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計算機網絡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290929
- 條形碼:9787811290929 ; 978-7-81129-092-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計算機網絡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8章。第1章為概述,主要介紹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及有關概念,分層的網絡體系結構及主要的網絡參考模型。第2章為物理層,介紹數據通信技術的基礎知識及物理層的概念及有關標準。第3章為數據鏈路層,介紹差錯控制、流量控制技術,重點介紹了HDLC和PPP等數據鏈路層協議。第4章為局域網,介紹了IEEES02標準、以太網技術、局域網擴展及無線局域網技術。第5章為網絡層,討論了網絡互聯與網絡層協議,介紹了網絡層的基本概念、路由算法、路由協議、IP協議等,并簡單介紹了IPv6。第6章介紹了傳輸層協議,主要是Intemet中的TCP和UDP協議。第7章介紹了應用層的有關概念及Intemet應用層的各種協議,包括域名系統、文件傳輸、電子郵件、萬維網,并簡要介紹了一些其他的網絡應用。第8章介紹了網絡安全和網絡管理。首先簡要介紹了網絡操作系統,介紹了網絡安全的概念、數據加密、電子郵件安全、Web安全及防火墻技術,然后介紹了網絡管理的概念、體系結構、協議及簡單網絡管理協議SNMP。
計算機網絡 目錄
1.1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
1.2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與應用
1.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4 計算機網絡的標準化
1.5 OSI/RM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
1.6 TCP/IP參考模型
思考題
第2章 物理層
2.1 物理層概述
2.2 傳輸介質
2.3 數據通信技術
2.4 數據編碼
2.5 數據交換技術
2.6 信道復用技術
2.7 物理層標準舉例
思考題
第3章 數據鏈路層
3.1 數據鏈路層概述
3.2 差錯控制與流理控制
3.3 基本數據鏈路協議
3.4 數據鏈路控制規程
3.5 Internet中的數據鏈路層協議——PPP
思考題
第4章 局域網
4.1 局域網概述
4.2 以太網
4.3 擴展的局域網
4.4 無線局域網
思考題
第5章 網絡層
5.1 網絡層概述
5.2 路由選擇
5.3 擁塞控制
5.4 網絡互聯
5.5 因特網的網絡層
思考題
第6章 傳輸層
6.1 傳輸層概述
6.2 用戶數據報協議
6.3 傳輸控制協議
思考題
第7章 應用層
第8章 網絡安全與網絡管理
第9章
計算機網絡 節選
第1章 計算機網絡概述
計算機網絡(computer networks)涉及計算機和通信兩個領域,是這兩種技術密切結合的產物,它已成為計算機應用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方面,對整個社會的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尤其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人們對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和交換以及共享的需求急劇上升,計算機網絡從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為滿足這種需求提供了保證。近一二十年來,以電子技術為基礎的通信技術有了迅猛發展,特別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技術取得的輝煌成就,使得計算機和通信設備不斷更新,計算機網絡的功能不斷增強,并且正在朝著數字化、綜合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20世紀90年代是計算機網絡化的時代,網絡化的計算環境愈來愈被人們接受,并且將成為21世紀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了解和深入研究計算機網絡技術已不再只是計算機技術領域學者、專家的事,而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之一。目前,一個國家的全國性計算機網絡的建設水平,已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綜合國力以及社會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志。為了深入認識計算機網絡,本章將從計算機網絡的產生與演變、定義與應用、組成與分類以及體系結構與協議等方面進行介紹。
1.1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
計算機網絡出現的時間不長,但它的發展很快,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這個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以單機為中心的計算機網絡、計算機通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
1.1.1 以單機為中心的計算機網絡
在1946年世界上**臺電子計算機(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ENIAC)誕生后的一段時間內,計算機和通信之間并沒有什么關系。早期的計算機數量很少,價格昂貴,是一種較稀有的珍貴資源,因而計算機系統高度集中,所有的設備安裝在獨立的計算中心里,使用計算機的用戶要到這個計算中心去上機,這顯然是不方便的,除了浪費時間、精力和大量資金外,還無法實現對信息的及時加工處理和使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種帶收發器(transceiver)的終端于l954年被研制出來了,人們使用這種終端首次實現了將穿孔卡片上的數據通過通信線路發送到遠方的計算機,而計算機的運算結果又可以反向送回遠程終端(Terminal),這就是計算機與通信結合的開始。由于當初的計算機是為成批處理信息而設計的,所以當計算機和遠程終端相連時,必須使計算機具備通信功能。這種“一邊通過終端完成信息的輸入,一邊由主機完成信息的處理,*后將處理結果通過通信線路再送回到遠地站點的系統”,被稱為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或**代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初級形式即具有通信功能的單機系統,如圖1—1所示。
……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