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農作物栽培技術問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743710
- 條形碼:9787533743710 ; 978-7-5337-4371-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農作物栽培技術問答 內容簡介
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作為人類智力勞動的成果,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質量提高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促進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加快農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我們編寫了《農作物栽培技術問答》一書。
本書采用問答形式,著重對糧、油、棉、菜四大類近30種作物的栽培技術作了較為詳盡的介紹。并增添了輕簡化栽培、標準化生產和高效種植模式等新內容。該書注重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敘述,注重培養廣大農民掌握實際操作技能,通俗易懂。適應性和可操作性較強,是一本面向基層、面向農民的科普讀本。
農作物栽培技術問答 目錄
1.水稻單產潛力究竟有多大?
2.什么是雜交稻?
3.什么是優質稻米?
4.農民如何選購水稻良種?
5.水稻一生可以分為幾個生育階段?
6.水稻浸種催芽前為何提倡曬種?
7.為什么要浸種?
8.浸種時為什么要進行種子消毒?
9.為什么要提倡催芽播種?
10.早、中、晚稻如何催芽?
11.水稻催芽時產生酒糟味怎么辦?
12.目前水稻育秧方式主要有哪幾種?
13.水稻秧田應用“多效唑化控有什么作用?
14.什么是水稻分蘗?
15.什么是水稻有效分蘗和無效分蘗?
16.水稻高產栽培要求的栽培密度是多少?
17.怎樣配制合理的行株距和行向?
18.為什么插秧不能太深?
19.水稻的需肥量是多少?
20.什么是烤田(曬田)、擱田和露田?
21.稻田出現“僵苗的原因是什么?
22.怎樣才能使水稻抽穗和穗型整齊?
23.水稻為什么會“貪青?
24.水稻為什么會“早衰?
25.什么是水稻直播栽培?
26.水稻直播栽培技術要點有哪些?
27.早稻軟盤育秧拋栽技術要點有哪些?
28.雙季晚稻軟盤育秧拋栽高產技術要點有哪些?
29.一季中稻優質高產技術要點有哪些?
第二部分 小麥
30.小麥的一生可劃分成哪幾個生育時期?
31.小麥生長發育可分成哪三個階段?
32.什么是小麥的階段發育?
33.什么是小麥的春化階段?
34.什么是小麥的光照階段?
35.什么是春性品種?
36.什么是冬性品種?
37.什么是半冬性品種?
38.淮北冬麥區旱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有哪些?
39.江淮地區稻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有哪些?
第三部分 棉花
40.目前棉花*高產量能達到多少?
41.為什么要提高棉花品質?
42.目前棉花主要品種有哪些?
43.什么是轉基因抗蟲棉?
44.種植轉基因抗蟲棉要注意哪些事項?
45.棉花的一生可分為幾個生育時期?
46.棉花苗期有什么生育特點和要求?
……
第四部分 油菜
第五部分 蔬菜
農作物栽培技術問答 節選
**部分 水稻
**部分 水稻
1.水稻單產潛力究竟有多大?
水稻的產量潛力,是指在充分理想的條件下,單位面積土地上的稻株在其生育期內所能形成的*高稻谷產量,或是科學家在良好的栽培條件下小面積試驗田中獲得的單位面積產量,亦稱為水稻的潛在產量、潛在生產力或理論生產力。在現實生產條件下所能形成的稻谷產量,稱為現實產量或現實生產力,一般只達到產量潛力的60%左右。根據國內外科學的試驗和測算結果,一般認為在3%光能利用率條件下,每畝單季稻產量可達1075~1777千克;我國東北地區l250~1500千克,畝,西北為l300~1775千克/畝,華北為1250~1600千克,畝,長江中下游和華南地區為l416~1777千克/畝。可見,水稻的單產潛力還是很大的。
2.什么是雜交稻?
雜交稻是指兩個遺傳性不同的水稻品種或類型進行雜交所產生的具有雜種優勢的子一代(F1)組合。其細胞質來源于母本,細胞核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母本,一半來自父本。由于雜斡個體間的基因相同,因此,群體性狀整齊一致,可作為生產用種。而從F2代起,由于基因分離,會出現性狀分離,產量下降,不能繼續作種子使用。所以,雜交稻必須每年進行F1代制種生產。根據雜交稻親本遺傳性和種子生產途徑的不同,將雜交稻分為三系雜交稻和兩系雜交稻。三系雜交稻是利用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三系配套.通過兩次雜交程序生產雜交稻種。兩系雜交稻是利用光溫敏核不育系與恢復系一次雜交生產雜交稻種。……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