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文化松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53167
- 條形碼:9787532553167 ; 978-7-5325-531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松江 本書特色
本書從不同角度介紹了松江文化的方方面面,公為“概述篇”、“人物篇”、“考述篇”、“風采篇”、“謀劃篇”、“論述篇”六大部分。內容涉及松江文化名人,風土人情,傳統特產,琴棋書畫,宗教名物,名勝古跡,以及作者對未來松江文化發展的理性思考與規劃。資料翔實,以散文的筆調,娓娓而談,讀之饒有趣味。
文化松江 內容簡介
本書從不同角度介紹了松江文化的方方面面,公為“概述篇”、“人物篇”、“考述篇”、“風采篇”、“謀劃篇”、“論述篇”六大部分。內容涉及松江文化名人,風土人情,傳統特產,琴棋書畫,宗教名物,名勝古跡,以及作者對未來松江文化發展的理性思考與規劃。資料翔實,以散文的筆調,娓娓而談,讀之饒有趣味。
文化松江 目錄
壹 概述篇
1.江南靈秀松江春早——上海之根淺識
2.峰泖覽勝萬物祥和——松江別稱釋義
3.云間大地人文薈萃——松江歷史名人追記
4.華夏馳名翰墨飄香——走近松江“三文敏”
5.史河波涌華亭升府——松江府的演進
6.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松江棉紡織業一瞥
7.書香門第科舉大邦——松江進±、狀元概述
8.五色爛發錦繡引領——松江緙絲、顧繡之大觀
9.墨潤鄉土 中國畫風——馳名華夏畫壇的“松江畫派”
10.書風泱泱萬世流芳——獨領一代風騷的“云間書派”
11.泥土芳菲人杰地惠——松江的農耕文明
12.棋囤詩窠 星光璀璨——松江文化軼事掇拾
13.水鄉澤國水漾風華——松江“水文化”樂章
14.松郡九峰九點芙蓉——松江“山文化”覽勝
15.上海之根草木文潤——松江植物深處蓄精華
16.一方勝地 “五教”薈萃——松江宗教文化概覽
貳 人物篇
17.陸云的故事
18.陸氏家族的悲劇
19.海瑞松江訪徐階
20.康熙與松江王氏家族
21.陸贄、蘇軾與華亭
22.古代松江九才女
23.家族文化的彰顯
24.成事做人話“眉公”
25.女詩人筆下的“回文詩”
26.云間書魂——追述董其昌的“兩避”與“三比”
27.姜家姐妹革命花
……
叁 考述篇
肆 風采篇
伍 專題篇
陸 謀劃篇
染 論說篇
附錄:詩歌篇
文化松江 節選
1.江南靈秀松江春早——“上海之根”淺識
松江,地處長江三角洲東南部“岡身”以西,從古海岸線形成時起算,距今已有7000年歷史,是上海市成陸*早的地區。
“岡身”形成后,松江地區逐漸變成濱海湖沼低地,高墩和低丘已有人類活動。在距今7000年至4000年間,松江地區的古文化遺跡依次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從湯村廟出土的距今約5000年的農耕生產工具石犁來看,松江祖先已較早地從鋤耕農業進入犁耕農業時代,這一轉變,預示著我國農業將發生質的飛躍。
史載,松江是上海歷史文化發祥地。早在4000年前,魯豫皖地區的龍山文化王油坊類型文化部族,為避洪災和戰亂遷徙松江,移入了外來特征鮮明的“廣富林文化”。從考古發現的建筑物特征、禮器用品紋飾以及生活垃圾堆場規模來看,廣富林應是古老的上海城鎮之根。
唐代,水利工程“捍海塘”修筑后,以水稻種植為主業的松江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地利人旺。唐天寶十載(751),朝廷調整建置,割昆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而置華亭縣。行政建縣后,華亭的經濟與文化日臻繁榮。我國現存*古老的佛教文化建筑——唐經幢,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建于華亭具城通衢大道一側。與此同時,今松江五教中的佛教,香火鼎盛。
……
文化松江 相關資料
插圖:
1.江南靈秀松江春早——“上海之根”淺識
松江,地處長江三角洲東南部“岡身”以西,從古海岸線形成時起算,距今已有7000年歷史,是上海市成陸最早的地區。
“岡身”形成后,松江地區逐漸變成濱海湖沼低地,高墩和低丘已有人類活動。在距今7000年至4000年間,松江地區的古文化遺跡依次為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從湯村廟出土的距今約5000年的農耕生產工具石犁來看,松江祖先已較早地從鋤耕農業進入犁耕農業時代,這一轉變,預示著我國農業將發生質的飛躍。
史載,松江是上海歷史文化發祥地。早在4000年前,魯豫皖地區的龍山文化王油坊類型文化部族,為避洪災和戰亂遷徙松江,移入了外來特征鮮明的“廣富林文化”。從考古發現的建筑物特征、禮器用品紋飾以及生活垃圾堆場規模來看,廣富林應是古老的上海城鎮之根。
唐代,水利工程“捍海塘”修筑后,以水稻種植為主業的松江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地利人旺。唐天寶十載(751),朝廷調整建置,割昆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而置華亭縣。行政建縣后,華亭的經濟與文化日臻繁榮。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佛教文化建筑——唐經幢,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建于華亭具城通衢大道一側。與此同時,今松江五教中的佛教,香火鼎盛。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