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文化批判與后現代馬克思主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74166
- 條形碼:9787500474166 ; 978-7-5004-7416-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批判與后現代馬克思主義 內容簡介
如何理解大眾文化?可謂眾說紛紜。其中,否定大眾文化、把大眾文化作為批判對象的占居多數。從伯明翰學派的文化主義到哈貝馬斯的文化批判,中間經歷了利維斯主義強調文化是一種休閑活動,倡導文化精英主義;經過了威廉斯的“大寫的”和“小寫的”文化之區分,似乎使大眾文化得到了認可。但是,法蘭克福學派則把大眾文化看作政治操縱的工具,把大眾文化僅僅看作文化衰敗的標志。不僅是法蘭克福學派,其他的研究者們也多持同樣態度。而我們在本書中則試圖對大眾文化研究做出馬克思主義的辯證的價值判斷。
本書研究后現代馬克思主義與大眾文化批判問題,涉及現代傳媒與大眾文化、大眾文化的功能與本質、大眾文化時代的知識分子,以及后現代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理論。極大地深化了人們對現代國家和社會如何自我正當化的認識。
文化批判與后現代馬克思主義 目錄
導言 從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審視大眾文化
一 從歷史的辯證發展的角度看待大眾文化
二 從文化烏托邦走向文化的多元化
三 文化研究形成了新的范式
四 文化批判與后現代馬克思主義
五 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國大眾文化建設
**章 文化、大眾文化與文化研究
一 文化與人的生活方式
(一)文化的概念
(二)自在的文化與自覺的文化
二 文化轉向——文化哲學研究和跨學科的文化研究
(一)文化哲學意義上的文化轉向
(二)跨學科文化研究意義上的文化轉向
三 當代文化研究的興起
(一)利維斯主義
(二)伯明翰學派
(三)西方馬克思主義
(四)后現代主義的大眾文化研究
(五)后殖民主義文化理論
(六)東方主義
(七)消費社會理論
(八)女權主義
第二章 現代傳媒與大眾文化
一 大眾傳播媒介與現代人的生活
(一)大眾傳播
(二)從大眾傳播到分眾傳播
(三)大眾傳媒是推動視覺消費的現代手段
(四)傳媒是連接文化—經濟的紐帶
二 大眾媒體的消費導向功能
三媒 體誘導下的政治、經濟、文化一體化
(一)大眾文化與政治
(二)大眾文化與經濟
第三章 大眾文化的功能與本質
一 大眾文化引導著非物質性消費
(一)大眾文化是一種趨向商業化的文化態度
(二)大眾文化引導著新的消費方式
(三)大眾文化引導著新的文化實踐
二 視覺消費與形象的狂歡——大眾文化的本質
三 虛擬享樂——新時代的生活與精神特征
(一)從視覺消費到虛擬享樂
(二)從符號消費到身份認同
(三)從虛假幸福到虛擬愛情
四 視覺消費——不是永恒的主題
(一)大眾文化加速了文化的世俗化
(二)大眾文化加速了大眾人格的異化
五 大眾文化的認識論本質
第四章 大眾文化時代的知識分子
一 大眾化時代的知識分子
二 大眾文化時代知識分子的當下困境
(一)文化場域的“格雷欣法則”(劣幣驅逐良幣規律)
(二)大眾文化時代知識分子文化資本的缺失
三 大眾文化時代知識分子的角色焦慮
(一)立法者角色的隱退
(二)大眾文化時代知識分子的角色分化
(三)與大眾文化互動中的知識分子典型
四 大眾文化時代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
(一)堅持批判的立場
(二)多元文化中的價值立場
(三)構建以專業介入公共的知識分子的理想類型
第五章 文化資本背景下我國文化矛盾及其解決
一 文化資本的形成與發展
(一)文化消費化引導了文化資本的產生與發展
(二)文化工業是文化資本施展身手的飛地
(三)文化資本發展的雙重影響
二 大眾文化對我們時代的正面影響
(一)媒介性的大眾文化造就了平等的文化氛圍
(二)日常性的大眾文化促使生活與藝術相融合
(三)娛樂性的大眾文化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放松需求
(四)商業性的大眾文化促進了人的獨立人格的形成
(五)視覺化的大眾文化改變了人們把握世界的方式
三 大眾文化背景下我國的文化矛盾及其出路
(一)現時代我國的文化矛盾
(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戰略和策略
第六章 后現代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理論
一 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詹明信的后現代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
(一)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闡釋學
(二)后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方法論與后現代主義理論
(三)后現代大眾文化批判
二 伊格爾頓后現代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的觀念”
(一)對文化意義的重新認識:文化的辯證邏輯
(二)馬克思主義批評:文化危機
(三)直面后現代的文化狀況:文化戰爭
(四)回歸文化本原問題的討論:文化與自然
(五)馬克思主義的后現代主義理論
三 戴維·哈維的后現代馬克思主義與文化批判理論
(一)哈維與馬克思主義
(二)后現代主義與馬克思主義
(三)后現代轉向的根源
(四)后現代轉向的文化危機:“時空壓縮”加深
(五)以“辯證烏托邦的理想”回應后現代轉向
四 波德里亞后現代馬克思主義的消費理論
(一)關于消費社會的理論
(二)波德里亞與馬克思主義
(三)后現代主義理論
參考書目
文化批判與后現代馬克思主義 節選
**章 文化、大眾文化與文化研究
三 當代文化研究的興起
(四)后現代主義的大眾文化研究
使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發生變化的是后現代主義的文化理論。其中,詹明信這位具有西方馬克思主義特色的后現代主義理論家,極有代表性地把大眾文化、后現代主義思想和資本主義發展的*后歷史階段——晚期資本主義相聯系,把大眾文化、后現代主義看作是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的必然結果。
詹明信認為,社會發展是與文化范式的變革相對應的。他把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分成三個階段:市場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和晚期資本主義,與此相對應的文化范式則是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在后現代主義的文化范式中,過去擁有的經驗普遍失效,文化上發生了根本的斷裂,大眾文化藝術形成了新的文集話語,諸如拼貼的藝術品、耦合音樂、無聲音樂、以性與暴力為主題、單純追求賣座率的電影、法國的新小說等等,簡直是一個后現代觀念的試驗場。在對待這些文化范式時,我們需要形成新的評價標準,需要我們放棄原先高雅文化的標準。在后現代主義流行時期,“各種形式的后現代主義都無法避免受到這五花八門的‘文化工業’所誘感、所統攝。在如此這般的一幅后現代‘墮落’風情畫里,舉止便是下流拙劣次質(包裝著價廉物亦美的詩情畫意),矯揉造作成為文化的特征”。大眾文化是后現代主義流行時期的主導性文化邏輯,**,后現代文化給人一種深度的全新感覺;第二,給人一種日趨淺薄微弱的歷史感;第三,這種文化是一種嶄新的“精神分裂癥”的藝術形式;第四,這是一種高強度的情感方式;第五,這是一種新的時空表現方式;第六,這是一種跨國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
……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