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體為研究對象)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70445
- 條形碼:9787010070445 ; 978-7-01-00704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體為研究對象) 本書特色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體為研究對象》重點關注清初私家修史這一史學現象中占據主導地位、發揮重要作用的史家群體,把這一群體置于清初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之下,從當時士人階層的分化與史家群體的劃分入手,逐一論述了各類史家群體的人員構成、修史動機以及史書特征,并進而探討了清初史家的地域分布及其產生原因,梳理了清初私家修史的發展脈絡,總結了清初私家修史的學術成就。全書結構合理,思路清晰,邏輯嚴密,達到了較高的學術水平。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體為研究對象) 內容簡介
中國史學史上,曾出現過四次私家修史的高潮,分別是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兩宋之際和明末清初時期。本書較為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清代順治、康熙統治時期私家修史的發展狀況,其以史家群體的研究為中心,注重揭示清初史家群體的形成、發展、衰落的過程,地域分布狀況,所取得的史學成就和影響,并從清初的政治、經濟、文化、史學發展規律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清初私家修史的特點和原因。在廣泛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者在諸多方面均有獨到見解,特別是關于清初私家修史二三個史家群體的劃分、史家地域分布特點及原因分析、清初文化政策對私家修史發展的雙重影響等。對于進一步認識明清之際的歷史特征、思想文化面貌,有學術上的參考價值。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體為研究對象) 目錄
緒論
一、私家修史的緣起以及私史概念論析
二、中國史學史上私家修史的四次高潮及特點
三、私家修史興衰的原因筒析
四、明末清初私家修史及其研究
**章 清初的社會環境與私家修史
**節 清初私家修史發展的政治因素
一、政治動蕩的刺激
二、官方文化政策的兩面性影響
第二節 清初私家修史發展的經濟基礎
一、明朝以來印刷業的興盛
二、私家藏書的恢復和發展
三、史書的商業利益
第三節 清初私家修史發展的文化基礎
一、學術界“百家爭鳴”的風氣
二、西學東來之影響
三、私家修史領域內部的動力與沖擊
第二章 清初士人階層分化與史家群體劃分
**節 清初士人階層的分化
一、清初士人階層的政治選擇
二、清初士人階層的時代特點
三、清初士人階層的文化歸宿
第二節 清初史家群體的劃分
一、清初史家群體的劃分標準
二、清初史家群體的人員分布
三、清初史家群體的數量分析
第三章 清初史家群體研究
**節 明王朝的維護者史家群體
一、構成情況
二、修史動機
三、史書特征
第二節 清王朝的支持者史家群體
一、構成情況
二、修史動機
三、史書特征
第三節 在新舊政權之間動搖的史家群體
一、構成情況
二、修史動機
三、修史特點
第四節 清初各史家群體之間的史學聯系與史學功能
一、清初各史家群體之間的史學聯系
二、清初各類史家群體的史學功能
第四章 清初史家的地域分布及原因分析
**節 清初史家的地域分布簡析
一、明代文化的地域分布狀況
二、清代文化的地域分布狀況
三、清初史家的地域分布狀況
四、清初史家的地域分布特點
第二節 清初史家地域分布狀況成因簡析
一、江浙地區私家修史的優勢
二、東南沿海地區史家增多的原因
三、京畿地區私家修史呈現上升趨勢的原因
四、江西地區私家修史落后的原因
五、其他地區史家分布狀況之成因
第五章 清初私家修史的發展脈絡
**節 私家修史的持續發展階段(1644-1679)
一、持續發展階段的態勢與特征
二、莊氏史獄與私家修史
三、官修《明史》對私家修史的促動
第二節 私家修史的維持發展階段(1679-1711)
一、維持發展階段的態勢及特點
二、遺民的消亡與私家修史
第三節 私家修史的衰落階段(1711-1722)
一、衰落階段的態勢與特點
二、戴名世《南山集》案與私家修史
第六章 清初私家修史的史學成就
**節 私史的修纂、刊刻與傳播
一、私史修纂之盛
二、清初私史的刊刻與傳播
第二節 史書體裁的更新
一、新的史書體裁的出現
二、已有史書體裁的變革和完善
第三節 史家認識的深化
一、深化對修史要素的認識
