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見春天
-
>
谷圍南亭
-
>
流浪之月
-
>
告白
-
>
言情小說:三生三世枕上書(全兩冊)
-
>
天堂旅行團
-
>
浮生物語(5下裟欏敖熾上下)
海妖的歌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24570
- 條形碼:9787505724570 ; 978-7-5057-2457-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妖的歌聲 內容簡介
《海妖的歌聲》構成了徐小斌創作的轉折點,由善的場景,轉向迷惘人生,轉向惡之花,轉向幽暗,間或險惡的心靈迷宮。在故事層面上,方菁和郗小雪構成了面具人生或者雙重人格的展現,而尤其令人嘆賞的,是在“發展論”占絕對主流的時代,海火向我們提示了環境、生態與自然。
——戴錦華(著名批評家,北大比較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實際上,徐小斌與盛行的女性寫作始終保持著警覺的距離,她多年來似乎都在偏執地做著一件不合時尚的事:她沉迷于一種深度隱喻的小說美學,小說是她的“迷幻花園”,在花園的深處*終隱藏著意義,更準確地說,應當是“啟示”,是“神喻”——沒有人可以不付代價就獲得它,只有那些洞察和守護著這*終秘密的女人才能以超驗的靈性或者神性穿越這座花園。
——李敬澤(著名批評家,人民文學副主編)
海妖的歌聲 節選
上卷
我上的那所大學并不怎么有名,地理位置卻是全國高校中獨一無二的。那地方叫銀石灘,地處祖國東海和南海的交匯處。
這實在是一片奇異的海域。海岸地貌呈海蝕階地狀。落潮時,可以隱隱看到那道貝殼堤,據說是古海岸線的遺跡。海灘上布滿各種形狀怪異的礫石。沿著海岸線往西南方向走,便矗立著那片石林——每根石柱上都布滿了軟體動物腐蝕的斑點和穿透的孔痕。
這里實際上是個伸進海洋的小小半島。半島上那座小小的城,叫渠州。聽說這兒自古以來便是一片動蕩不安的海域。這兒的地質構造運動大概比其他海岸要激烈頻繁得多。海陸不斷地變遷和更替。當海平面下降的時候,沿海大陸架就變成了陸地。海平面一上升,大片陸地又被海水吞噬,于是小小的半島與大陸分離。
這學校的歷史應該算是很悠久了,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愛國華僑闖了南洋之后集資興辦的,升格為大學卻只是不久前的事。那位華僑選擇了這樣一片海域,不能不讓人佩服他的膽識。
這兒又有許多傳說,*盛傳的是關于“海火”的故事。據說,石林的夜晚常有魔鬼出沒,而且鬼見到人便附體,于是人也就變成鬼。孤魂野鬼們平時鎮在石下,一俟月黑風高之夜便紛紛出來游蕩。相傳那時的海像著了火似的,亮得灼眼,又忽然化作一片白雪,上面有綠的光,螺旋似的飛快旋開,展示各種美麗的幾何形圖案。直到三更天后,普陀寺鐘聲響過,魔鬼才歸位。如有求簽者,于彼去石林跪香,沒有不靈驗的。
初時聽到這些傳說,我們不過是覺得可笑。又感嘆天高皇帝遠,封建迷信的東西在這小地方仍有這般市場。真恨不得立即懸張告示,動員附近漁民都來捕魚。大家商量,一定要找個機會在石林附近鬧個通宵,為當地人做個榜樣。
校園是美麗極了,真正是依山傍海,海都伸到露天劇場旁邊來了。每天傍晚,這兒都有許多來看落日的。長了,仿佛是掐準了點兒,就差喊句一二三,落日便在那一瞬間,像只失了光彩的紅色大球,軟軟地滾落到海平線的那一邊。然后就是那些云,澆了濃杏汁似的,戀戀地在天邊翻來覆去,一會兒,也隱沒了,只留下那群巨人般的石林和侏儒般的人對峙。再過一會兒,終于侏儒們走了,這里就成為巨人們的天下。
