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價值心法
-
>
從零開始學炒股:股票入門與實戰
-
>
女人財務自由之路:女人一旦了解理財投資操作.比男人多賺5%
-
>
世界投資經驗:點石成金--投資大師煉金術
-
>
巴菲特投資經驗:跟著巴菲特學投資
-
>
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
-
>
在股市大崩潰前拋出的人
股市什么時候跨 本書特色
揭示全球歷次股災規律性前兆,把握中國股市脈搏。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泡沫經濟,看看現在的中國股市,你就知道了——美聯儲前任主席 格林斯潘。
數百億美元通過地下錢莊偷渡中國境內,它們等待什么?數千億資金涌入中國樓市、股市,它們期待什么?處于旋渦中心的中國股市,如何撥開重重迷霧找到正確的航向?取消金融防火墻之后,中國股市將以怎樣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戰?
股市什么時候跨 內容簡介
擁有百年基業的英國中央銀行,一天之內被索羅斯以“組合拳”擊倒;快速騰飛的亞洲“四小龍”,在國際游資的強大沖擊下,十多年經濟成果毀于一旦;2007年2月27日,中國股市一次大跌造成世界股市連鎖反應,華爾街一天蒸發掉6000多億美元……
在這些驚心動魄的較量中,誰是左右勝負的關鍵?金融寡頭、基金經理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股市紅綠相間的數字跳動之間,有無一雙無形之手操縱著一切?誰真正擁有股市話語權?
本書通過描述歷次世界金融泡沫和重大股災驚心動魄的故事,揭示了股市這個現代金融工具在近300年來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和深遠意義。通過分析一些很基本的但被我們忽視的層面,化繁為簡地帶領讀者了解股票和股災的本質,為廣大散戶防御股市風險提供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股市什么時候跨 目錄
**章 股災:躲不開的金融地震
比戰爭更具破壞力
1.股票究竟是什么
2.股災推倒多米諾骨牌
3.天堂與地獄僅一線之隔
4.金融市場的殺手
歷史上的**次股災
1.天才或瘋子?
2.越吹越大的泡泡
3.密西西比股災
4.約翰·勞的墓志銘
清朝時期的股災
1.李鴻章與中華**股
2.曇花一現的大清牛市
1929,難以忘卻的傷痛
1.華爾街的興衰沉浮
2.“歷史上*糟糕的一天”
3.大崩潰的根本原因
1987,股災悄然而至
1.又一個“黑色星期一”
2.華爾街感冒,全世界股市都要打噴嚏
3.1989,“黑色星期五”
1997,亞洲的噩運
1.一份報告引發的危機
2.亞洲出了什么問題
3.人民幣為什么不貶值
第二章 誰能預測股災
與股災斗智斗勇
1.股災神秘化:別有用心的陰謀
2.幾個具有參考價值的指標
3.“群眾永遠是錯的”
栽在股市里的超級名人
1.牛頓、丘吉爾和凱恩斯
2.做一個體面的失敗者
戰勝股災
1.烏鴉嘴?經濟界的良心?
2.順勢而為,逆向思維
3.巴菲特為什么能賺到錢
血的教訓
1.讓造假者付出高昂的代價
2.抵御股災五大戰略
3.股災啟示錄
第三章 中國股市探秘
中國式市盈率
1.莫以市盈率論英雄
2.以日本為鏡鑒
政策市與金融安全
1.上調印花稅的背后
2.楊百萬:炒股要聽黨的話
專家意見可信嗎
1.股評家的幌子
2.戰勝自我
股票本無優劣
1.藍籌與績優
2.如何選擇你的股票
全民炒股不是壞事
1.中國股民其實很少
2.媒體誤導
第四章 股市什么時候垮
牛市的貢獻與熊市的破壞
1.股市發展的必需代價
2.蝴蝶效應
次級貸款危機
1.“美國蝴蝶”
2.惡性循環
直面股災
1.“*后一個傻瓜”
2.雞蛋與籃子的辯證法
第五章 牛市殺手
股災前后
1.股災不等于經濟衰退
2.突發事件:“9·11”
過度投機,追逐泡沫
1.散戶:炒股就是投機
2.從20世紀80年代的臺灣看現在的內地
3.大腕們的陰謀
4.違規與欺詐
索羅斯:可怕的經濟殺手
1.資本面前,不談道德
2.對沖基金:金融戰爭的核武器
3.國際游資
第六章 股市贏家
莊家與散戶的博弈
1.中國股市里的莊家
2.從莊家到基金
3.私募基金:中國股市災難的導火索?
