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藤蘿花餅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可口的飲食散文,以雋永的文字激起味蕾的快感,以文化的熱度烹調懷念的滋味,每一道食物都飄散出濃郁的人情掌故。本書是劉心武首次在華文地區出版的飲食散文,全書共四輯:五花肉、美麗的胡蘿卜、小糖火燒、秀色可餐,談食物,也談人情掌故。本書處處流露文化情懷,在人文中烹調美食,香味濃郁;在食物中見人情關懷,在人情中品嘗美食滋味。
《藤蘿花餅》是劉心武迄今唯一的飲食文集,整理出版時,他發現自己自覺或不自覺地常常“用味蕾寫作”,希望自己*后退化的身體器官是味蕾,否則生命即失去了意義。然而“比口舌更知味的,是心舌,或者叫靈舌,那上頭的味蕾,能感受到更微妙的滋味。用心舌的味蕾寫作,應成為我越來越自覺的追求”?梢妱⑿奈湔嬲谝獾,并非飲食本身,他往往通過飲食的體驗或觀察,抒發懷舊、人情、鄉愁之味,和生活的感受及領悟。
藤蘿花餅 內容簡介
潑婦雞丁是我偶然在鄉間一家小餐館發現的,嘗后非常滿意。此菜集辛辣之大成,麻燙刺激,外焦里嫩,嗅之異香,入口舌迷,令口腔粘膜陶醉,入喉更有痛快淋漓之感,胃腸為之歌詠,魂魄舒張欲仙。后來我多次帶親朋從市里遠奔此小館,品嘗此菜,還建議該店干脆就以此菜冠名。
我近年來所撰文字,多有與菜肴點心水果零食結緣的,開始是不自覺狀態,漸漸地自覺起來。我注意到,當前全球文學創作中,都有飲食文學涌現,比如美國名廚安東尼·伯爾頓的《廚師之旅》,影響就很大,我們這邊三聯書店也出了譯本。我國臺灣地區的二魚文化事業公司,也推出了“飲食文學系列”,2002年出版了我一本《藤蘿花餅》散文集后,2004年又出了我中篇小說《潑婦雞丁》單行本。
作為飲食男女中的一員,我已悟出,我們的生命其實是貫穿在一日不可廢除的吃喝中的,從解饑渴求溫飽的*低層次上提升以后,我們對美的追求,對情的寄托,對自己與對別人的慰藉,對今日與未來的期許,越來越多地體現在了我們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餐桌享受中。
《潑婦雞丁》這部小說,是我自覺地進入飲食寫作的一個值得特別紀念的成果。飲食男女,當有飲食文學,而在飲食文學里,揭人間真相,繪浮世風景,把人生百味、世態千滋匯為一席,力求以一粒米現大千世界、一盤菜顯幽深人性,誰說只是菜譜的堆砌、唾沫的狂歡?實在是別有一番滋味,先入你眼,再浸你心,于諧謔中覺甘苦,于亂象中悟真諦。
也許有人一聽飲食文學,就覺得不雅,甚至會以為是一種逃避社會責任玩世不恭的文字,我勸他們還是看了再加臧否。你吃過潑婦雞丁嗎?嘗過多半喜歡。我現在堅信:美從口入,情從口出,飲食之間,大義存焉,耙剔梳理、消化吸收、融會升華,此種文字,時之所需,道之所載,須自黽勉,再接再厲!