開學那天下著漾瀠細雨,我站在禮堂門口等哥哥。鬼都不知道他為什么銷了那個來之不易的北京戶口,非要到這座大學的圖書館來工作。誰管得了他的事兒!連爸爸媽媽也管不了。我只好縮脖聳肩地瞪著臺階下面那一片片流動的傘,身上一陣陣發潮發癢,我當時那樣兒一定挺傻。傘下眾多的腳一步步踏上石階,離我越來越近,當近到不能再近的時候,那些傘便紛紛揚揚地收攏來,露出一張張陌生的面孔。總會有幾滴冰涼的雨水濺到我身上,這一片傘的顏色還是灰的。那是1978年,中國剛剛準備甩掉“藍蟻之國”的名諱,所以突然出現的那一把花綢傘在這許多的傘中顯得分外戳眼:淺黃底子,上面繪著咖啡、黑和西洋紅三色圖案,遠看,像滾滾的灰水里漂過來一朵鮮明奪目的花似的。只是那傘打得太低,直到禮堂門前才略向上抬了抬,露出一張線條精致且自得醒目的臉。
這人有點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后來我知道她和我在一個班。名字和膚色一般白,叫小雪。再后來,我明白她的出現給我帶來了一點變化。這大概就是我一直期待著的那種變化。那時,我明白我不再期待什么,而我本來的期待也是荒謬可笑的了。
人說三個女的一臺戲。我們班有八個女孩子,果然熱鬧非凡。
頭一次上政治經濟學大課,三個系都擠到大教室,真真是比肩接踵,連咳嗽放屁都能引起連鎖反應。大教室顯得挺莊嚴,玻璃窗太巨大,沒安窗簾,陽光便射進來,像一個個明亮的圈兒,九連環似的飄來飄去,光圈中舞動著無數顆金色的塵粒。小時候我曾以為那就是原子,后來父親費了很大力氣才說服我相信那不是原子。讓一個孩子相信他看不見的東西很難,卻又很容易。說起來,孩子心里總有點兒什么東西,只不過人一長大,就忘了。
我不知道政治經濟學是不是非要這樣講法,大概是一定的。因為幾位老師,包括今天講課的權威王教授都是這樣講的。王教授操閩南口音,話不好懂,又兼牙齒暴,講起話來難免濺出些唾液。那一圈圈明亮的光環里的金色粉塵,忽而都下雨似的沉落。王教授的嘴巴熟練地一張一合,他眼前放著的是用了幾十年的講稿。當然每逢什么特殊的時候要做些增刪,但基本內容是永恒不變的,因為這是根據《資本論》中的觀點寫成的,而馬克思的話當然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我想,如果這位滿臉胡須的圣者至今活著,對此不知持何態度?我看著王教授嚅動的嘴巴,硬是聽不懂他在講些什么。只要有一秒鐘的松弛,我眼睛便乜向那紛紛下落的金色塵埃。終于,王教授拿起粉筆,很用勁兒地在黑板上寫下那個莊嚴的公式:
一只綿羊=兩把斧子。
于是學生們的頭立即沉下去,像一片黑壓壓的蝗蟲,筆尖在紙上嚙咬出沙沙的聲音。這課堂真是莊嚴極了。前面一排人那齊刷刷的后背,胖瘦高矮全是一個姿勢。頭微偏,肩略斜,一式地向左看齊。只有我斜前方那個苗條的后背有些特別,她是筆直坐著,筆直向前傾斜著角度。顯然她沒有記筆記,而是在看什么東西。她的背影很有韻味,斜削的肩、柔和的腰部曲線,烏發像兩道墨線似的垂下來,發梢在我鄰桌小胖子王妮妮的鉛筆盒上散開,黑羽毛扇似的發出淡淡的幽香。黑發的光波里閃亮著一對紅櫻桃似的裝飾珠子,色彩對比如幻影般強烈。我想她一定是十分愛整潔,連那兩粒珠子都是纖塵不染。什么東西這么吸引她?我左顧右盼了好幾眼,什么也沒看見。