4.信莊不如無莊
誰適合炒股
1.以贏家心態做贏家
2.長線投資
3.別把炒股當主業
*好的結果和*糟的結局
1.牢記自己所處的“食物鏈”
2.投資的三重境界
第七章 給中國股市把脈
疑似股災
1.人民幣自由兌換為何不能放開
2.五次類似股災的熊市
3.股指期貨真是洪水猛獸嗎
盛宴或賭場?
1.賭場論及其他
2.中國股市的疑難雜癥
潛在的危機
1.股災來臨的時候,人格外渺小
2.提前打響股災防御戰
股市什么時候跨 節選
bsp; 2007年,中國股市成為全球經濟界矚目的焦點。
2000點、3000點、4000點、5000點、6000點……股市
滿身牛氣一路狂奔,4次上調存貸款利率,10次上調存款準
備金率,2000億特別國債等措施,都無法阻擋它勢不可當的
腳步。
美聯儲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說: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泡
沫經濟,看看現在的中國股市,你就知道了。
華爾街首席基金經理羅杰斯說:我持續看好中國股
市,而且相信未來中國股市會成為一個具備全球影響力的
資本市場。
同是世界重量級金融家,為何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在
金融界擁有相當影響力的他們,想通過自己的言論向世界傳
遞什么信息?中國股市要完全融入國際金融市場要付出多少
代價?
眾所周知,時下的國際金融市場錯綜復雜,暗流洶涌,每
個浪花都蘊涵著危險的氣息。美聯儲揮舞著支票筋疲力盡地
維護美元的強勢地位,華爾街如怪獸般每天吞噬數以千萬億
的資金,對沖基金、國際游資猶如叢林猛虎隨時可能撲出來
禍患人間,被日本主婦視為“菜籃子”工程的套利交易險些
釀成全球股災。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金融市場越發成為潘多拉魔盒,說
不定哪天能從里面蹦出什么災難,而股市也成為各種利益集
團搏殺的平臺,上演出一幕幕慘烈而殘酷的戰爭。
擁有百年基業的英國中央銀行,曾是世界金融中心的中
心,一天之內被索羅斯以“組合拳”擊倒;快速騰飛的“亞
洲四小龍”,在國際游資的強大沖擊下十多年經濟成果毀于
一旦,連實力雄厚的日本也未能幸免,元氣大傷。2007年2
月27日,中國股市一次大跌造成世界股市連鎖反應,華爾街
一天蒸發掉6000多億美元,歐洲人驚呼“‘共產主義’幽靈
又一次在歐洲上空徘徊”。
在這些驚心動魄的較量中,究竟誰是左右勝負的關鍵?
金融寡頭、基金經理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股市紅綠相
間的數字跳動之間,有無一雙無形之手操縱著一切?誰真正
擁有股市話語權?
300多年前因融資而產生的股市,在其發展過程越來越滲透入復雜的
因素,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任何一個細微變化就有可能導致股
市巨大震蕩,而國際間、政府間為了政治利益和國家利益而展開的較量
更成為影響股市的重要原因。
近幾年來隨著國力日益強盛,發展中的中國股市吸引了眾多國際投
資組織和投機家們的關注,與此同時,一股悄然形成的力量開始試圖控
制全局。
2001年中國股市陷入熊市時,千點論正出于在中國取得QDII額度的
投資銀行之口,同樣,2007年海外集體鼓吹“股市泡沫論”并非無跡可尋。
2006年起數百億美元通過地下錢莊偷渡中國境內,它們等待什么?
數千億資金涌入中國樓市、股市,又是期待什么?美國、日本、歐盟領
導人為什么不遺余力催促人民幣升值,獨聯體“顏色革命”中為何出現
索羅斯的身影,突然而至的次級貸款風波何以演變成席卷全球的危機?
