾時,要學會克制,學會忍耐,不要像炮捻子,一
點就著,而應該像俗話說的那樣: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如果你忍不住別人的刺激又快要如火山一樣爆發,就試試曾是美國總統
的杰弗遜所教的方法:“生氣的時候,開口前先數到十,如果非常憤怒,先數
到一百。”
不要讓憤怒的情緒沖出來
做人常有兩種類型:一是理智型,一是情緒型。前者能夠控制住自己的
情緒,冷靜地處理所面臨的問題,而后者則動輒憤怒,不計一切后果。實際
上,我們每個人都避免不了動怒。憤怒情緒也是做人的一大誤區,是一種心
理病毒。也許你會說:“是的,我也明知自己不該發怒,但就是控制不住自
己”。若你是一個欲成大事者,你就應該注意,力戒讓憤怒情緒從你的身上沖
出來。
同其他所有情緒一樣,憤怒它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憤怒是你經歷挫折
和不愉快后的一種天性反應。消極地對待與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現實。事實
上,極端憤怒是精神錯亂——每當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時,你便有些精神
錯亂。因此,每當你氣得失去理智時,你便暫時處于精神錯亂狀態。當你遇
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時,就告訴自己:事情不應該這樣或那樣,于是你感到沮
喪、灰心;然后,你便會做出自己所熟悉的憤怒的反應,因為你認為這樣會
解決問題。
但只要你不去改正,你的憤怒情緒將會阻止你做好事情。成大事者是不
會讓憤怒情緒所左右的。歷史上有好多這樣的例子,一個人只有壓下怒火,
不傷和氣,才能成功,而憑著這一怒之氣行事的則大多失敗了。請看下面的
例子:
在三國時期,關云長失守荊州,敗走麥城被殺,此事激怒劉備,遂起兵
攻打東吳,眾臣之諫皆不聽,實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趙云所說:“國賊是曹
操,非孫權也。宜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
圖中原……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諸葛亮也上表諫
止曰:“臣亮等切以吳賊逞奸詭之計,致荊州有覆亡之禍;隕將星于斗牛,折
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誠不可忘。但念遷漢鼎者,罪由曹操;移劉祚者,
過非孫權。竊謂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愿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
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劉備看完后,把表擲于地
上,說:“朕意已決,無得再諫。”執意起大軍東征,*終導致兵敗。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