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魏萌與鐵觀音(2008/11)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31877
- 條形碼:9787561531877 ; 978-7-5615-3187-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魏萌與鐵觀音(2008/11) 內容簡介
《魏蔭與鐵觀音》一書分 “鐵觀音之溯流窮源篇”、“走近曠世奇茗鐵觀音”、“撩開鐵觀音的文化面紗”、“鐵觀音茶業的經營管理” 四章,全面祥實地介紹了安溪鐵觀音茶史傳說、采摘、栽培、采制、品鑒、保健功效、茶俗、茶藝、企業經營管理、品牌文化營銷等。 本書旨在進一步弘揚安溪鐵觀音茶文化,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讓更多人從中受益,實現先祖魏蔭“讓鐵觀音造福眾生”的理想。
魏萌與鐵觀音(2008/11) 目錄
**章 鐵觀音之溯流窮源篇
**節 魏蔭與鐵觀音的傳說
第二節 西坪:鐵觀音的發源地
第三節 安溪鐵觀音與魏氏之史傳篇
第四節 鐵觀音常識abc
第二章 走近曠世奇茗鐵觀音
**節 鐵觀音的傳奇履歷
第二節 鐵觀音的繁殖
第三節 鐵觀音的栽培
第四節 鐵觀音的采制
第五節 鐵觀音的品鑒
第六節 鐵觀音的保健功效
第三章 撩開鐵觀音的文化面紗
**節 古邑安溪千年茶史
第二節 安溪茶藝與魏蔭名茶茶藝
第三節 鐵觀音茶俗
第四節 詩詠安溪鐵觀音
第五節 和諧:鐵觀音之魂
第四章 鐵觀音茶業的經營管理
**節 鐵觀音茶企業的經營管理
第二節 鐵觀音茶業產品的多元化與創新
第三節 鐵觀音品牌文化營銷
第四節 鐵觀音的國際化經營
附錄一 魏蔭鐵觀音茶史館賦
附錄二 鐵觀音傳人的傳奇故事
附錄三 魏月德:鐵觀音文化的傳播使者
附錄四 魏月德:從“賽茶王”到創品牌
附錄五 飲茶思源——魏蔭鐵觀音之歌
后記
參考文獻
魏萌與鐵觀音(2008/11) 節選
《魏蔭與鐵觀音》一書分 “鐵觀音之溯流窮源篇”、“走近曠世奇茗鐵觀音”、“撩開鐵觀音的文化面紗”、“鐵觀音茶業的經營管理” 四章,全面祥實地介紹了安溪鐵觀音茶史傳說、采摘、栽培、采制、品鑒、保健功效、茶俗、茶藝、企業經營管理、品牌文化營銷等。《魏蔭與鐵觀音》旨在進一步弘揚安溪鐵觀音茶文化,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讓更多人從中受益,實現先祖魏蔭“讓鐵觀音造福眾生”的理想。
魏萌與鐵觀音(2008/11) 相關資料
(一)“觀形察色”
“觀形察色”主要是鑒別形狀和色澤,包括條索、嫩度、色澤、整碎和凈度。鐵觀音有幾個區別于其他品種毛茶的特有詞匯,如“蜻蜓頭”、“粽葉蒂”、“蟾蜍皮”、“蛤蟆腿”、“三節色”、“腰鼓筷”等。用來比喻由于鐵觀音芽葉肥厚所制成干茶的外形,緊結肥壯彎曲如“蜻蜓頭”、“蛤蟆腿”之形狀;葉柄有如用于包粽子之竹葉葉柄;形容色澤則用“蟾蜍皮”、“三節色”來形容鐵觀音色澤砂綠且帶有點狀霜點及青蒂,綠腹紅邊;并且表現出油潤“活氣”,因為鐵觀音在制作過程中,如工藝技術操作得當,不僅體現在內質,而且外形色澤也必然相應得到體現;“腰鼓筷”則是用以區別鐵觀音與其他品種茶葉茶梗之特殊之處,純正鐵觀音茶梗底端平齊,而其他品種茶梗則會出現木質部凸現或皮質層殘破纖維外露。此外在觀形察色的同時,還需結合用手觸摸掂量身骨之輕重和干聞香氣,從第一印象中形成鐵觀音品質高低的概念。而現代清香型鐵觀音的“觀形察色”,除上述必備內容外,外形緊結卷曲度要求更趨于顆粒狀,色澤則偏重“芥菜綠”,干聞香氣須體現出更強清香鮮爽感。
上述是鐵觀音“觀形察色評外形”,依條索緊結卷曲或“松直條輕身”判定品質高低的一項指標。色澤是評定外形品質優次的第二項指標,色澤油潤帶砂綠有霜點稱之“活寶”;若色澤灰暗,呈“燥澀”稱之暗色或死色。
后記
不久前,中國著名鐵觀音企業魏蔭名茶董事長魏月德先生邀請一位音樂人創作的《魏蔭鐵觀音之歌》,即將進入全面傳唱階段。如何使企業的經營與文化的弘揚有機結合,這是深諳文化傳播軟實力的安溪鐵觀音培育者魏蔭第九代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傳承人魏月德先生多年來一直思考的問題。
日前,由其企業斥巨資歷時近三年打造的“鐵觀音文化園”在安溪落成。文化園位居安溪城東工業園,占地27畝,集茶品種觀賞、茶文化展示、茶產品展銷為一體,成為中國鐵觀音文化與魏蔭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以一家之力,建三百年鐵觀音文化展示基地,魏蔭名茶此舉,再次彰顯其“先做茶文化,再做茶生意”的企業理念。“魏蔭”,這個古老而又時新的名字,超越了鐵觀音的傳說與品牌,被賦予了更深層的內涵。任何文化都有根,鐵觀音茶文化亦是如此。弘揚鐵觀音文化,須先弄清它的源頭,并不斷探尋鐵觀音文化傳播的大眾平臺。“建設鐵觀音文化園,就是要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弘揚發展安溪鐵觀音文化,在數百年茶鄉文化積淀的基礎上,飲茶思源,回報社會”。魏月德先生如是說。
三百年前,獨具慧眼的茶農魏蔭,發現和傳播了鐵觀音種苗。三百年后,茶企“魏蔭”保護和傳播著鐵觀音文化,為其開拓著永續發展的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