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老照片·第58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136514
- 條形碼:9787807136514 ; 978-7-80713-651-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照片·第58輯 目錄
杭州“榮譽公民”司徒雷登
一位生于杭州的美國政治家的中國情結
1959年:與領袖一起讀書
再說伍連德
一張歷史照片的來歷
1929年的井岡山
《大美畫報》上的八路軍新四軍人物一向被以“共匪”稱之的紅軍將領們,首度以正面形象在國統區面世
在大連公安戰線的日子
我曾是“四清”工作隊隊員
“五反”時的照片
兩個朝鮮姑娘
母親保存的老照片
1947年:交大的護校斗爭
關于“水牢”
一個杜撰的“水牢”提醒人們,歷史曾經
怎樣地被任由打扮
1952年:商州的兒童節大會
兒時趣事
我的小學記憶
我的初中時光
親歷“長征”
一張老劇照
**次打工生涯
二哥的故事
我的母親
表哥惹的大禍
郎靜山鏡頭里的名人往事(一)
毀滅之城的回憶
吉林古渡口
成都老街的昔日景象
街頭壓恰恪的小販
揮之不去的司徒雷登
老照片·第58輯 節選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歷史的真實,全賴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獨立話語。令人遺憾的是,在敘述歷史的時候,照片的獨立話語常常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書籍里,它也不過是某種歷史結論的旁證,或某個歷史的概念的圖解。《老照片》試圖在這方面有所改變,把照片置于觀照的中心,讓照片自己來訴說。有時候,照片蘊含的話語、傳播的意味,遠不是幾條簡單的歷史結論所能涵蓋的,而歷史卻只有正視和傾聽照片的話語,才能鮮活生動起來。
老照片·第58輯 相關資料
插圖:
杭州“榮譽公民”司徒雷登 沈建中
1946年7月,司徒雷登以馬歇爾提名并經美國國務院任命為美國新任駐華大使,接替自1945年11月即已辭職的前任大使赫爾利。此前,他是北平燕京大學的校務長,在這個崗位上已經工作了二十七年。
司徒雷登是美國基督教南長老會傳教士的后代。父親約翰?林頓?斯圖爾特(John Linton Stuart,中文姓名叫司徒爾、司徒約翰)與母親瑪麗?露易斯?霍頓(Mary Louise Horton)于1874年來中國杭州傳教與興學,1876年在杭州生下了他們的長子司徒雷登(英文名字是John Leighton Stuart,司徒雷登是他的中文名字),后又在此地生下了次子、三子、四子。
司徒雷登在杭州生活了十四年,從少年時代到做傳教士,他都是在杭州度過的。他的乳母是一位杭州女性,因此“呀呀學語,即操杭音”。(劉廷芳、謝景升:《司徒雷登年譜》)成年以后,他甚至對杭州方言充滿了一種偏愛心理,認為這種方言“具有其他方言所沒有的輕快悅耳的音韻和豐富的表現力”。同時,他也喜愛杭州,認為它是“中國歷史最悠久,風景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晚年的他,回憶起兒時在西湖坐彩船游湖、在北高峰避暑、在雷峰塔游玩等情景,仍是那樣的津津樂道。
司徒雷登的父親、母親、大弟、三弟,死后均葬在西湖九里松外國傳教士公墓。
上述種種,說明了司徒雷登與杭州存在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所以,他說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更多于是一個美國人”,是“籍貫浙江,生長杭州,祖墓在西湖”。
作為美利堅合眾國駐中華民國的新任全權大使,司徒雷登上任后的主要工作是參與國共停戰談判。我們從《司徒雷登日記》(陳禮頌譯,傅涇波校訂,香港文史出版社1982年版)中可以看出他周旋于馬歇爾、蔣介石、周恩來、宋子文、董必武、吳鐵城、吳鼎昌、邵力子、張厲生、王炳南等國共人物之間的記錄,用“馬不停蹄”來形容,似不為過。
忙里偷閑,1946年10月18日至20日,司徒雷登應杭州市市長周象賢的邀請,回到闊別多年的第二故鄉參訪。
故鄉的省市政府及民眾對司徒雷登的到來表示了熱忱的歡迎,新成立的杭州市路名審定委員會還審議決定將司徒雷登出生地所在的耶穌堂弄易名為司徒街。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