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華語典:1:文史哲最基本常識解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286535
- 條形碼:9787802286535 ; 978-7-80228-653-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語典:1:文史哲最基本常識解析 本書特色
傳統文化經典入門讀本,文史哲*基本常識解析。
漢語的每一個字、詞或句,在穿越文明的長河,經過歷史的萃取,都包含著豐富的文明義量。當我們沉醉于她那更迭著文明印記的無數傳奇故事以及“無窮動”的美感之時,作為一種文化的子孫,更應該透過這種種表象,一窺散落在文史哲海洋之中的東方文化那新奇瑰麗的神情、變幻莫測的思維力度,以及樸實而厚重的智慧,只有這些*基礎的訓練和從頭開始的學習,才可能真正進入中國文化的神髓,并將它發揚光大……
中華語典:1:文史哲最基本常識解析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日常口語、食物類、動物類、錢財珠寶、朋友誠信、女性稱謂、男性稱謂、青樓類、江湖術語等。
中華語典:1:文史哲最基本常識解析 目錄
日常口語
“封建”“專制”不相容
“骯臟”原是褒義詞
“齷齪”本非指卑鄙
“笨蛋”原來并不笨
“市儈”不是罵人話
“富家翁”不思進取
李陵突圍“鳥獸散”
“家累”本義家底厚
“假寐”不是裝睡覺
“行李”原本是“行理”
“桃李”*初是蒺藜
“端午”本來是“端五”
“后來居上”是諷刺
“甚囂塵上”無貶義
“馮唐易老”是胡扯
“司空見慣”渾閑事
“滿城風雨”是秋景
“柳暗花明”柳成蔭
“鹿死誰手”是謙虛
“噤若寒蟬”是罪人
“流連忘返”有講究
“癡人說夢”夢中夢
“子虛”“烏有’:愛辯論
反義同詞說“銷魂”
“風騷”古來不放蕩
自己”喬遷”不合適
“談何容易”誤千年
食物類
飲酒之位稱“爵位”
“鐘鳴鼎食”等級制
為何“君子遠庖廚”
“犧牲”本是祭祀品
“嗟來之食”怎么“嗟”
掛羊頭賣狗肉
“苜蓿”“葡萄”波斯來
“胡椒”之“胡”指何方
朱門酒肉并不臭
“吃醋”本是開玩笑
“味道”含有大文化
動物類
“猶豫”原是兩動物
“靈犀”本是一神獸
“得過且過”是鳥叫
“飛黃騰達”是神馬
“渴睡”本來是“貉睡”
小怪物“含沙射影”
“雕蟲小技”什么蟲
“怪哉”乃是一小蟲
“蜀犬”為何會“吠日”
“孺子牛”做誰的牛
“牛鬼”“蛇神”守佛法
“鴛鴦”*早指兄弟
“高足”本來是驛馬
蟋蟀為何叫“促織”
“牢騷”原來是刷馬
公明儀“對牛彈琴”
風馬牛不相及
如何“樹倒猢猻散”
錢財珠寶
人老珠黃:人與珍珠同壽命
“翡翠”本是翡翠鳥
漢朝就有“壓歲錢”
“鍍金”*早諷刺誰
“安息香”自伊朗來
十萬貫錢能通神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是誰“千里送鵝毛”
不可隨便“敲竹杠”
索取財物“打秋風”
周赧王“債臺高筑”
“囊中羞澀”是撒謊
朋友誠信
“朋”“友”含義有區別
“連襟”原來是朋友
“門神”本是兩兄弟
“金蘭之交”金蘭契
自古爭相贊“爪牙”
四好友“莫逆之交”
“傾蓋”之交稱莫逆
“焦頭爛額”為上客
“下榻”原是待貴客
“袍澤”本是內外衣合稱
秀才人情半張紙
不可“貴人多忘事”
“一言九鼎”有多重
“一諾千金”是季布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朋友絕交稱“割席”
女性稱謂
“二八”芳齡十六歲
淑女、美人和佳人
“小家碧玉”為人妾
“丫頭”本是一戲稱
“夫人”原不好亂叫
古人為何怕“尤物”
小人愛人日“姑息”
何為“女大十八變”
如此神奇“石榴裙”
婦女“畫眉”有韻事
“金屋藏嬌”非“嬌”妻
楊貴妃是“解語花”
“燕爾新婚”棄婦怨
“半老徐娘”尚多情
“我見猶憐”況老奴
“三從四德”女人經
男性稱謂
“千金”原本是男兒
“漢子”本是賤男人
“寧馨兒”是好孩子
“流氓”古今義不同
“無賴”本非浪蕩子
“紳士”身份差別大
“烈士”并非身已死
“犬子”稱謂分場合
“麒麟兒”只能稱謂他人兒
“螟蛉之子”乃義子
青樓類
妓女提供“閉門羹”
妓女設局稱“設法”
娼妓家屬“戴綠帽”
“青樓”何以變妓院
“相公”尊稱變男妓
“入幕之賓”同性戀
