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y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y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y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y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yī)家經驗輯
圖解皇帝八十一難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240222
- 條形碼:9787544240222 ; 978-7-5442-4022-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圖解皇帝八十一難經 本書特色
以現(xiàn)代手法詮釋中醫(yī)千古經典。
古代中醫(yī)學四大經典之一,養(yǎng)生家、道家、氣功家、武術家、醫(yī)家之首選必讀經典,中醫(yī)理論的源頭活水。
400余幅手繪插畫,200余張流程圖表,全新的圖解手法,精確解讀,讓人人皆可輕松領悟,擁有健康。
權威實用,由淺入深,內容翔實,既便于初學者入門,又適合專業(yè)者精研。
本書編寫特點:
吸取兩千年來的《難經》研究成果,化紛亂繁復為簡潔統(tǒng)一,終極精確解讀原著。補入與《難經》相關的知識,使讀者獲得更完備、更系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知識。
以圖表、流程圖、表格代替冗長艱澀的文字,使閱讀更加輕松,理解更加透徹。
通過正統(tǒng)中醫(yī)理論闡明養(yǎng)生原理.使讀者得到更本真、更實用的養(yǎng)生知識。
《黃帝八十一難經》簡稱《難經》,與《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并
稱中國古代中醫(yī)學四大經典,是養(yǎng)生家、道家、氣功內丹家、武術家、醫(yī)家尤其針灸家必讀的首
選書籍。
雖然《難經》全文不到12萬字,但文簡意賅,地位重要,除《黃帝內經》外,至今仍然沒有任何一本醫(yī)書可代替它。因為自《難經》之后,中醫(yī)理論日益紛亂,欲溯本求源,探明完整的古代醫(yī)理,通過正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了解真正的古代養(yǎng)生之道,必須要細讀《難經》。如此重要的經典之作,在中醫(yī)悄然復興,偽中醫(yī)養(yǎng)生圖書欺世盜名、遺害國人的今天,更是顯得彌足珍貴。
圖解皇帝八十一難經 內容簡介
《黃帝八十一難經》是古代中醫(yī)學四大經典之一,講述了在2000多年前、甚至更遠的年代里,人們對人體生理與病理的認識,可以稱之為古代人體使用手冊。
閱讀本書,你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2000多年前的古老醫(yī)學,并沒有隨歷史一起塵封起來,也沒有因人類科學的飛速發(fā)展而顯得落后。今天中醫(yī)課本中的經絡腧穴,依然是2000多年前醫(yī)書上的內容:2000多年前的針灸療法,不但沒有被現(xiàn)代醫(yī)學取代,反而在國際上備受推崇。通過本書,你不但可以了解古老而正宗的中醫(yī)理論,更重要的是,可學習到古代許多實用而有效的治病方法與養(yǎng)生知識。
和所有醫(yī)書一樣,《黃帝八十一難經》艱深難懂,不為普通人所熟識。因此,我們將通過淺顯易懂的文字,簡潔清新的圖解手法,生動有趣的精美插圖,為你精確解讀、細致闡釋《黃帝八十一難經》的微言大義,既便于初學者入門,又適合專業(yè)者精研。
圖解皇帝八十一難經 目錄
編者序:不讀《難經》,必為庸醫(yī)
本書內容導航
總論
(一)一部解釋古醫(yī)知識難 點的中醫(yī)典籍:《難經》概述
(二)不早于《黃帝內經》,承傳者扁鵲:追根溯源
(三)陰陽知識概述:關于陰陽
(四)五行知識概述:關于五行
第壹章 第1-22難:論診脈
1.**難 切脈為何獨取寸口?:寸口為脈之大會
2.第二難 尺、寸有何含義?:尺陰寸陽
3.第三難 何為反常的脈象?:太過與不及
4.第四難 如何區(qū)分陽脈與陰脈?:浮、長、滑為陽,沉、短、澀為陰
5.第五難 如何掌握切脈的輕重?:五種切脈力度
6.第六難 如何判斷脈象的陰陽虛實?:損小為虛,實大為實
7.第七難 什么叫王脈?:每月皆有一旺脈
8.第八難 為何脈象正常也會死人?:元氣斷絕必死
9.第九難 如何辨別臟腑的疾病?:數(shù)脈腑病,遲脈臟病
10.第十難 什么叫一脈十變?:一臟脈象的十種變化
11.第十一難 何為脈不滿五十動而一止?:腎氣已衰竭
12.第十二難 什么是五臟的內外?:肺心為外,肝腎為內
13.第十三難 如何用多種手法診斷疾?:脈象與面色、膚色的關系
14.第十四難 什么是損脈與至脈?:損脈似遲,至脈似數(shù)
15.第十五難 什么是四時之脈?:論四時旺脈
