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走近北京-北京100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192797
- 條形碼:9787811192797 ; 978-7-81119-279-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走近北京-北京100講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迎接北京奧運,由北京市社科院組織70位社科專家歷時兩年完成的社科普及作品——《走近北京——北京100講》,該書用簡潔精煉的語言向海內外來賓介紹了北京歷史文化的精髓和日新月異的現代化風貌,將縱橫上千年的北京提煉出100個主題,形成娓娓道來的100講,是一部對歷史北京和現代北京進行完整反映的知識性讀物。書中配有300多幅彩圖,全面展示了古往今來的北京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特別是每講深入淺出,生動活潑,雅俗共賞,是一本真正由“大家”撰寫的“小書”。
走近北京-北京100講 目錄
第1講/依天下之重而立國——歷史名城
第2講/達首善之區以立都——國家首都
第3講/迎盛世之時而立市——國際都市
**篇 象天法地——大匠精工北京城
第4講/總說:一座都城的歷史變遷
第5講/追尋城市的靈魂——元大都的興建
第6講/京城的記憶——城墻與城門
第7講/中規中矩的布局——棋盤型的街道
第8講/北京城的脊梁——中軸線
第9講/皇宮的變遷——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
第10講/日月運行天地間——京師九壇
第11講/天璜貴冑安所居——清代王府
第12講/談笑有鴻儒——名人故居
第13講/共和國的心臟——中國的政治中心
第14講/北京的地標——現代建筑景觀
第15講/四方通達貫南北——現代立體交通
第16講/如椽巨筆繪京城——現代京城布局
第17講/踏出城市的足跡——北京的地名
第二篇 名勝古跡——歷史在這里薈萃
第18講/總說:人文大成集京華
第19講/得天下之氣勢——北京的山
第20講/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
第21講/曾經的大動脈——通惠河與北運河
第22講/古人類的遺存——周口店與“北京人”
第23講/世界奇跡——長城
第24講/皇家氣派奪天工——皇家園林
第25講/如詩如畫風韻在——燕京八景
第26講/逝去的尊崇與奢華——皇陵
第27講/新文化運動的見證——五四大街
第三篇 走向宜居——北京人居環境的變遷
第28講/總說:北京民居像條河
第29講/古老在這里流連——胡同
第30講/昔日宜居的夢憶——四合院
第31講/古城今貌宜協調——北京城的保護和改造
第32講/千年孕育誕名城——北京鄉村的變遷
第33講/群星璀璨拱北斗——京郊名鎮
第34講/共同的家園——現代社區
第35講/都市村莊展風采——北京新農村
第36講/京城文化的象征——市樹、市花與城雕
第37講/綠色北京之肺——國家森林公園與自然保護區
第38講/天下和合在民安——平安北京
第四篇 民情的寄托與記錄——風俗藝術
第39講/總說:北京人的心情
第40講/制禮以崇敬——禮制與京師
第41講/春夏秋冬常有序——北京人的時節
第42講/中國*生動的語言——北京話
第43講/民間自有真風情——北京的廟會
第44講/京腔京韻揚國粹——京劇
第45講/說學逗唱樂京城——北京曲藝
第46講/領軍中國文化市場——北京的影視
第47講/美輪美奐大舞臺——北京的劇場
第48講/三日不絕奏宮商——北京的音樂會
第49講/千姿百態總時新——北京的時尚
第五篇 傳承與發展——科學教育文化
第50講/總說:中國的文化中心
第51講/儒學的殿堂——孔廟與國子監
第52講/究天入之際——古觀象臺到天文館
第53講/中國人才的高地一北京的高等教育
第54講/中國高校的雙璧——北大與清華
第55講/托起明天的太陽——中小學教育
第56講/北京重大文化工程——典籍
第57講/鴻篇巨制飄書香——北京的圖書館
第58講/北京城的文化符號——博物館
第59講/記錄北京的前世今生——檔案館
第60講/科學決策的智力支持——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為代表的中國“智庫”
第61講/自主創新的國家隊——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王程院
第62講/名師大家中華魂——歷史文化名人
第63講/守護生命的春天——醫療衛生事業
第六篇 百業興旺——北京經濟面面觀
第64講/總說:工商繁榮北京城
第65講/百年老店展新顏——北京老字號
第66講/金字招牌閃金光——北京的名品名牌