無性婚姻日“對食“
“王八”來歷有三種
“七情六欲”挨個數
江湖術語
天機不可泄露
何為“一問三不知”
“鐵公雞”一毛不拔
在太歲頭上動土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三教九流”說分明
“貴人”自古多顯赫
來龍去脈:望氣觀勢風水學
“板眼”是個大規矩
“習氣”因為不覺悟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說曹操曹操到
為何“天打五雷轟”
“走后門”是滑稽戲
“浪子”從來不可羨
細數“十八般武藝”
打入“十八層地獄”
“十惡不赦”哪十惡
愛情、婚姻與家庭
“七夕”本來是六夕
“青梅竹馬”怎么玩
唐人*早見“月老”
“連理”原來是棵樹
“瓜葛”之親是遠親
心中何來千千結
成婚為何稱“合巹”
“洞房”何時指婚房
“耳邊風”是秋天風
“河可東獅吼”是誰吼
恨不相逢未嫁時
糟糠之妻不下堂
“冤家”可恨又可愛
“婚姻”形式挨個數
哪類夫妻稱“伉儷”
帝王將相
“縣官”*初稱天子
“和事佬”原是皇帝
“孤注”原指宋真宗
四君王“聲名狼藉”
皇帝女婿稱“禁臠”
孟嘗君“高枕無憂”
信陵君“竊符救趙”
王顧左右而言他
晉景公“鞭長莫及”
楚平王“尾大不掉”
齊威王“一鳴驚人”
兩大臣“汗流浹背”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挾天子以令諸侯
扶不起的阿斗
兵家奇謀
天羅地網:天地傾斜的漏洞
何為“空手套白狼”
史上*早“苦肉計”
“與虎謀皮”窮折騰
秦國“坐山觀虎斗”
楚宋盟“爾虞我詐”
李義府“笑里藏刀”
陰謀“二桃殺三士”
九層臺“危如累卵”
“吳下阿蒙”刮目看
“殺手锏”是“撒手锏”
“鐵馬”原來是風鈴
“風箏”原來是間諜
*早“口令”是“躲艟”
一不做,二不休
無所不用其極
官場用語
“衙門”原本叫“牙門”
“班房”原來是門房
“州官”為何要“放火”
“補丁”原為標官階
“交椅”本來是馬扎
“風聞”就可去彈劾.
唐代始有“羅織”罪
“捋虎須”撩撥孫權
寇準胡須被“溜須”
岳飛之罪“莫須有”
奸秦檜“東窗事發”
“東山再起”遭諷刺
“狗尾續貂”瞎封官
“刮地皮”者身已死
“明鏡高懸”是秦鏡
“如坐針氈”說忠臣
職業術語
運籌帷幄:算籌的學問
“老生常談”算命準
“差遣”曾為一職稱
對策:兩千年的“學術”訓練
“團結”唐代稱“健兒”
“使者”曾是大禍害
“觀察”為官多擺設
檢討:掌修國史的官職
“宗師”原為一官名
“教授”亦為一官銜
“雞鳴狗盜”救性命
小偷為何叫“君子”
“風調雨順”四金剛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
儒道知識
“忠恕”之道:先人后己
“思無邪”意思為“無涯”
孔子是條“喪家狗”
孔夫子“招搖過市”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舍我其誰”說孟子
“出爾反爾”要警惕
“好好先生”司馬徽
“社稷”本是兩祭壇
“大人”“小人”細辨析
“楷”“模”本是兩棵樹
“掣肘”乃變相勸諫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一生一世”有多久
兄弟倆“大器晚成”
化干戈為玉帛
人事地名
“滄海桑田”哪個海
“雷池”一地今何在
“大雅之堂”在何方
“安樂窩”是窮人住
“上當”本是上當鋪
七月十五開“鬼門關”
“城狐社鼠”是小人
誰*早“家徒四壁”
“結草銜環”好神奇
故鄉緣何稱“桑梓”
科舉文藝
何為“天字**號”
狀元郎“獨占鰲頭”
五魁首:五經的頭一名
“名落孫山”真滑稽
唐宋無人“中三元”
“敲門磚”應付科舉
“萬卷”該有多少書
一寸光陰一寸金
“借光”不用鑿墻壁
“汗青”本是烤青竹
古人稿費叫“潤筆”
朝廷詔令“大手筆”
“刀筆吏”豈能領兵
古人怎樣“掉書袋”
李太白“妙筆生花”
蘇東坡是“門外漢”
“陽卷白雪”*高雅
中醫知識
“別來無恙”怕傳染
中醫為何稱“杏林”
行醫為何稱“懸壺”
“針灸”療法有兩種
“煙草”原來止悲痛
“應聲蟲”是一種怪病
“煩惱”之病在心神
“醫易同源”是常識
“神圣”主要說中醫
傳統名詞
“意思”本有大內涵
“世界”到底有多大
“學問”一詞含方法
“赤子”本義是嬰兒
“文學”的官方色彩
“天經地義”說正理
經常:不能更改的常態
“方便”里有大法門
“混沌”近乎“道”
