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清人別集總目(上中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620837
- 條形碼:9787533620837 ; 978-7-5336-208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人別集總目(上中下)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 學者李靈年、楊忠主編
★ 為首部全面反映現存清代詩文別集著述、館藏及其作者傳記資料的大型工具書
★ 資料豐富,可信度高
★ 本書每部書后,詳細注明所在的現存各種版本、收藏單位,并盡量保留各館藏書止及卡片所提供的有關該書的序跋、題詠、輯抄、校注、編選、刊印等時間、地點、人名資料
★ 書后附有詳細的《別集書名索引》等三種,可為讀者查閱提供方便
友情提示:本書為特價庫存書,切口有黃斑,介意的讀者慎拍
清人別集總目(上中下) 內容簡介
本書為**部全面反映現存清代詩文別集著述、館藏及其作者傳記資料的大型工具書,共著錄近兩萬名作家所撰約四萬部詩文集,旨在為清代及近代文史整理研究提供目錄傳記類文獻的基本線索。 本書著錄書目,均為國人,是以漢語創作的詩集、文集、詩文合集,兼及以詩文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全集。
清人別集總目(上中下)清人別集總目(上中下) 前言
《清人別集總目》本著挖掘清代文獻資料的指導思想,一切從有利于研究出發,以使用方便為準則,不受傳統書目體例的限制,因而在編纂體例上有所突破。具體說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著錄廣泛
本書著錄了清人現存的近二萬名作者的約四萬種作品,超過了前此任何著錄的數字。清代究竟存有多少詩文別集作品,一直是個未知數。為了摸清基本情況,我們作了力所能及的調查工作,廣泛收集了各省市圖書館、重要高校圖書館和文化發達地區縣級圖書館的藏書目錄,對上圖、南圖、皖圖等沒有編印藏書目錄的一些重點單位,我們也努力收錄其館藏目錄卡片。臺灣地區以及韓國、日本等各大圖書館的藏書情況,也都予以記載,并兼及香港地區以及美國有關機構的藏書,盡可能做到了書目收集全面。
在書目的搜求上,我們的追求是:不在于調查清人曾有哪些詩文著作,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弄清現存清集的情況,以便于利用。我們以當代公立藏書機構所編書目(卡片)為主,兼收確有知見、確曾刊印的無館藏書目,以保證書目的廣泛性和可靠性。
在書目著錄上,我們抱著較為寬泛的文化學術思想,對別集書目附有的非其他類作品,如詞作,也不予刪除,即不做“徹底凈化”工夫。這樣可以為相關的研究者提供較為直觀的尋找線索。
(二)多列版本
我國史志向不著錄版本,即使在版本學昌盛的時代,各家補志也是如此。然著錄版本至為重要,正如目錄學大師余嘉錫所說:“刻書之時有不同,地有不同,人有不同,則其書必不盡同。故時當記其紀元干支,地當記其州府坊肆,人當記其姓名別號。”(《藏園群書題記?序》)為此,我們將搜羅到的所有版本,不論其版刻形式,不厭其煩,一一加以臚列,而不是像有些書目那樣,僅選擇重要版本著錄。對于書目本身提供的輯校箋注刊刻題跋等信息資料,也一并予以保留,以供讀者全面了解一書的相關情況。
(三)詳注館藏
目錄類工具書的重要作用在于實用,即讀者提供確切具體的書目線索,因而著錄收藏單位便成為必不可少的要求。我們在匯編條目時,為節省篇幅,原來規定著錄館藏不超過五家,后來又擴至八家,*后考慮到各地讀者用書的方便,決定除了幾部常見的大型叢書,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等以及新中國成立后整理出版者外,所知館藏一概予以著錄。這樣,讀者可以根據本書所提供的藏書線索,就近查閱,避免長途奔波之苦。