《潑婦雞丁》篇幅較長,在2006年出版的(劉心武自選集》里,作為《民工三部曲》之一收入了它。這本《藤蘿花餅》是涉及飲食的散文隨筆集,沒吃過潑婦雞丁,嘗嘗藤蘿花餅也不錯。我為臺灣讀者編成的繁體字豎排本,在海峽那邊頗獲好評,《中國時報》等媒體都有報道評論。“藤蘿花餅” 口味比較清淡,菜量也較小,更適合快節奏中的忙碌者作為“休閑零食”品嘗。這個為內地讀者印行的簡化字橫排本,保留了臺灣版的所有內容,但特意增加了新的一輯《花果滿山》,這新增入的文章都是2002年后新寫成的,仍是那樣的寫法——不是寫尋味指南,而是借飲食來展示時代風貌,詠嘆世道人心并試圖挖掘人性。
中國的美食物,世界**;語言文辭之美,更是冠絕天下。美食與美辭交會時互放的光亮,遍照寰宇。劉心武的這本美食散文,就是*新的絕佳明證。本書鄉土味十足,從文革、貧鄉到“美食”,他寫的是平淡生活中平常飲食,道出了其中的情與味,情味里還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藤蘿花餅 目錄
炸醬面
砂鍋豆腐
藤蘿花餅
五花肉
糖豬兒
清粥小菜
咸餃子
楓葉饅頭
一根化掉的冰棍兒
心倉葡萄
拿玻侖蛋糕
巴厘燕窩
第二輯 美麗的胡蘿卜
王府喉撣
瓜菜代·小球藻
美麗的胡蘿卜
門齒上的月牙兒
大圓桌
車廂座
情調餐
站著吃面
摘青果
吞瓜籽
圣女果
黃櫻桃
想吃虎拉檳
第三輯 小糖火燒
金頂針
免費午餐
小糖火燒
錚錚入耳是何聲?
淡黃的銀杏
無名酒鬼俱樂部
蜜月后的禮物
佐餐
鱔魚李
溫哥華
自助餐
空盒
水禍
重聚麥當勞
請來吃晚餐
仁記餅屋
千里浪漫餐
青柿子
第四輯 秀色可餐
什么都吃
秀色可餐
中國美食
想喝碧粳粥
書中自有酒香來
書中自有茶香來
我愛吃苦瓜
第五輯 花果滿山
花果滿山
半拉西瓜
醋栗的滋味
大吉魚
大盆菜
大碗傳奇
何方食圣
皺皮蘋果
藤蘿花餅 節選
《藤蘿花餅》是劉心武迄今唯一的飲食文集,整理出版時,他發現自己自覺或不自覺地常常“用味蕾寫作”,希望自己*后退化的身體器官是味蕾,否則生命即失去了意義。然而“比口舌更知味的,是心舌,或者叫靈舌,那上頭的味蕾,能感受到更微妙的滋味。用心舌的味蕾寫作,應成為我越來越自覺的追求”。可見劉心武真正在意的,并非飲食本身,他往往通過飲食的體驗或觀察,抒發懷舊、人情、鄉愁之味,和生活的感受及領悟。
藤蘿花餅 相關資料
書摘
聲音又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為打小他就總有這么個要求。陌生,是因為小時候他總用一
種稚氣的口吻:“爸,媽,帶我去公園吧!”可今天聽去,那口氣倒像是:
“爸,媽,我帶你們去公園吧!”
老王細一想,這兩年來忙來忙去,確實沒怎么上公園了。當媽的盡管有
時還去練練氣功,但說實在的,也早淡薄了當年那種到公園玩的心境。
去吧!三個人到了公園門口,王抒很自然地去打票。盡管一張票只要五
分錢,可老王夫婦望著一身筆挺西服的寬肩膀兒子,心里都不禁一震:人生
中的那樣一個轉換時刻,終于來到!
這公園太熟悉了!可又仿佛是頭一回來一一是的,是頭一回。王抒帶著
他們轉悠,自自然然地成為了他們的照看者和施愛者
藤蘿花餅 作者簡介
劉心武,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77年發表短篇小說《班主任》,成為“傷痕文學”的發軔之作。之后又陸續發表《愛情的位置》、《醒來吧,弟弟》、《我愛每一片綠葉》、《秦可卿之死》、《鐘鼓樓》、《風過耳》、《四牌樓》等多部享譽文壇的作品。1993年他開始涉足“紅學”研究,并陸續出版多部專著。2005年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錄制播出《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系列節目,并出版了兩部同名專著,反響強烈。
- 主題:還不錯的散文集
因百家講壇“劉心武解密紅樓夢”而知道劉心武其人,進而購閱此書。 本書可算是由美食作“引子”的文化味散文,看著還可以。書籍還附有彩色插圖(有手繪及照片兩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