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包法利夫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071234
- 條形碼:9787020071234 ; 978-7-02-007123-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包法利夫人 本書特色
美麗的主人公艾瑪是富裕農民的獨生女,因不甘與忠厚老實的丈夫過平庸的生活,兩次發生婚外情,后均遭情人拋棄;又因過度消費,債臺高筑,終于被迫自殺。這部殘酷的寫實主義名著,在一定意義上是對浪漫主義與浪漫小說的清算。它熄滅了讓人不切實際的幻想光環,令人看見底下黯然的真相。沒有一點讓人做夢的企圖,你領受到的是更為真實和殘酷的現實。
包法利夫人 內容簡介
《包法利夫人》于1856-1857年間在《巴黎雜志》上連載,轟動文壇,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司法當局對作者提起公訴,指控小說“傷風敗俗、褻瀆宗教”,并傳喚作者到庭受審,*終以“宣判無罪”收場,而隱居鄉野、籍籍無名的作者從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學聲譽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曾有人問福樓拜,誰是包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包法利夫人 節選
**部
一
我們正上自習,校長進來了,后面跟著一個沒有穿制服的新生和一個端著一張大書桌的校工。正在睡覺的學生驚醒了,個個起立,像是用功被打斷了的樣子。
校長做手勢叫我們坐下,然后轉向班主任,對他低聲道:
“羅杰先生,我交給你一個學生,進五年級。學習和操行要是好的話,就按照年齡,把他升到高年級好了。”
新生站在門后墻角,大家幾乎看不見他。他是一個鄉下孩子,十五歲光景,個子比我們哪一個人都高。他的神情又老實又拘謹。頭發剪成平頭,像教堂唱詩班的孩子那樣。肩膀不算寬,可是他的黑鈕扣綠呢小外衣,臺肩一定嫌緊,硬袖的袖口露出裸慣的紅腕子。背帶抽高了淺黃褲子,穿藍襪的小腿露在外頭。他穿一雙鞋油沒有怎么擦好的結實皮鞋,鞋底打釘子。
大家開始背書。他聚精會神,像聽布道一樣用心,連腿也不敢蹺起來,胳膊肘也不敢支起來,兩點鐘的時候,下課鐘響了,班主任要他和我們一道排隊,不得不提醒他一聲。
我們平時有一個習慣,一進教室,就拿制帽扔在地上,騰空了手好做功課;必須一到門檻,就拿制帽往凳子底下扔,還要恰好碰著墻,揚起一片塵土;這是規矩。
可不知道他是沒有注意這種做法,還是不敢照著做,禱告完了,新生還拿他的鴨舌帽放在他的兩個膝蓋上。這是一種混合式帽子,兼有熊皮帽、騎兵盔、圓筒帽、水獺鴨舌帽和睡帽的成分,總而言之,是一種不三不四的寒傖東西,它那不聲不響的丑樣子,活像一張表情莫名其妙的傻子的臉。帽子外貌像雞蛋,里面用鯨魚骨支開了,帽口有三道粗圓滾邊;往上是交錯的菱形絲絨和兔子皮,一條紅帶子在中間隔開;再往上,是口袋似的帽筒,和硬紙板剪成的多角形的帽頂;帽頂蒙著一幅圖案復雜的彩繡,上面垂下一條過分細的長繩,末端系著一個金線結成十字形花紋的墜子。嶄新的帽子,帽檐閃閃發光。
教員道:
“站起來。”
他站起身:帽子掉下去了。全班人笑了起來。
他彎下腰去拾帽子。旁邊一個學生一胳膊肘把它捅了下去;他又拾了一回。
教員是一個風趣的人,就說:
“拿開你的戰盔吧。”
學生哄堂大笑,可憐的孩子大窘特窘,不知道應該拿著他的鴨舌帽好,還是放在地上好,或是戴在頭上好。他又坐下,把它放在膝蓋上。
教員繼續道:
“站起來,告訴我你叫什么名字。”
新生嘰里咕嚕,說了一個聽不清楚的名字。
“再說一遍!”
全班嘩笑,照樣聽不出他嘰里咕嚕說的是什么字母。
先生喊道:
“大聲說!大聲!”
于是新生下了*大的決心,張開大口,像喊什么人似的,扯嗓子嚷著這幾個字:“查包法芮。”
只見轟的一聲,亂哄哄響成一片,漸強音夾著尖叫(有人號,有人吠,有人跺腳,有人重復:“查包法芮!查包法芮!”),跟著又變成零星音符,好不容易才靜了下來。笑聲是堵回去了,可有時候還沿著一排板凳,好像爆竹沒有滅凈一樣,又東一聲,西一聲,響了起來。
不過由于大罰功課,教室秩序逐漸恢復了;教員*后聽出查理•包法利這個名字,經過默寫、拼音、再讀之后,立刻罰這可憐蟲坐到講桌底下的懶板凳。他立直了,可是行走以前,又逡巡起來。
教員問道:
“你找什么?”
新生向四圍左張張,右張張,怯生生道:
“我的鴨……”
教員喊著:
“全班罰抄五百行詩!”
一聲怒吼,就像Quos ego一樣,止住新起的颶風。
“不許鬧!”
教員從瓜皮帽底下掏出手絹,一邊擦額頭的汗,一邊氣沖沖接下去道:
“至于你,新生,罰你給我抄二十遍動詞ridiculus sum。”
然后聲音變柔和一些:
“哎!你的鴨舌帽,你回頭會找到的;沒有人偷你的!”
