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文白對照二十四史(全6卷) 版權信息
- ISBN:780634670
- 條形碼:9787806346709 ; 978-7-80634-67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白對照二十四史(全6卷) 內容簡介
現在,社會經濟生活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活躍時期,人們的文化需求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開創未來的強烈愿望,使人們想要了解過去;為了事業的成功,人們需要借鑒歷史的成敗;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的內在要求,激發人們學習民族文化遺產,正是這些現實情況,引起了為數眾多的讀者對“二十四史”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明朝時,把《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為“二十一史”。清乾隆年間,《明史》行世,與“二十一史”合稱“二十二史”。此后把《舊唐書》并入其中,合稱為“二十三史”。又把已經散失的《舊五代史》主要依據《永樂大典》輯錄整理成書,經乾隆皇帝欽定,與“二十三史”合稱“二十四史”。成為過去傳統史學領域中的“正史”。
古人編寫史書有多種體裁,“二十四史”是采用紀傳體。這種史學體裁創始于司馬遷的《史記》。司馬遷所處的漢武帝時期,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繁榮和興盛,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立足先帝開創的基業,把農業、手工業、商業推向新的發展階段,困攏中國政權的封建割據和匈奴侵攏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強化了封建君主集權制。與之相適應,文化事業也繁榮起來,人才薈萃。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整頓了思想領域。時代傳喚著文學的創新和變革。司馬遷也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總結和涉取前代史學結果,撰寫了《史記》,創立了紀傳體全新的史學體裁。
紀傳體以“本紀”和“列傳”為主體。“本紀”的內容是圍繞帝王,按時間順序記載重大事件,排列在全書*前面。《史記》“本紀”有項羽、呂后兩篇,雖然項羽號令天下,呂后更是主政多年,但都未曾為帝。然而司馬遷卻為他們撰寫了“本紀”,這與爾后的紀傳體諸史有所不同。“列傳”主要是人物傳記。不論是《史記》,還是其它紀傳體史書,“列傳”在全書中的篇幅*多。按照傳統分類方法,“列傳”有專傳、合傳、附傳、類傳之別。專傳即傳中僅記一人的事跡,或專敘一地的歷史。如《史記》中的《蘇秦列傳》和《朝鮮列傳》。合傳即一篇傳記中并列記載多人事跡,如《張耳陳余列傳》便是合傳。附傳即在某人傳記之后附載同一家族或事跡相近的其它人物傳記,如《孟荀卿列傳》附載的鄒衍等人的傳記。類傳則是把同類人物合載于一篇傳中,如《刺客列傳》。
在“本紀”和“列傳”之外,《史記》還有“表”、“書”、“世家”。“表”采用表格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順序,譜列人物和事件。如《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人極力推崇《史記》中的十篇“表”說“史記一書,功在十表”。“書”專門記載典章制度,每一篇“書”,猶如一部專史,所述內容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重要領域。“世家”主要用來記載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歷史。如《魯周公世家》記載周公旦封國魯從始建到滅亡的歷史。有些人物雖未身為王侯,但其他位與王侯相埒,司馬遷也收入“世家”,如孔子即是一例。
自從司馬遷創立紀傳體這一史書體裁后,后世的史學家按例擬定了一系列史作,“二十四史”中除《史記》以外的二十三史*具代表性。這二十三部史書中的個別史對《史記》體列僅略有調整,如《史記》中的“表”,《新五代史》稱“年譜”;“書”,《漢書》改稱“志”,《新五代史》又稱“考”;《晉書》增置“載記”一目。
“二十四史”中的“本紀”和“列傳”,所載基本上是各層人物傳記,為一般讀者興趣所在。而“表”和“志”,在一般讀者眼里并不是迫切需要。所以,本書入選的篇章;基本上出自“列傳”和“本紀”。
“二十四史”立傳人物,數以萬計。在如此眾多人物中,做到棄取允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盡量把標準確立得合情合理。在各項標準中,*主要的是人物具有代表性。“二十四史”中的入傳人物,絕大多數出于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土層。本書選目照顧到了方方面面,活躍于不同領域,在當代或后世產生過較大影響的人物,盡量不遺漏。
另外,選擇人物時,也考慮到了知名度。有的歷史人物具有代表性,但不一定為世人所知。代表性和知名度不完全等同。有時會出現這一種現象,一個人物,由于某種原因,如藝術的塑造和渲染,特定的社會需求,導致為世人熟知。因為本書旨在普及歷史知識,面向大眾群體,所以,盡管某些個別人物缺乏代表性,我們考慮有較高的知名度,也選入了本書。
本書作為一種普及歷史知識的讀物,總不能把篇幅括充得過于龐大。在確定選目的時候,已經把各史譯文字數限制死了。這樣,便造成個別重要人物,僅僅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得不割舍了。
在翻譯過程中,有時把史文直譯出來,會遇到文義難于理解,或上下文語氣不暢等情況。為了克服這些障礙,我們有時在原文譯文之外,增加個別詞語或句子。
在任何一位讀者面前,都不必諱言,本書肯定有不少失誤和缺陷,選目上不會盡妥,譯文訛脫和不準確之處,在所難免。對于每一位讀者的賜教,筆者都是由衷的歡迎和感謝,以便逐步提高本書的質量。
文白對照二十四史(全6卷) 目錄
史記
卷一 五帝本紀**
卷二 夏本紀第二
卷三 殷本紀第三
卷四 周本紀第四
卷五 秦本紀第五
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卷九 呂太后本紀第九
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一
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 三代世表**
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卷十九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卷二十一 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卷二十三 禮書**
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
卷二十六 歷書第四
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
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卷三十 平準書第八
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
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
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卷三十六 陳杞世家第六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卷四十一 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卷四十三 趙世家第十三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卷五十一 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
《二十四史 2》
《二十四史 3》
《二十四史 4》
《二十四史 5》
《二十四史 6》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