“爐火純青”*高境
“情感”含義有升華
風流:傳統文化的神髓
中華語典:1:文史哲最基本常識解析 節選
《中華語典1》對于學習傳統文化,就得如此一字一詞,細摳慢捋,究本求原,始得頭緒。得一頭緒如夜見火,明末陸桴亭《思辨錄輯要》云:“凡體驗有得處,皆是悟……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斷,悟頭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擊不已,火光始現。然得火不難,得火之后,須承之以艾,繼之以油,然后火可不滅,故悟亦必繼之以躬行力學。”所以,古人為學,十年讀書,十年旅行;又或文史哲不得偏廢,乃有融會貫通,豁然開朗。
中華語典:1:文史哲最基本常識解析 相關資料
“封建”“專制”不相容“封建”一詞,常常都和不好的、落后的、需要批判的東西聯系,這是長久以來對這個詞的意識形態化造成的結果。“封建”一詞形成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代,當時建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封侯爵位制度。受封的人稱為諸侯。諸侯建立諸侯國,簡稱“封建”。周人滅商之后,進行過至少兩次大規模的“封土建國”活動,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封建制”。具體講,就是把天下的土地分封出去由各諸侯國自行享有完整的管理權,只在名義上對周王室承擔必要的義務,而從歷史上看,周天子也的確對諸侯內部事務很少干預。各諸侯都在自己的領地上建立世襲的諸侯國,周代初年達到八百多個。后經過不斷戰爭兼并,到戰國時還剩下七國爭雄。秦大一統之后,為加強中央集權,就取消了“封建制”,建立了中央集權下分級管理的郡縣制。只有到這時,才可以說,中國進入了“專制”時代,而不論青紅皂白地把“封建”和“專制”連在一起,至少可以說缺乏基本的歷史常識。從“封建”制過渡到郡縣制,天下由分而合。但正如《三國演義》開篇所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以,關于分與合的問題就追究到“封建”制與郡縣制的比較上來。柳宗元就曾寫過一篇著名的《“封建”論》,主要是為郡縣制辯護,說它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秦代的政治措施太殘酷了,并分別命名為:“封建”制是家天下,郡縣制是公天下。實際上,就從郡縣制開始的那一天,下及秦漢、隋唐、明清之際,每一朝每一代都有人在討論“封建”、“郡縣”孰優孰劣。但討論來討論去,也沒有明確的結論,而且也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核心,那就是“封建”與“郡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安排。簡單地說,“封建”制下的政治不可能是專制的,因為名義上的周天子沒有那么大的實際權力,反過來,一個典型的專制政體必然是自覺地排斥“封建”制,而要把權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明白了這一點,就明白了“封建”專制一詞既是對“封建”的污蔑,也是對專制的美化。因為“封建”跟“專制”幾乎是完全相反的兩樣東西。“骯臟”原是褒義詞“骯臟”一詞在今天只有一個意思:不潔凈。但是在古代,不僅讀音不一樣,而且意思也完全不一樣,簡直是天差地別。“骯”和“臟”各自的詞義從來沒有不潔凈這個義項。骯讀作háng,本義是咽喉,比如古人有種死法叫“絕骯”,即割斷咽喉而死。臟讀作zàng,本義是身體內部器官的總稱,比如內臟、五臟。“骯”和“臟”組成一個聯綿詞“骯臟”,讀音為kǎngzǎng,有兩個意思,一
中華語典:1:文史哲最基本常識解析 作者簡介
郭燦金,1967年生,著名學者,著有《古典下的秘寫》、《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合著《趣讀史記》系列、《新說文解詞》。文學博士,河南大學教師。
- >
煙與鏡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