16.第十六難 如何確診五臟的病變?:脈象與內癥外癥相結合
17.第十七難 如何通過切脈定奪生死?:五種死亡脈象
18.第十八難 什么是三部九候診脈法?:寸關尺三部,浮中沉九候,
19.第十九難 男女脈象有何不同?:男寸盛,女尺盛
20.第二十難 什么是脈的陰陽伏匿?:陽脈伏陰,陰脈伏陽,皆為病脈
21.第二十一難 什么叫形病脈不病?:形病脈不病,雖病無妨;脈病形不病,終會短命
22.第二十二難 何為“是動”,何為“所生病”?:病邪在氣為“是動”,病邪在血為“所生病”
第貳章 第23-29難:論經絡
23.第二十三難 什么是經脈的度數(shù)與始終?:經脈的長度與循行
24.第二十四難 如何判斷脈氣的衰竭?:脈氣衰竭的征兆
25.第二十五難 何為十二經脈?:論十二經脈
26.第二十六難 什么是十五別絡?:十二經脈加陰絡、陽絡與脾之大絡
27.第二十七難 什么是奇經八脈?:不拘于十二經的八個經脈
28.第二十八難 奇經八脈怎樣循行?:奇經八脈的循行起止
29.第二十九難 奇經八脈的病癥都有哪些?:奇經八脈也會使人致病
第叁章 第30—47難:論臟腑
30.第三十難 營氣是否與衛(wèi)氣相隨而行?:營衛(wèi)相隨,衛(wèi)外營內
31.第三十一難 什么是三焦?:上、中、下三焦的合稱
32.第三十二難 為何心肺位于膈上?:心肺君臨膈上的原因
33.第三十三難 什么是肺金肝木沉浮說?:肺金非純金,肝木非純木
34.第三十四難 何為五臟的聲色嗅味與七神?:五行歸類法,辨證更輕松
35.第三十五難 為何心肺與小、大腸相距較遠?:臟腑各司其職,分工不同
36.第三十六難 為什么人有兩個腎?:左腎右命門
37.第三十七難 五臟之氣通向哪里?:五臟與九竅
38.第三十八難 為何臟五而腑六?:三焦亦算一腑
39.第三十九難 何為五腑六臟?:命門亦算一臟
40.第四十難 為何腎肺與聲嗅有關?:耳聞鼻嗅的原理
41.第四十一難 肝臟為什么有兩葉?:因草木初生皆兩葉
42.第四十二難 腸胃長度與容量各是多少?:古中醫(yī)的解剖知識
43.第四十三難 為何人七日不飲食則死?:七天會將水谷津液消耗竭盡
44.第四十四難 什么是七沖門?:消化系統(tǒng)的七個要沖之門
45.第四十五難 什么是八會?:八會穴的名稱與意義
46.第四十六難 為何老少睡眠不同?:氣血的蠱衰
47.第四十七難 人臉為什么不怕冷?:頭為諸陽之會
第肆章 第48-61難:論疾病
48.第四十八難 何謂人有三虛三實?:脈象、病癥與診候
49.第四十九難 什么是正經自病與五邪所傷?:兩類主要病因
50.第五十難 如何從生克關系區(qū)分五邪?:五邪的名稱與傳變
51.第五十一難 怎樣識別臟病與腑病?:臟病與腑病的區(qū)別
52.第五十二難 按診如何判斷臟病與腑病?:臟病與腑病的陰陽屬性
53.第五十三難 什么是“七傳者死”?:論七傳與間臟
54.第五十四難 為何腑病好治而臟病難 治?:臟病與腑病的傳變規(guī)律
55.第五十五難 什么是臟積腑聚?:積病與聚病的區(qū)別
56.第五十六難 什么是五積?:形成積病的原因
57.第五十七難 什么是五泄?:腹瀉的分類與癥狀
58.第五十八難 怎樣識別判斷傷寒病?:中醫(yī)的傷寒概念
59.第五十九難 如何鑒別狂癲病?:狂病與癲病的區(qū)別.
60.第六十難 何為心腦疾病的厥痛與真痛?:厥痛可治,真痛必死
61.第六十一難 什么是望聞問切?:早期中醫(yī)四診的內容
第伍章 第62-68難:論腧穴
62.第六十二難 為何陽經的井榮穴數(shù)有六個?:陽經五輸另加一穴為原穴
63.第六十三難 為何五輸穴皆始于井穴?:井穴為脈氣始生之處
64.第六十四難 五輸穴與五行是怎樣配置的?:五輸與五行的關系
65.第六十五難 什么是“所出為井,所入為合”?:脈氣自井穴出,自合穴入臟腑
66.第六十六難 什么是十二經之原穴?:十二原穴的名稱
67.第六十七難 什么叫陰募陽俞?:陰病行陽,陽病行陰
68.第六十八難 五輸穴主治哪些疾?:五輸穴的名稱含義與功能
第陸章 第69—81難:論針法
69.第六十九難 什么是補母瀉子針法?:五行原理在針法上的應用
70.第七十難 為何春夏刺淺、秋冬刺深?:春夏陽升,秋冬陽潛
71.第七十一難 針刺營衛(wèi)有何說法?:刺營不傷衛(wèi),刺衛(wèi)不傷營
72.第七十二難 什么是迎隨調氣法?:隨補迎瀉
73.第七十三難 什么叫刺榮瀉井法?:瀉井須瀉滎,補井當補合
74.第七十四難 不同季節(jié),如何對五輸穴用針?:五輸穴與季節(jié)的關系
75.第七十五難 如何調整五臟失衡?:補母瀉子法原理
76.第七十六難 補瀉的原則是什么?:保障營衛(wèi)的正常營運
77.第七十七難 上工與中工有何區(qū)別?: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
78.第七十八難 如何左右手配合施針?:要重視左手的作用
79.第七十九難 迎隨手法怎樣與補母瀉子法結合?:隨法補母,迎法瀉子
80.第八十難 什么是“有見如入,有見如出”?:施針的進出火候
81.第八十一難 什么是“無實實虛虛”?:補實瀉虛如同殺人
附錄:
難經原文
參考書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