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這里是北京(第三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1429490
- 條形碼:9787801429490 ; 978-7-80142-949-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這里是北京(第三輯) 本書特色
探尋古都風物 傳承人文風情,
北京臺唯——檔本土文化欄目
將帶領觀眾用獨特的方式
探訪北京的人文古跡 巷陌民風
用獨特的視角
反映北京的歷史、文化、名人、掌故
在變化中看傳統的北京 在變化中看現在的北京
探尋老北京的人文精神
留住易逝的文化根脈
《這里是北京》——一幅北京精神地圖
這里是北京(第三輯) 內容簡介
北京,是一座樸實親切而又大氣磅礴的城市既能海納百川,又有著自己獨特的風姿,既能獨樹一幟,又不孤芳自賞。《這里是北京》不僅在節目內容上表現北京,更重要的是使欄目的靈魂與北京的靈魂相融合,使節目的風格與城市的風格相一致,這個欄目不僅僅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我們來靜靜的用心體會。通過電視熒幕,不僅可以傳聲、傳影,而且還要傳神。
京腔京韻自多情,《這里是北京》獨創的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僅使北京觀眾產生親切感,其魅力更可以輻射到全國甚至世界。尤其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臨近,北京成為了全國的焦點、世界的焦點。當我們還在趨之若鶩地學習英語的時候,中國語言已經悄然成為了世界的一種新潮流,而獨特的京腔京韻,更是以其親切、個性、含義豐富、歷史積淀豐厚等特點,為國內觀眾和國際友人所追捧。
中國乃至世界,像北京一樣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并非絕無僅有,北京的特點究竟在哪里?當我們向世界敞開大門的時候,大家到北京來看什么?又能感受到什么?《這里是北京》一直在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在《這里是北京》的節目里,我們可以看到三個支點——古人、古跡還有我們。有個詞叫“物是人非”,時代變了,主角變了,但是遺跡還在,這就是紐帶,就是一座城市生命延續的證據。拿我們*熟悉的故宮來說,當年的過客是明清的二十四位皇帝,今天的過客就是你我等人。看起來相隔數百年的幾代人,卻可能在同一級臺階上留下腳印,觸摸同一件文物,聯想起同一個典故。這種今人與古人的默契,使冷冰冰的古跡充滿了情感和生命,使不能言語的文物,具有了表達的能力。這正是北京的與眾不同、也是《這里是北京》所要傳達的信患。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歷史并不遙遠、古人并不陌生、文化也有生命。
2008年即將召開的奧運會,給北京提供了一個向世界展示魅力的舞臺,也為《這里是北京》提供了一個彰顯個性的機遇。與此同時,北京衛視、《這里是北京》欄目也在為迎接奧運添磚加瓦,為人文奧運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北京是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北京衛視是讓世界了解北京曲窗口,《這里是北京》則是掛在窗口的一面旗幟,有著鮮明的特點,隨風招展的同時,表達著這座城市的熱情與期待。讓北京的魅力從這里走出去,讓世界的關注從這里走進來,讓《這里是北京》告訴廣大的電視觀眾,這里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北京。
這里是北京(第三輯) 目錄
古錢幣博物館
銅仙承露盤
索尼在京遺跡
民族服飾博物館
北海石獅子
福康安在京遺跡
皮影藝術博物館
發現窯神廟
劉墉在京遺跡
徐悲鴻紀念館
發現劉墉字畫
紀曉嵐在京遺跡
睦明唐古瓷標本博物館
發現琉璃過街樓
榮祿在京遺跡
皇城藝術館
文繡在京遺跡
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蔡鍔在京遺跡
魯迅博物館
發現金絲楠木
平谷
上宅文化陳列館
發現三羊銅罍
魯迅在京遺跡
宋慶齡故居
發現慈禧太后遺物(上)
齊白石在京遺跡
中華民族園
發現慈禧太后遺物(下)
納蘭容若在京遺跡
古陶文明博物館
北京豆汁兒
這里是北京(第三輯) 節選
《這里是北京》不僅在節目內容上表現北京,更重要的是使欄目的靈魂與北京的靈魂相融合,使節目的風格與城市的風格相一致,這個欄目不僅僅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我們來靜靜的用心體會。通過電視熒幕,不僅可以傳聲、傳影,而且還要傳神。
京腔京韻自多情,《這里是北京》獨創的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僅使北京觀眾產生親切感,其魅力更可以輻射到全國甚至世界。尤其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臨近,北京成為了全國的焦點、世界的焦點。當我們還在趨之若鶩地學習英語的時候,中國語言已經悄然成為了世界的一種新潮流,而獨特的京腔京韻,更是以其親切、個性、含義豐富、歷史積淀豐厚等特點,為國內觀眾和國際友人所追捧。
中國乃至世界,像北京一樣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并非絕無僅有,北京的特點究竟在哪里?當我們向世界敞開大門的時候,大家到北京來看什么?又能感受到什么?《這里是北京》一直在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在《這里是北京》的節目里,我們可以看到三個支點——古人、古跡還有我們。有個詞叫“物是人非”,時代變了,主角變了,但是遺跡還在,這就是紐帶,就是一座城市生命延續的證據。拿我們*熟悉的故宮來說,當年的過客是明清的二十四位皇帝,今天的過客就是你我等人。看起來相隔數百年的幾代人,卻可能在同一級臺階上留下腳印,觸摸同一件文物,聯想起同一個典故。這種今人與古人的默契,使冷冰冰的古跡充滿了情感和生命,使不能言語的文物,具有了表達的能力。這正是北京的與眾不同、也是《這里是北京》所要傳達的信患。由此我們
不難發現,其實歷史并不遙遠、古人并不陌生、文化也有生命。
2008年即將召開的奧運會,給北京提供了一個向世界展示魅力的舞臺,也為《這里是北京》提供了一個彰顯個性的機遇。與此同時,北京衛視、《這里是北京》欄目也在為迎接奧運添磚加瓦,為人文奧運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北京是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北京衛視是讓世界了解北京曲窗口,《這里是北京》則是掛在窗口的一面旗幟,有著鮮明的特點,隨風招展的同時,表達著這座城市的熱情與期待。讓北京的魅力從這里走出去,讓世界的關注從這里走進來,讓《這里是北京》告訴廣大的電視觀眾,這里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北京。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