第67講/九市精華萃一衢——京城文化街
第68講/霓虹閃耀東西單——北京特色商業街
第69講/水陸山珍八大菜——“京吃”及美食街
第70講/中國的“華爾街”——金融街
第71講/商務核心聚大賈——北京CBD
第72講/中國的“硅谷”——中關村
第73講/北京高技術制造中心——亦莊開發區
第74講/北京文化創意產業——798藝術區和宋莊畫家村
第75講/北京臨空經濟區——順義空港
第76講/走向后工業時代——首鋼與北京工業的變遷
第77講/世界矚目的北京展——北京的會展
第78講/四季常食瓜果鮮——北京的農林特產
第79講/經濟邁向一體化——京津冀經濟圈
第七篇 有容乃大——民族、宗教、社會
第80講/總說:海納百川的北京
第81講/五十六個民族一家親——北京的民族團結
第82講/五湖四海北京人——北京的人口變遷
第83講/生機勃勃的社會力量——北京的社會組織
第84講/北京的佛寺
第85講/北京的道觀
第86講/北京的清真寺
第87講/北京的天主教堂
第88講/北京的基督教堂
第八篇 北京與世界——國際交流
第89講/總說:北京走向世界,世界聚焦北京
第90講/西方人看京師
第91講/萬國軒輶駐節地——北京的使館區
第92講/天涯若比鄰——北京的友城與對外交往
第93講/舶來三百六十行——外企在北京
第94講/有朋自遠方來——在京外國人群體
第九篇 繼往開來——新北京新奧運
第95講/總說:新北京新奧運
第96講/同在北京藍天下——綠色奧運
第97講/共享中國創新文明——科技奧運
第98講/融匯中西的體育盛會——人文奧運
第99講/北京發展的新平臺——后奧運經濟
第100講/數說北京
后記
走近北京-北京100講 節選
序篇 天時地利人和話北京
第1講/依天下之重而立國——歷史名城
北京的歷史,猶如一幅斑斕絢麗的圖畫,鋪展開來,引人人勝。
石器初暉
50萬年前,在北京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里,居住著“北京人”的原始群落,從而拉開了北京歷史文化的序幕。這說明中國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世界十大名都——北京、倫敦、巴黎、華盛頓、東京、柏林、羅馬、開羅、新德里、莫斯科,以北京的歷史*為悠久。“北京人”已經懂得使用火,而火的使用,則是人類發展史上一座里程碑。此后,距今約10萬年至4萬年前,“新洞人”居住在北京地區。距今約1.8萬年前,在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里,居住著“山頂洞人”。他們會用骨針和骨錐縫制衣服,已懂得人工取火,邁入傳說的“鉆燧取火”的時代。
相傳黃帝曾先后戰勝了炎帝和蚩尤,還在涿鹿建立都邑。帝堯由虞舜執政時將共工流放于幽州。后來幽州成為北京早期的名稱。石器初暉之后,北京進入青銅文明。
青銅文明
商朝邁入青銅時代,北京地區也出現了青銅文明。1977年,在京郊平谷縣劉家河村發現了一座商代中期墓葬,出土了青銅禮器16件、金裝飾品4件、鐵刃銅鉞1件。后在今房山區琉璃河夏家店下層文化墓葬中,出土了銅耳環、銅指環;在今昌平區雪山三期文化遺址中,出土了金耳環等。在劉家河夏家店下層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三羊銅罍、鳥柱銅盤、鐵刃銅鉞和金裝飾品,都具有極高的歷史、考古、文物與藝術的價值。同期,金耳墜和金臂釧是北京青銅文化的兩顆藝術明珠。這時的北京地區,村落星羅,房舍棋布,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都有了相當的發展,藝術和科技達到相當的水平。它既同中原地域的商文化有區別,又同商朝北部的燕文化有聯系,它屬于商燕文化,也就是早期的燕文化。到商朝后期,出現了城邑,后來逐步形成燕國的都邑薊城。
燕都薊城
北京的城史,始自于商。商朝后期,在今北京地區有燕和薊等自然成長的方國。周滅商后,分封諸侯。后來燕盛薊衰,燕并薊,居其地,薊城遂為燕都。在琉璃河燕國文化遺址中,有商周古城遺址與大量隨葬品,其中菫鼎愉壁鑄有銘文4行26字。大意是:燕侯派大臣菫去宗周,向大保奉獻食物,并受到賞賜,菫因鑄鼎,以紀榮寵。表明這里當為西周初期燕國的都城。這是北京城*早有文字可考的歷史,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
……
- 主題:有史料價值,可作為參考書使用
該書是迎接北京奧運會的時候編寫的吧,從時效性方面來說,已經過時,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還是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的,可作為參考書有限使用。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