為了顯得和大家一樣,我強迫自己在筆記本上記下一串莫名其妙的符號。這時我感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正在掏我的口袋,原來王妮妮一直在偷我衣袋里的瓜子吃。發現我覺察到了,立即很自覺地把一塊巧克力放進我的手心里,以示交換之意。我們畢竟正在學一只綿羊等于兩把斧子呀!我微微一笑,瞟一眼王教授,他沒有朝這邊看。我慢慢把巧克力推進嘴里,不料這塊巧克力里面還包著一顆脆生生的果仁,我的嘴里立刻發出一聲清脆的聲響,剎那間我呆住了。這一聲在我聽來不啻炮彈落地,連耳朵都震得麻麻的,立時感到整個教室的目光都在向我壓來,威嚴的王教授正慢慢向我逼近。我聽天由命地朝上翻翻眼睛,這才發現誰也沒有注意我,只是前面那戴一對紅櫻桃珠的女孩子回身瞥了我一眼,隨即又低著頭嫣然一笑。就這樣,我一下子喜歡她了。記得見面會時她自我介紹說叫郗小雪,是本地的。聽她講一口純熟的北京話,有人問她籍貫何處,她笑而不答。她的笑有一種特殊的魅力,不僅能迷男人,還能迷我這樣傻乎乎的姑娘。
我又低下頭來記筆記,“噗”地一個紙條落在我的活頁夾上,眼明手快的王妮妮一把抓過去,展開一看,便趴在桌上笑得死去活來。王妮妮的笑特別富于感染力,笑到極致,大家便都不由自主地笑起來,連一向嚴肅的班長鄭軒也像被別人掐住頸子的公鴨似的,發出一種沙啞的聲音。“王妮妮、你笑了整整50秒鐘、給你掐著表哪!”男同學在后面抗議。
紙條上是幅漫畫:一個暴牙老頭站在講臺上口沫橫飛,下面是滿滿一屋子打傘的學生。我笑著在上面題字日:“一句話=一百二十把傘。”正在得意,誰知玩笑開過了頭,老頭循笑聲而來,忽然發現了自己的尊容,勃然大怒而去,丟下一屋子呆若木雞的學生。
前排的袁敏就回過頭來了,目光冷冷地掃蕩了一番,*后停留在鄭軒臉。鄭軒立即做俯首狀。袁敏是全班唯一的女黨員,而鄭軒正在爭取入黨。同學們呆了一會兒,又都嘩然,紛紛離座。袁敏便站起來很嚴肅地說:“這件事需要追查。”話音末落,正欲沖出教室的何小桃“哎喲”一聲趺落塵埃,原來是王妮妮趁亂把小桃那漂亮的亞麻色大辮子一圈圈地綁在椅子背上。王妮妮又笑得背過氣去,周圍的同學也忍不住笑,唯袁敏冷著臉一聲不吭。我這才注意到,滿屋于的人只有都小雪紋絲沒動,周圍的喧囂像是要把她抬起束似的,她卻靜坐其中,安靜得像棵植物。
……
海妖的歌聲 作者簡介
徐小斌,女,代作家。自幼日目,畢業于中央財政金融大學,現為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一級編劇。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敦煌遺夢》、《羽蛇》、《德齡公主》,中短篇小說《對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調查》、《迷幻花目》。《雙魚星座》等,以及美術作品集《華麗的沉默與孤寂鵠饒舌》。其中《雙魚星座》獲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對一個精神病患者的調查》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心理分析小說,后改編為電影劇本《弧光》后,獲第十六屆莫斯科電影節獎。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法、日等國文字,在海外發行。擅長繪目廈民間刻紙藝術,1990年在中央姜院目廊舉辦個人刻紙藝術展,2006年參加中日友誼書畫展,均獲得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