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戰略與實施的法律問題研究(法律科學文庫;“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098357
- 條形碼:9787300098357 ; 978-7-300-09835-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戰略與實施的法律問題研究(法律科學文庫;“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 內容簡介
本書對知識產權的客體屬性、動力機制、權利本質、制度價值、制度構造、信息產權、國際規則、制度變革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察,以求澄清理論與實踐中的某些誤解和誤讀;同時,結合戰略學原理,分別提出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宏觀與微觀的定位,及“以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為著力點(謀劃對象)”的戰略方針;此外,本書進一步廓清了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及相關國際規則對我國的利弊影響,就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的理念、立法重心、“趨利避害”措施,以及實施過程中的執法體制、公共服務體制及知識產權應用機制等都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其中許多對策和建議在此前尚未提出或未被注意,對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以及我國知識產權制度運行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戰略與實施的法律問題研究(法律科學文庫;“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 目錄
1 關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
1.1 戰略學上的“戰略”
1.1.1 戰略的基本含義
1.1.2 戰略的屬性
1.2 知識產權發展戰略的基本含義:戰略學框架中的考察(之一)
1.3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定位:戰略學框架中的考察(之二)
2 知識產權與知識產權法律制度
2.1 知識產權的一般認識路徑
2.1.1 知識產權:以創新性智力成果為客體的排他權
2.1.2 權利與排他權(專有權)
2.1.3 知識產權客體:創新性智力成果
2.2 知識產權的特點
2.2.1 知識產權的專有性
2.2.2 知識產權的無形性
2.2.3 知識產權的法定時間性
2.2.4 知識產權的地域性
2.2.5 知識產權的法律創設性
2.3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
2.3.1 概述
2.3.2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體系構成
2.3.3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功能
3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著力點”
3.1 基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屬性的分析
3.1.1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全局性
3.1.2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關鍵性
3.1.3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長遠性、實踐性、系統性
3.2 基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內容的分析
3.2.1 概述
3.2.2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與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內容
3.2.3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與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主體
3.3 結論與建議
下篇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具體法律問題研究
4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時代背景
4.1 信息化社會的制度建設
4.1.1 信息、知識、創新性智力成果
4.1.2 信息化社會與知識經濟
4.1.3 信息化社會/知識經濟的產權制度與國家知識產權戰略
4.2 市場化體制的內在需求
4.2.1 市場經濟的一般認識
4.2.2 市場經濟與知識產權設定
4.2.3 知識產權與壟斷
4.3 全球化時代的政策立場
4.3.1 “全球化”概述
4.3.2 “全球化”時代的知識產權
4.3.3 “全球化”時代的知識產權政策立場
5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中的法律問題研究
5.1 公權與私權:知識產權的法律性質
5.1.1 私權與公權
5.1.2 知識產權的本質是私權
5.1.3 知識產權“公私”之辨與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
5.2 限制與保護:知識產權立法的重心選擇
5.2.1 概述
5.2.2 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產權限制
5.2.3 限制還是保護——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為視角
5.3 因噎廢食還是趨利避害:知識產權的政策定位
5.3.1 概述
5.3.2 關于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的若干考察——以TRIPs為主要對象
5.3.3 關于“趨利避害”的若干建議
6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中的法律問題及對策建議
6.1 知識產權執法體制的創新與完善
6.1.1 知識產權執法體制的現狀與問題
6.1.2 知識產權執法體制的創新與完善
6.2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的創新與完善
6.2.1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問題的提出
6.2.2 “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機制建立與完善的分析
6.3 知識產權應用機制的創新與完善
6.3.1 “知識產權應用”概述
6.3.2 我國“知識產權應用”的現狀與問題
6.3.3 我國“知識產權應用”機制創新與完善的思路框架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戰略與實施的法律問題研究(法律科學文庫;“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 節選
上篇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與知識產權基本法律問題研究
1 關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
1.3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定:戰略學框架中的考察(之二)
如前所述,戰略是對全局性問題的籌劃和決策。那么,根據全局性問題所處的領域及范圍,在戰略學上可將戰略劃分為不同類型,這可以稱為戰略的類型分析。由于不同戰略所指向的目標、覆蓋的范圍以及相應的行動序列組織與資源配置安排具有很大差異,因而戰略的類型分析,不僅有利于準確界定特定戰略的目標主題和范圍,而且對戰略對策的設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概括地說,根據戰略所涉主題的不同,可將戰略分為總體戰略、部門戰略(如工業戰略、農業戰略、教育戰略等等,有時也可稱為產業戰略)、要素戰略(如土地戰略、人口戰略、能源戰略等等);根據戰略所涉范圍的不同,可將戰略分為國家戰略、區域戰略(此處指一國內特定區域,可以是一個獨立的行政區域,如某個省或某個城市等,也可以是由若干獨立行政區域聯合、協作而形成的非實體性區域,如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泛珠三角地區等)、組織戰略(如企業戰略、學校戰略、研究機構戰略等)。需要說明的是一戰略主題與戰略范圍是兩種不同的劃分標準,反映了不同的觀察角度,而實踐中具體的戰略通常屬十這兩種標準混合、交叉的類型,例如國家的人口戰略、某個省份的能源戰略或某個企業的總體戰略。
比較而言,上述兩種標準混合、交叉的類型之一——國家總體戰略,在理論上和實踐中均具有代表性意義,因而也是戰略學研究的重點。所謂國家總體戰略,“是以國家為戰略主體并為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一種戰略。它是全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有關全局性、長遠性重大問題的決策……(國家)總體戰略可因戰略任務不同以及實現戰略目標的途徑不同等而分為不同類型”。
……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戰略與實施的法律問題研究(法律科學文庫;“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 作者簡介
朱謝群,河北唐山人。1990年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1998年畢業于西北政法學院,2001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鄭成思教授,并于2004年獲法學博士學位。現為深圳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知識產權法。
出版《創新性智力成果與知識產權》(獨著)、《知識產權法新論》(合作主編)、《現代知識產權法》(副主編);在《中國社會科學》、《知識產權》、《法律科學》、《當代法學》等法學核心刊物及《中國知識產權報》及其他媒體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有些論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或被CSSCI收錄。主持研究2005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戰略與實施的法律問題研究”,鑒定等級為優秀;獨立起草一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專家建議稿)》;為《深圳市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主要起草人之一。另曾獲得中國法學會第一屆全國法學期刊優秀論文三等獎、深圳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