在著錄藏書單位時,凡為叢書本已見《叢書綜錄》者,不再重復著錄;
但因《叢書綜錄》所收館目有限,凡今見溢出其外者,酌予補錄。又袁行云先生之《清人詩集敘錄》,主要據北圖、北大、首都、中科院四家館藏撰就,故我們在著錄時,凡為《敘錄》所收而不見于上述四館者始作著錄,反之則予省略。
(四)書傳結合
本書以綜合著錄的方式,集目錄版本學著作、人名辭典和傳記索引為一身,成為一部編例全新的工具書,*大限度地提供清人詩文集的有關信息。
眾所周知,我國書目自劉向、劉歆父子所撰《別錄》、《七略》開始,就有記載作者爵里的優良傳統。《漢書》雖予略去,然作者行事尚可于注中窺見一二。后來在私家目錄中南齊王儉作《七志》,創立了“傳錄體”的敘錄方法,不過推行不廣。到了《隋志》,只載官爵,宋明史志,但記姓名而已。
其間只有《新唐書》對于無傳作者皆詳注其爵里。這種傳統直到《四庫全書總目》,才得到全面的繼承和發展。所以余嘉錫說:“自《別錄》以來,才有此書,非過論也。”(《四庫提要辨正?序錄》)但清代近三百年來的私家藏書有目者雖有一二百種,但“其中正式之書目、書志不多,而屬于書賬者不少”(顧廷龍《近三百年古籍目錄舉要?序》)。至于現代古籍書目,除少數幾家外,概不著錄作者爵里事跡,幾成通例。當然,現代編目方法自有其體例,不必苛求,但目錄為致用之學,一切應從實用出發,清人別集又為個人專著,作者傳記資料尤為重要。出于這種考慮,我們決定打破當代一般目錄文獻著錄的慣例,以附錄的形式將可以考知或查獲的作者小傳和傳記資料索引載于書目之后,以供尋查。在引用傳記資料時,不僅依據正史、碑傳、年譜以及藝文類著作,也收人圖像資料,這是少有先例的,其目的在于為研究者提供更加豐富的內容。
因知見所限,有附錄者雖然只能做到總人數的十分之六七,但其量已有一萬數千人,如果將附錄單獨匯編成冊,實際上已可視為清代詩文作家的專門性辭典和有關人物的傳記資料索引,這對清代文化各學科的研究都有參考價值。嚴格地說,《清人別集總目》的題名并不能準確概括本書的全部內容。
這種附載作者小傳及資料索引的著錄形式,僅就本書內部關系而言,就因著錄作者小傳而可以發現并進而糾正書目上的許多錯誤。如同姓名人物,就因對傳記的查核而不致把同一姓名不同作品簡單地歸于一人。同樣,同一書名、作者而署名不同,也多賴于對姓名、字號、籍貫以及仕履的考證。有的地方文獻書目,將江西或河北新城人多誤植于山東新城屬下,就是因不詳作者情況而致誤。
(五)便于使用
本書的主要編纂者都是專職科研人員,在制定體例之初就設身處地地為使用者著想,努力做到實用、周全,便于檢索。本書的編排順序本身就提供了一種索引,書后又附有書名索引。要了解作者的一般情況,小傳即可提供,要深人發掘作者的生平事跡,傳記資料索引指示了途徑。由于本書系用通行的簡體字排版,為便于不熟悉簡體字者使用本書,我們接受美籍華人謝正光教授的建議,特編制了人名書名首字繁簡對照。此外,為便于使用者的檢索查尋,我們對書名首字和人名首二字繁改簡持慎重態度,一些不為人所熟知的異體字酌予保留。
由以上簡述可知,此書的問世,或可為清代文學、文獻學、歷史學等多種學科的研究提供一部**的工具書,《全清詩》、《全清文》的編纂打下一定的基礎。使用者一書在手,既可以從量上大致把握清代詩文別集的概貌,同時也掌握了一把深入研究的鑰匙。
清人別集總目(上中下) 目錄
清人別集總目(上中下) 節選
清人別集總目(上中下) 作者簡介
李靈年,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古典文獻學者、古籍研究所所長。著有《蒲松齡與聊齋志異》《清人別集總目》等。
楊忠,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工商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南京大學校黨委常務副書記。 曾赴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美國依利諾大學研修國際企業管理和高等學校管理以及案例教學法課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