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 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文獻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378661
- 條形碼:9787563378661 ; 978-7-5633-7866-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 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文獻學)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之《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文獻學》,全書共分21個章節,主要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來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學學術發展的進程,描述了30年來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學學術發展的重大事件及標志性成果,展示了30年來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學的學術發展成就。具體內容包括圖書館學理論、圖書館自動化、情報研究和競爭情報、文獻整理研究、文獻學專書研究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 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文獻學) 內容簡介
本卷系統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學學術發展的進程,描述了30年來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學學術發展的重大事件及標志性成果,展示了30年來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學的學術發展成就。
本卷共分三編,**編是圖書館學30年重大學術進展,第二編是情報學30年重大學術進展,第三編是文獻學30年重大學術進展。
圖書館學30年重大學術進展的內容分別從圖書館學理論、信息資源建設、信息組織、參考咨詢服務、信息資源共享、圖書館自動化、數字圖書館、圖書館管理共八個方面展開。圖書館學理論的具體內容包括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總體脈絡,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成果與主要內容、圖書館學理論基礎、圖書館哲學、圖書館學史、圖書館精神等新話題。信息資源建設研究的內容包括文獻資源布局、藏書發展政策、數字信息資源建設、虛擬館藏等方面。信息組織研究的具體內容包括回顧了這方面的主要成果,分期介紹了我國圖書分類研究的情況。信息服務研究方面包括參考咨詢服務、網絡信息服務、信息服務評價、信息用戶研究等內容。圖書館自動化研究主要是分五個階段來回顧我國圖書館自動化研究的主要內容。數字圖書館研究包括數字圖書館的基本問題研究,分三個階段來闡述數字圖書館研究的特點,重點論述了我國數字圖書館研究的幾個重要問題,包括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研究、數字圖書館信息服務研究、數字圖書館技術等方面。圖書館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圖書館管理研究的重要成果、圖書館管理的主要內容、圖書館管理研究的熱點問題、圖書館管理研究現存問題。
情報學30年重大學術進展的內容分別從情報學理論、信息檢索、情報研究和競爭情報、信息服務與用戶研究、信息計量學、信息政策法規和倫理、情報學教育共七個方面展開。情報學理論包括情報學理論研究概況、情報學的理論體系建設、情報學研究對象的擴展、情報學理論的重點研究領域等內容。信息檢索方面,描述了其主要研究內容與代表性成果,論述了信息檢索學科體系建設、研究成果產業化等內容。情報研究和競爭情報方面包括學科基礎理論、情報研究和競爭情報的流程、情報研究和競爭情報方法、情報研究和競爭情報系統等內容。信息服務與用戶研究包括用戶研究的起點、信息需要與使用的調查研究、人類信息行為研究的興起和發展、圖書館信息服務研究的深化和信息服務概念的演變等內容。信息計量學研究包括發展概況、理論研究、應用研究、網絡信息計量學等方面。信息政策法規和倫理包括信息政策研究、信息法學研究、信息倫理學研究等方面。
文獻學30年重大學術進展的內容分別從文獻整理研究、分科文獻學研究、文獻學專題研究、文獻學專書研究、文獻史研究、文獻學家研究共六個方面展開。文獻整理研究包括古籍整理方法研究、校勘學研究、目錄學研究、版本學研究等方面。分科文獻學研究包括歷史文獻學、文學文獻學。文獻學專題研究包括方志研究、民族文獻研究、典籍導讀研究、典籍與文明進程研究等。文獻學專書研究包括《詩經》研究、《史記》研究、《資治通鑒》研究、《四庫全書》研究。文獻史研究包括圖書史、出版史、藏書史、閱讀史。文獻學家研究總結了張舜徽、楊家駱等文獻學家的學術成就。
本卷*后附有圖書館學、情報學、文獻學30年發展大事記。
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 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文獻學) 目錄
**編 圖書館學30年重大學術進展
**章 圖書館學理論
第二章 信息資源建設
第三章 信息組織
第四章 信息服務
第五章 信息資源共享
第六章 圖書館自動化
第七章 數字圖書館
第八章 圖書館管理
第二編 情報學30年重大學術進展
**章 情報學理論
第二章 信息檢索
第三章 情報研究和競爭情報
第四章 信息服務與用戶研究
第五章 信息計量學
第六章 信息政策、法規和倫理
第七章 情報學教育
第三編 文獻學30年重大學術進展
**章 文獻整理研究
第二章 分科文獻學研究
第三章 文獻學專題研究
第四章 文獻學專書研究
第五章 文獻史研究
第六章 文獻學家研究
結束語
附錄
圖書館學30年大事記
情報學30年大事記
文獻學30年大事記
參考文獻
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 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文獻學) 節選
《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文獻學(精裝)》以我國高等院校社會學學科發展和學術研究為主要分析材料,較為系統地回顧和總結了高校社會學近30年來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發展經驗。同時全書力圖以現代化過程、社會制度與社會結構變遷、市場化過程,以及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的涌現為線索,根據中國社會學面臨這些重大現實變革而產生的重要學術議題,有時間順序地敘說本學科的學術發展歷程,以展現社會學研究與重大社會變遷之間所具有的本質性關聯特征。
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 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文獻學) 相關資料
《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出版 朱振國 2008年11月27日08:31 來源:《光明日報》 由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主編,匯集國內百余位高校知名專家、優秀學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18卷的叢書《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日前已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據教育部相關部門介紹,全面、系統、客觀總結改革開放三十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進程、發展特點和發展成就,是進一步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重要前提和迫切需要,也正是該叢書出版的宗旨所在。 社會學、民族學、歷史學、文學、藝術學、新聞學與傳播學、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文獻學、國際問題研究以及有關交叉學科。各學科報告撰寫者力求客觀、準確、全面地對各學科領域三十年的新進展進行把握,力求融貫不同的學術流派、學術觀點,并為我國學術研究的健康前行提供了以資借鑒的啟示和引導。 《發展報告叢書》通過對三十年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狀況予以整體審視,全景式地展現了三十年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成就和歷程,以其信息含量豐富、引領學科前沿以及顯著的綜合性、工具性等特點,成為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三十年建設歷程的歷史見證者和忠實記錄者。 以高校各學科知名學者擔任分卷主編、組成高水平研究團隊,集體攻關,是叢書得以高質量問世的首要原因。如《馬克思主義理論卷》由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會長、武漢大學校長顧海良教授主編;《歷史學卷》“中國歷史”部分由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教授主編,“世界歷史”部分由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王斯德先生主編等。 這套叢書的問世,是我國高校學者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進一步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精神,向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呈上的獻禮之作。
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 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文獻學) 作者簡介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組織編寫。 吳慰慈 北京大學教授、博導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