大伙又安靜下來,頭俯在筆記本上。新生端端正正坐了兩小時,盡管不時有筆尖彈出的小紙球,飛來打他的臉,可是他擦擦臉,也就算了,低下眼睛,一動不動待到下課。
夜晚他在自習室,從書桌里取出他的套袖,把東西理齊,小心翼翼,拿尺在紙上打線。我們看見他學習認真,個個字查字典,很是辛苦。不用說,他就仗著這種堅強意志才不降班;因為他即使勉強懂了文法,造句并不高明。他的拉丁文是本村堂長開的蒙,父母圖省錢,盡遲送他上中學。
他的父親查理•德尼•巴爾托洛梅•包法利先生,原來當軍醫副,一八一二年左右,在征兵事件上受了牽連,被迫在這期間離職,當時就利用他的長相漂亮,順手牽羊,撈了六萬法郎一筆嫁資:一個帽商姑娘愛上他的儀表,給他帶過來的。美男子,說大話,好讓他的刺馬距發響聲,絡腮胡須連髭,手指總戴戒指,衣服要顏色鮮艷,外貌倒像一個勇士,說笑的興致卻像一個跑外的經紀人。結婚頭兩三年,他靠太太的財產過活,吃得好,起得遲,用大瓷煙斗吸煙,夜晚看過戲才回家,常到咖啡館走動。岳父死了,幾乎沒有留下什么來;他生了氣。興辦實業,賠了些錢,隨后退居鄉野,想靠土地生利。可是他不懂種田,正如不懂織布一樣,他騎他的馬,并不打發它們耕地,一瓶一瓶喝光他的蘋果酒,并不一桶一桶賣掉,吃光院里*好的家禽,用豬油擦亮他的獵鞋,不久他看出來,頂好還是放棄一切投機。
所以他一年出兩百法郎,在科和庇卡底交界地方一個村子設法租了一所半田莊半住宅的房子;他從四十五歲起就悶悶不樂,懊惱萬分,怪罪上天,妒忌每一個人,閉門不出,說是厭惡塵寰,決意不問世事。
他的女人從前迷他,傾心相愛,百依百順,結果他倒生了外心。早年她有說有笑,無話不談,一心相與,上了歲數,性子就變得(好像酒走氣,變成酸的一樣)別別扭扭,嘁嘁喳喳,急急躁躁的。她看見他追逐村里個個浪蕩女人,夜晚不省人事,酒氣沖天,多少下流地方叫人把他送回家來!她受盡辛苦,起初并不抱怨,后來自尊心怎么也耐不下去了,索性不言語,忍氣吞聲,一直到死。她奔波、忙碌,一刻不停。想起期票到期,她去見律師,見庭長,辦理了緩期支付;在家里又是縫縫補補、洗洗熨熨,又是監督工人、開發工錢,而老爺無所事事,始終負氣似的,昏天黑地挺尸,醒轉來只對她說些無情無義的話,在爐火角落吸煙,往灰燼里吐痰。
她生了一個男孩,必須交給別人乳養。小把戲回到家,慣得活像一個王子。母親喂他蜜餞;父親叫他打赤腳,甚至冒充哲學家,說他可以學學幼畜,全身光著走路。他對教育兒童有一種男性理想,所以排斥母親的影響,試著按照這種理想訓練,用斯巴達方式,從嚴管教。他打發他睡覺不生火,教他大口喝甘蔗酒和侮辱教堂行列。可是小孩子天性馴良,辜負了他的心力。母親總把他拖在身邊,幫他剪裁硬紙板,給他講故事,喋喋不休,一個人和他談古道今,充滿了憂郁的歡樂和閑話三七的甜蜜。日子過得孤零零的,好勝心支離破碎,她把希望統統集中在這孩子身上。她夢想高官厚祿,看見他已經長大成人,漂亮,有才情,成了土木工程師或者法官。她教他讀書,甚至彈著她的一架舊鋼琴,教他唱兩三支小戀歌。可是包法利先生不重視文學,見她這樣做,就說:“不值得!”難道他們有錢讓他上公立學校,給他頂進一個事務所或者盤進一家店面?再說,“一個人只要臉皮厚,總會得意的”。包法利夫人咬住了嘴唇,孩子在村里流浪著。
他跟在農夫后頭,拾起碎土塊,趕走飛來飛去的烏鴉。他吃沿溝的桑椹,拿一根竿子看守火雞,收成期間翻谷子,在樹林里跑來跑去,雨天在教堂門廊玩造房子,遇到盛大節日,就央求教堂聽差讓他敲鐘,為的是整個身子吊住粗繩,上下來回擺動。
所以他長的如同一棵橡樹,手臂結實,膚色健康。
十二歲上,母親給他爭到開蒙,請教堂堂長教。可是上課的時間又短,又不固定,不起什么作用。功課不是忙里偷閑,站在圣衣室,匆匆忙忙,趕著行洗禮和出殯之間教,就是在做晚禱以后,堂長不出門,叫人把學生找過來教。他們上樓,到他的房間坐下;蚊子和蛾子兜著蠟燭飛翔。天氣熱,孩子睡著了;老頭子手搭在肚子上,昏昏沉沉,跟著也就張開嘴,打起鼾來。有時候,堂長給鄰近病人做臨終圣事回來,望見查理在田里撒野,喊住他,開導他一刻鐘,利用機會,叫他在樹底下變化動詞。
……
包法利夫人 作者簡介
福樓拜(1821-1880),法國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圣·安東尼的誘惑》《一顆簡單的心》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