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73053
- 條形碼:9787500473053 ; 978-7-5004-7305-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內容簡介
農村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在我國不僅是一個全新的學術研究領域,更是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新階段的一個重要實踐領域。
本著是“全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研究”課題的*終成果。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特點,面臨的形勢和需求,闡明我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明確我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提出我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及其政策措施,為編制未來我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發展規劃提供前期成果。
中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目錄
上篇 研究報告
**章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
**節 社區建設和社區發展
第二節 農村社區服務和服務體系建設
第三節 農村公共品生產和公共服務供給
第二章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狀況
**節 農村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現狀
第二節 農村社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現狀
第三節 農村社區互助服務、市場化服務現狀
第四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問題
第三章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區域特色
**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區域差異
第二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地域模式
第四章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可行性
**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風險與防范
第五章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的結構與功能
**節 結構與功能的理論分析
第二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的內部結構
第三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的功能定位
第四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與基層管理體系的關系
第五節 農村社區服務組織之間的關系
第六節 農村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創新
第六章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價值及政策取向
**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
第二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
第三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
第七章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
**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規劃布局
第二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
第八章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工程
**節 農村社區服務設施工程
第二節 農村社區服務組織運轉工程
第三節 農村社區服務網絡工程
第四節 農村社區服務人才工程
第五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工程
第九章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
**節 體制機制創新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第二節 理順關系,建立多層次的推進和參與機制
第三節 建立健全農村社區服務的制度體系
第四節 建立多元投入機制,保障農村社區服務供給
第五節 扶持新型服務組織,完善農村社區服務體系
第六節 培育社區服務人才,構建農村社區服務梯隊
下篇 調查報告
第十章 山東省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調查報告
**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狀況和特征
第二節 諸城市中心村社區或“多村一社區”模式
第三節 膠南市社區鄰里中心
第四節 膠州市九龍鎮“三層級服務網絡”
第五節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運行機制的探索
第十一章 江西省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調查報告
**節 農村社區及服務體系建設的狀況和特征
第二節 村落社區及服務體系建設的模式和內容
第三節 村落社區及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成效
第四節 村落社區及服務體系建設的創新點
第五節 村落社區及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第十二章 黑龍江省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調查報告
第十三章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調查報告
第十四章 山西省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調查報告
第十五章 湖北省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調查報告
第十六章 四川省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調查報告
第十七章 浙江省舟山市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調查報告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節選
**章 農村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
**節 社區建設和社區發展
一、社區
社區概念*早是德國社會學家F.滕尼斯提出的。1887年,滕尼斯在《共同體與社會》一書中,將社區理解為建立在所謂“本質的意志”基礎上的一種“自然社會”。滕尼斯所構想的社區概念實際上是一種生活共同體,包括地緣共同體、精神共同體和血緣共同體,或者它們之間的結合形式。滕尼斯提出的共同體的外延主要是指傳統的鄉村社區,他認為農村社區是人們生活的共同體,是一種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的載體,傳統的農村村莊是共同體的代表。國外學者關于社區的定義很多。1955年,美國學者希萊里對已有的94個關于社區定義的比較研究發現,地域、共同的紐帶以及社會交往是構成社區必不可少的三個共同要素。
在我國,社區概念是燕京大學的一批青年學生*早提出來的。他們在翻譯美國社會學家帕克的社會學論文時,**次將英文“community”譯為“社區”。費孝通在《社區建設之思考》一文中曾經談道:“‘社區’是我在大學畢業的時候,也就是1935年和燕京大學的幾個同學在研究‘地緣組織的人類共同體’時提出的一個名詞,我們把‘社’和‘區’兩個字聯系在一起。當時的社區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而現在,它的專門意思已經發展得很快,社區建設已經成為現代城市建設工作的一部分了”。
由于視角不同,社區的定義呈多樣化態勢,且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發生變化。盡管如此,人們對構成社區的基本要素還是有許多共識。一般說來,構成一個社區的**要素,包括一定數量的社區人口,一定范圍的地域空間和自然環境條件,一定規模的社區設施,一定特征的社區文化,一定類型的社區組織。這些基本要素在特定地域內的有機結合,就構成了一個現實的社區。
……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