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孟子通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852792
- 條形碼:9787543852792 ; 978-7-5438-5279-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孟子通說 本書特色
道德經譯釋 易經譯釋 論語譯釋
大學中庸通說 論語通說 孟子通說
孫子兵法通說 論語詮釋 道德經詮釋
孟子通說 內容簡介
孟子乃是早期儒學的創始者之是孔子儒學重要的繼承者和闡發者《孟子》由孟子及其第子共同完成記載了孟子的教育成就是孟子思想的詳盡記錄,也是早期儒學的重要史料位列儒家十三經之一,成為歷代注釋家的重要選擇《孟子通說》嘗試以串講的方式解說《孟子》并多方介紹相關人物和事件之背景殆為歷代注釋《孟子》者未嘗從事。
孟子通說 目錄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孫丑上
公孫丑下
滕文公上
膝文公下
離婁上
離婁下
萬章上
萬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盡心上
盡心下
孟子通說 節選
梁惠王上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注釋
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魏惠王(公元前400-公元前319),戰國時魏國國君。公元前369-公元前319年在位。從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并陸續開鑿鴻溝。公元前344年召集逢澤(今開封東南)之會,自稱為王。后被齊軍大敗于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國勢漸衰。漢代趙岐《注》:“梁惠王者,魏惠王也。魏,國名。惠,謚也。王,號也。時天下有七王,皆僭號者,猶春秋之時吳楚之君稱王也。魏惠王居于大梁,故號日梁王。圣人及大賢有道德者,王公侯伯及卿大夫咸愿以為師。孔子時,諸侯問疑質禮若弟子之問師也,魯衛之君皆專(尊)事焉。故《論語》或以弟子名篇,而有《衛靈公》《季氏》之篇。孟子亦以大儒為諸侯師,是以《梁惠王》 《滕文公》題篇,以《公孫丑》等而為之一例者也。孟子適梁,魏惠王禮請孟子,見之。”
②叟(sou):古代對長老的稱呼,亦即指老人。這里是梁惠王對孟子的尊稱。
③利:便,適宜,利于。“亦將有以利吾國乎?”趙岐將這一句解釋為“亦將有以為寡人興利除害者乎”。既將“利”訓為“為”,又將“利”釋為“興利除害”。朱熹則說:“王所謂‘利’,蓋富國強兵之類。”《大全》:“西山真氏曰:當時王道不明,人心陷溺,惟知有利而已。故惠王利國之問,發于見賢之初。”孟子初次見梁惠王,梁惠王急切地向他請教興利除害富國強兵的治國方略。
……
- 主題:好書,推薦一下
孟子乃是早期儒學的創始者之是孔子儒學重要的繼承者和闡發者《孟子》由孟子及其第子共同完成記載了孟子的教育成就是孟子思想的詳盡記錄,也是早期儒學的重要史料位列儒家十三經之一,成為歷代注釋家的重要選擇《孟子通說》嘗試以串講的方式解說《孟子》并多方介紹相關人物和事件之背景殆為歷代注釋《孟子》者未嘗從事。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