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單片微型計算機原理(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372038
- 條形碼:9787811372038 ; 978-7-81137-20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單片微型計算機原理(第二版) 本書特色
在我國單片微機技術受到重視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從那時起各高等院校相繼開設了單片微機課程,但該課程往往安排在微機原理以后。因此學生進入單片微機領域往往需要學習兩門課程(微機原理、單片微機)。 本書的編寫意圖是將單片微機和微機原理結合起來,使得從來沒有學過計算機硬件知識的讀者也能較為順利地閱讀本書,在學習單片微機的同時,也可掌握一些計算機的硬件知識。本書在重點介紹Intel MCS-51單片微機的同時,還介紹了一些近年來新推出的新穎單片微型計算機,以拓寬讀者的視野。書中介紹了大量的應用實例,供讀者參考。
單片微型計算機原理(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MCS-51單片微機為中心介紹單片微型計算機原理的教材。內容包括:微型計算機的基本知識、MCS-51單片微機的硬件結構、指令系統、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輸入/輸出口的擴展等。同時還簡單介紹了近年來比較流行的新型MCS-51兼容單片微機,如:AT89系列、Winbond系列、NXP 80C51系列、C8051F單片機。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單片微機課程的教材。全書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先進性和實用性,內容由淺入深,并配有習題,特別適合于沒有學過微機原理課程的人員學習。本書也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用書。
單片微型計算機原理(第二版) 目錄
1.1 概述
1.1.1 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
1.1.2 計算機的基本組成
1.1.3 微型計算機的系統結構
1.1.4 單片微型計算機
1.1.5 單片微型計算機的應用和發展
1.2 數字化信息編碼與數據表示
1.2.1 常用的信息編碼
1.2.2 計算機中數值數據的表示、轉換和運算
1.2.3 二進制數在計算機內的表示法
習題一
第2章 MCS-51單片機的硬件結構
2.1 MCS-51單片機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2.1.1 MCS-51單片機的結構與特點
2.1.2 MCS_5l單片機的引腳功能
2.1.3 振蕩器、時鐘電路和CPL7時序
2.1.4 并行I/O端口
2.1.5 復位和低功耗操作
2.2 存儲器
2.2.1 半導體存儲器
2.2.2 MCS-51單片機存儲器的配置和組織
2.2.3 程序存儲器的擴展
2.2.4 數據存儲器的擴展
習題二
第3章 MCS-51單片機的指令系統
3.1 指令系統概述
3.1.1 基本概念
3.1.2 常用符號的意義
3.1.3 指令分類
3.2 尋址方式
3.3 指令
3.3.1 數據傳送指令
3.3.2 算術運算指令
3.3.3 邏輯運算指令
3.3.4 控制轉移指令
3.3.5 位處理指令
3.4 指令系統小結
習題三
第4章 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4.1 匯編語言與機器語言
4.2 程序設計步驟與方法
4.2.1 程序的設計步驟
4.2.2 編程的方法和技巧
4.2.3 匯編語言程序的基本結構
4.2.4 匯編語言源程序的匯編
4.3 偽指令
4.4 MCS-51系統典型程序設計
4.4.1 無符號數的排序
4.4.2 查表程序
4.4.3 數制轉換
4.4.4 N分支散轉程序設計
4.4.5 數字濾波程序
習題四
第5章 中斷
5.1 中斷的概念
5.1.1 中斷的定義
5.1.2 中斷的作用
5.2 中斷系統
5.2.1 組成
5.2.2 中斷源
5.2.3 中斷控制
5.2.4 中斷響應
5.3 中斷程序的設計
5.3.1 初始化程序
5.3.2 中斷服務程序
5.3.3 中斷程序舉例
5.4 外部中斷源的擴展
5.4.1 利用“與”邏輯合并外部中斷信號
5.4.2 利用觸發器檢測外部中斷信號
5.4.3 利用異或門檢測外部中斷信號
5.5 用軟件模擬實現多優先級
習題五
第6章 定時器/計數器與串行接口
6.1 定時器與計數器
6.1.1 基本概念
6.1.2 MCS-5l單片機的定時器/計數器
6.1.3 52子系列單片機中的定時器/計數器2
6.1.4 定時器與計數器的應用舉例
6.1.5 實時時鐘芯片DS12C887
6.2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6.2.1 串行傳輸方式
6.2.2 串行數據通信中的幾個問題
6.3 MCS-51單片機的串行接口
6.3.1 串行口的電路結構
6.3.2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6.3.3 串行口應用舉例
習題六
第7章 輸入/輸出口的擴展
7.1 輸入/輸出口擴展的地址分配
7.2 輸入/輸出常用接口TTL、CMOS電路
7.2.1 TTL電路擴展并行輸出口
7.2.2 TTL電路擴展并行輸入口
7.2.3 用串行移位寄存器方式擴展并行接口
7.3 可編程輸入/輸出芯片
7.3.1 可編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
7.3.2 帶有I/O接口和計數器的靜態RAM 8155
7.4 擴展輸入/輸出接口的應用
7.4.1 輸出接口的應用
7.4.2 輸入接口的應用
7.4.3 輸入/輸出接口的組合應用
習題七
第8章 新型MCS-51兼容單片機
8.1 概述
8.2 AT89系列單片機
8.2.1 AT89系列單片機簡介
8.2.2 AT89C2051/4051單片機
8.2.3 AT89$51/52單片機
8.3 Winbond系列單片機
8.4 NXP 80C51系列單片機
8.4.1 概述
8.4.2 P89V51RB2/RC2/RD2系列單片機
8.4.3 P8xC5xx系列單片機
8.4.4 LPC700和LPC900系列單片機
8.5 Cygnal公司的C8051F單片機
8.5.1 概述
8.5.2 C8051F系列單片機產品
8.5.3 SoC產品及其發展趨勢
習題八
附錄A MCS-51指令表
附錄B MCS-51指令矩陣表(匯編/反匯編表)
附錄C 圖形符號對照表
參考文獻
單片微型計算機原理(第二版) 節選
第1章 微型計算機基礎
1.1 概述
1.1.1 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
電子計算機是一種能自動、高速、準確地對各種信息進行處理和存儲,并能進行算術與邏輯運算的電子設備。電子計算機的產生標志著人類文明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并在人類發展史上引起了一場深刻的工業革命。
我們通常把以電子管及其電路為技術基礎而構成的計算機稱為**代計算機(1946-1958年);第二代計算機為晶體管計算機時代(1958-1964年);第三代計算機是以集成電路為主的計算機時代(1964-1971年),這時計算機的邏輯元件已開始采用小規模與中規模的集成電路(Small Scale Integration or Middle Scale Integration,簡稱SSl或MSI);第四代計算機是大規模與超大規模集成電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 and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簡稱LSl或VLSI)計算機(1971年以后),它是在單片硅片上集成了一千至幾千萬以上個晶體管的集成電路。
目前,計算機的應用已進入各個領域,計算機已從早期的數值計算、數據處理發展到當今進行知識處理的人工智能階段,它不僅可以處理文字、字符、圖形、圖像信息,而且還可以處理音頻、視頻等信息,并正向智能,多媒體計算機方向發展。
……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