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基本樂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0917223
- 條形碼:9787810917223 ; 978-7-81091-722-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本樂理 內容簡介
基本樂理,是音樂理論體系中*基本的知識,是所有更高深音樂理論的學習基礎,因此,基本樂理也是所有專業音樂工作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
社會上基本樂理(下簡稱“樂理”)的書籍十分多見,相比之下,本教材有如下特點:其一,基本概念、知識原理的講解,力求簡明而嚴謹。樂理中不少概念(如節拍、節奏、調性、調式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概念常常是面對音樂藝術整體的一種嚴謹的闡釋,是隨著人們音樂理論知識的加深和音樂實踐的積累而逐步體驗到的一種概念,而對于初學音樂的人,常常是抽象而難于理解的;狹義的概念則是針對知識點基本要素的一種濃縮與概括,簡明而易于理解。因此,本教材對于廣義概念點到為止,以求嚴謹;狹義概念、基本要素,則重點闡明,力求掌握,達到嚴謹、簡明、重實效的目的。其二,知識與方法并重。本教材在知識點的重點講解之后,又對掌握知識的方法做了詳細介紹。例如,對于音值組合、音程識別、音階構成、調式判斷的方法經驗進行介紹,以求在鞏固知識方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三,每章之后都留有大量的各種類型的作業。學樂理不做作業,是為空學,不能達到獲取專業知識的效果,這已為社會實踐所證明。因此,本教材加大了作業量,增多了作業題型,使學生有充分的實踐機會,達到獲取知識、掌握技巧的目的。其四,本書正式章節之后,增添了五部分附錄內容。前四部分是在傳統樂理之外,為適應近現代音樂的發展和樂理內容的拓展而增添的“新樂理”,是為有志于從事專業音樂理論研究和專業音樂工作者所用的補充內容。因不屬于音樂專業本科學生的必學知識,僅作為附錄。附錄五選取了近年來中央到地方各類音樂院系入學考試的樂理試卷若干,為學生綜合掌握樂理知識自我檢驗提供一個平臺,也為廣大報考音樂院系考生的自我預測提供一個實踐園地。
基本樂理 目錄
**節 音
第二節 音的分組與音區
第三節 譜號與譜表
第四節 音符
第五節 休止符與增長音值的記號
第六節 變音 變音記號
第七節 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變化半音和變化全音
第八節 等音 泛音列 標準音
第九節 音律
第二章 節奏 節拍
**節 節奏 節拍 節奏型
第二節 小節 重音 拍子
第三節 拍子的分類
第四節 我國民族音樂中的板眼
第五節 音值的特殊劃分(連音符)
第六節 弱起小節
第七節 切分音
第八節 音值的組合法
第三章 常用記號
**節 裝飾音記號
第二節 省略記號
第三節 演奏法記號
第四章 音程
**節 音程的一般知識
第二節 自然音程 變化音程與等音程
第三節 單音程與復音程
第四節 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
第五節 音程轉位
第五章 調與調號
**節 大調音階
第二節 調 調性 調號
第六章 調式
**節 調式 調式音階 調式音級
第二節 大小調體系
第三節 中國民族調式體系
第四節 中古調式
第五節 調式類別的判斷
第七章 調的關系
**節 關系大小調
第二節 同主音大小調
第三節 同宮系統調
第四節 調的遠近關系
第八章 和弦
**節 什么是和弦
第二節 三和弦
第三節 七和弦與九和弦
第四節 原位和弦與轉位和弦
第五節 等和弦
第六節 構成與識別和弦的方法
第七節 現人和弦(一)
第九章 調式中的音程與和弦
**節 調式中的音程
第二節 調式中的和弦
第十章 速度、力度及表情術語
**節 速度記號
第二節 力度記號
第三節 常用音樂術語
第十一章 轉調
**節 調性轉換
第二節 調性交替
第三節 轉調
第四節 轉調方法和名稱的多樣性
第五節 轉調旋律的調性分析
第十二章 調式變音及半音階
**節 調式變音
第二節 半音階
第十三章 移調
**節 移調的意義
第二節 移調的方法
附錄一 新調式音階
附錄二 現代和弦(二)
附錄三 MIDI音色與打擊樂鍵位表
附錄四 現代記譜簡介
附錄五 樂理試題摘錄
基本樂理 節選
**章 記譜法常識
**節 音
一、音的性質
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音在物理方面所具有的特點叫音的屬性。這些屬性在我們頭腦中的具體反映就是音的性質,即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四種性質。音的高低是由振動頻率(即物體每秒鐘內振動次數)的多少而定,振動次數多,音則高;振動次數少,音則低。
聲學中,人們把發音體每秒中振動的次數稱為“赫茲”,用“Hz”表示。人的聽覺器官能感受到的音高限度,*低約l6Hz(次/秒),*高可達20000Hz(次/秒)的音。超過20000Hz的音又稱為“超短波”(死音),而低于l6Hz的音,則稱“超長波”。在音樂中使用的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鋼琴的*低音A2每秒鐘振動27.5次,*高音c5每秒鐘振動4185.6次,這也是音樂中常用的音域。超出這個范圍以外的音,無美學意義,所以不用。音值是由物體振動所延續的時間長短而決定的。振動延續的時間長,音則長;反之,音則短。
音強是由振幅大小決定的,振幅大,音則強;振幅小,音則弱。
音色是由發音體的性質、形狀及其泛音的多少不同所決定的。不同物體、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音色。因此,我們能很容易判別出小提琴、長笛等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也能夠很容易聽出我們所熟悉的人的聲音。
作為物理現象,發音體振動發出的音,視其振動狀態規則與否,可分為樂音與噪音兩大類。振動規則,有準確高度的音叫樂音。如歌唱的聲音,二胡、琵琶、箏、小提琴、鋼琴、長笛、小號、定音鼓等樂器正常發出的音,都屬樂音。振動不規則,沒有準確高度的音叫噪音。如自然界中的風聲、雷鳴、流水聲、鳥叫聲和某些打擊樂器如:鑼、鈸、鼓、木魚、梆子等所發之音都是噪音。
在音樂實踐中,主要使用樂音,但噪音的運用也非常重要。如各種打擊樂器的運用,電子音樂中的一些效果聲等,對于塑造音樂形象、表達情感、渲染環境氣氛、增加特殊音樂情趣等,都具有豐富的表現特色和藝術效果。
……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