股市已成為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國家、不同利益集團之間博弈的平
臺,任何一項經濟政策、一次領導人講話,甚至一個特殊的露面或暗示
都微妙牽制著股市格局。
處于旋渦中心的中國股市,如何撥開重重迷霧和干擾找到正確的航
行方向,是現在乃至今后很長時間內需要冷靜思考的問題。
1987年全球性股災,中國還沒有股市,躲過一劫;1997年亞洲金融
風暴,中國金融市場沒有對外開放,又渡過一次危機;納斯達克股災,
中國參與甚少,得以免受其害。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市場開放
步伐的加快,融入全球股市大家庭是遲早的事,屆時人為設置的防火墻
將被一道道取消,中國股市將以怎樣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戰?
股災,一個不能回避的話題。
以史為鑒,防患于未然。
牛市的貢獻與熊市的破壞
1.股市發展的必需代價
股災是可怕的,但不能因為怕股災出現就因噎廢食中止股市運
作,就好像戰爭是可怕的,但不能因為害怕戰爭就放棄對國家主權和
利益的捍衛。
股票市場伴隨著經濟的周期波動提前進入牛市或熊市,這是一種
常規的周期波動。在超常的大牛市背后,通常都是產業革命或經濟結
構的變革。在這種革命性的變革或結構性調整之后,可能有破壞性的
大熊市以股災的形式出現,但是大熊市的破壞與大牛市的貢獻相比往
往是微不足道的。納斯達克10年牛市締造了一個新興產業,雖然以
股災結尾,但還是留下了微軟、思科和英特爾這樣一批堪稱偉大的公
司。日本股災留下了長達10年的蕭條,但在此之前30多年的大牛市
也幫助了日本經濟的崛起。如果說在暴跌時社會和一些投資人付出了
慘重的代價,相對于大牛市的貢獻和創造而言,這是在經濟發展過程
中必須付出的成本。
從前有位鄉下青年,讀了點書就嫌鄉村生活單調,決定去城里闖
世界。臨走時,他向村長請教,村長給了他三個字的忠告:“不要怕。”
并說等他回來后還有三個字相贈。30年后飽經風霜的青年帶著滿頭白
發回到鄉村,當年的村長已死,村長的兒子轉交給他一個信封,信中
只有三個字:“不要悔。”
確實,中國股市歷經風風雨雨走至今日已有十多年,在股市的起
步階段,確實是以“不用怕”的勁頭干起來的。
1985年,中國經濟學界舉行了一次有關中國改革問題的大型國際
研討會,即著名的“巴山輪會議”。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托賓
在會上預言,中國在20年之內不具備發展資本市場的條件。托賓的
觀點在經濟學界產生了重大的和長遠的影響,經濟學家們包括一些主
張改革的著名經濟學家都對此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和認同。
畢竟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一句頂一萬句。
于是主張改革的經濟學家們也開始反對在中國建立資本市場,其
中“賭場可以搞但股市不能搞”成了廣為流傳的“名言”,其影響至
今還相當深遠。當時媒體對這些觀點和主張的實質加以概括,形成了
中國股市的“早產論”。
頂著這些貌似嚴謹科學的理論,上海證交所在一片懷疑聲中開
鑼。十多年來,質疑和反對始終沒有因為股市的發展而停歇,相反雜
音更甚。
從“千點論”、“推倒重來論”到如今的“藍籌泡沫論”,似乎總
有一種力量以不信任的目光注視著股市,隨時想將它扼殺。
毋庸諱言,中國股市尚存在許多問題,有的問題還是致命性的,
處理不好就能產生股災,如信用體系缺失、社會公信力低下、信息披
露機制不健全、監管力度偏弱等,但這些就能成為我們后悔發展股市
的理由嗎?