二、增強自覺自律意識
第四節 史學理論的闡發
一、積累總結修史經驗
二、客觀討論史書體裁
三、明確提出修史理論
第五節 史料文獻的著錄與留存
一、明末清初史事之著錄與留存
二、史學文獻的著錄與留存
第七章 私史創作走入低谷及其流風遺韻
**節 私家修史走向衰亡的原因
一、創作主體的轉變與史學研究重心的轉移
二、官修史書的進步與發展
三、史學信息量的萎縮
四、文字獄以及文化政策調整
第二節 清初私家修史的流風遺韻
一、乾隆時期的私史纂修
二、嘉道時期私史的恢復與發展
三、清末民初對私史精神的弘揚
附錄:清初史家狀況統計
參考文獻
后記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體為研究對象) 節選
**章 清初的社會環境與私家修史
史學的發展,靠很多條件。憂患的時代,往往是史學發展的黃金時期,而在憂患之中,還需具備一些特定的促進史學蓬勃發展的要素,如相對安定的環境、政治開明、崇尚文治、社會富庶、史家奮勉等等。從社會環境來看,清初——從順治元年(1644)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上是一個較為動蕩的歷史時期,其間有戰亂造成的災難,有天災帶來的禍患,也有新興王朝問鼎中原所產生的震動,對生活在動蕩時世的知識分子來說,這近八十年確實是一個充滿憂患的時代。同時,清初八十年又是一個由亂到治的歷史時期,其間順治、康熙兩位君主勵精圖治,勤政愛民,為清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走向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而,與其他時期的史家相比,清初的史家社會經歷更為豐富,人生際遇更為坎坷,對歷史的認識也較為深刻,他們的修史活動強烈地受到時代氛圍的感染,并植根于清初復雜多變的歷史環境之中。
**節 清初私家修史發展的政治因素
清初近八十年的時間對于定鼎中原后的清王朝來說屬于政治統治的初期,統治者須花費大量精力治療戰亂的創傷,恢復經濟發展,并逐步認識和接受先進的漢族文化,故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政策諸方面無不體現出初期起步的特點,而這種起步時期的社會歷史風貌則給予私家修史以發展的良機。
一、政治動蕩的刺激
政治動蕩是清初的重要特點之一。從清軍人關的那一刻開始,滿族統治者就注定要為坐穩江山進行無數次的征伐。在清軍人關后的前兩位皇帝——順治和康熙統治時間內,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戰事,包括圍剿李白成和張自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南下摧毀南明弘光、魯監國、隆武、紹武、永歷政權,平定三藩,收復臺灣,等等,這些規模大小不一的戰爭是清朝統治者為維護和鞏固統一所采取的必要手段,但連年征伐畢竟造成了整個社會相對不安定的局面。經歷了明末戰爭打擊后的中原地區,經濟有待于恢復和發展,文化也處在恢復階段。清初雖是政治動蕩期,卻為私家修史提供了難遇的良機,史學領域里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體為研究對象) 作者簡介
闞紅柳,1973年生,遼寧朝陽人。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講師,研究方向為清代學術思想史、歷史文獻學。著有《多爾袞傳奇》,公開發表論文十余篇。
- 主題:清初私家修史研究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體為研究對象》較為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清代順治、康熙統治時期私家修史的發展狀況,其以史家群體的研究為中心,注重揭示清初史家群體的形成、發展、衰落的過程,地域分布狀況,所取得的史學成就和影響,并從清初的政治、經濟、文化、史學發展規律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清初私家修史的特點和原因。中國史學史上,曾出現過四次私家修史的高潮,分別是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兩宋之際和明末清初時期。在廣泛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者在諸多方面均有獨到見解,特別是關于清初私家修史三個史家群體的劃分、史家地域分布特點及原因分析、清初文化政策對私家修史發展的雙重影響等,對于進一步認識明清之際的歷史特征、思想文化面貌,有學術上的參考價值。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