我們的回答是:不后悔。
“完美的股市”究竟是什么樣,人們至今仍搞不清楚。如果認為
不出問題、不出丑聞才是完美,那么全世界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這樣的
股市。美國股市有200多年的歷史,在法律制度上和市場監管上*嚴
格*健全,但一直以來也是問題迭出和丑聞不斷。
正因為發生問題,才能從市場和監管上找問題,繼而制定出防范
問題的辦法。1720年南海股災后英政府制定《(禁止氣泡公司法案)》,
1929年股災后美國成立證券管理委員會,1987年股災后香港成立證券
業檢討委員會,并出臺《(戴維森報告書)》。因此可以說每次股災都促
成了證券法規的建設,加強了市場監管力度,從而對預防未來股災發
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換言之,股市里玩的就是貓捉老鼠的游戲,如果沒有老鼠,還要
貓干什么?如果沒有違法行為和違法者,那還要法律和執法部門干什
么?
只有認清股市對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配置的巨大貢獻,才能心平
氣和地面對股災帶來的巨大災難,這一點我們要向埃托沙學習。
埃托沙是非洲地區很狡猾的狼,當它被獵人追捕的時候,如果
發現前面出現堵截的獵人,它會毫不猶豫地向前沖而不是從岔道繞
過。因為它知道岔道雖然沒有堵截卻往往有布好的陷阱。對狼來說,
能從槍口下逃出去也許還有一條生路,但如果掉到陷阱里無疑是死
路一條。
機會有時像陷阱,陷阱有時也像機會,這就是埃托沙的哲學。
狼不會因為有獵人、有陷阱而放棄外出覓食;飛機發生空難后死
亡率幾乎百分之百,每天照樣有大量的旅客搭乘飛機;同樣我們也不
會因為股市能引發股災,股市蘊涵著不可測風險就放棄發展股市。大
到股市系統性風險,小到個股起起落落,都是這個道理。
不可確定性,這是股市*難以捉摸的特點,也是它*有魅力之處。
投資者從進入股市的那一刻起,就應該明白這是有輸有贏的地方。面
對一只業績優良的股票,沒有人能承諾它必漲無疑,你可以選擇購
買,也可以選擇觀望,只不過參與有獲得收益的機會,而觀望能回避
風險。
從歷次股災發生的情況看,我們無法避免它的發生,也無法預測
它何時來臨,但我們應學會經營風險、管理風險,并力爭在風險擴散
時將自己的損失降低到可控的程度。
當股災真的來臨時,我們應該平靜地說一句:股災,我準備好了。
2.蝴蝶效應
全球經濟學家一致認為,股災*難測的不是它降臨的突然性,而
是它由什么事情引發,也許近在眼前,也許在千里之外。
2007年2月27日,全球股市接連暴跌,平均跌幅6.4%。中國滬
深股市也遭遇10年來*大跌幅,平均跌幅接近9%。
國外一些媒體報道認為這場股災是由中國股市震蕩引發的,也有
專家認為是由格林斯潘和巴菲特在一天前的講話引起的。但投資大師
喬治·索羅斯卻有不同見解,他說這是由于日本家庭主婦“扇動翅膀”
而產生的“蝴蝶效應”。
何為蝴蝶效應?
股市什么時候跨 相關資料
股市有風險,特別是現在有不少人借錢炒股,風險很大。
——吳敬璉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
當前的國內股市完全是與實體經濟相背離的市場,是一個炒作十分瘋狂的市場,是一個股價與上市公司基礎業績沒有關聯的市場,是一個不少上市公司管理層以推高股價來轉移國家與社會財富的市場,是一個貪婪與恐懼籠罩的市場……而這樣的證券市場應該不是中央政府所要發展的市場。
——易憲容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
我認為,大盤還是好的。大家應對中國的牛市有信心。
——厲以寧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中國股市過熱,正在出現泡沫化,因此中國股市未來的升值空間不是很大,這是我減持中石油的主要原因。
——沃倫·巴菲特 美國“股神”
我仍然看好中國股市80年,中國股市今后80年甚至100年以內都將影響世界股市,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股市會一直上漲80年,波動在所難免。
——吉姆·羅杰斯 全球著名投資大師
我相信,中國股市在2008年奧運會結束前肯定會保持平穩運行。
——喬治·索羅斯 量子對沖基金創始人
股市什么時候跨 作者簡介
朱曉翔,1974年生于江蘇,金融博士,投資戰略專家。
現為上海某證券交易所資深金融分析師,長期致力于全球金融史及中國金融史研究。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