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阿昌族語言使用現狀及其演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56373
- 條形碼:9787100056373 ; 978-7-100-05637-3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阿昌族語言使用現狀及其演變 本書特色
阿昌族是分布在我國云南邊疆、人口較少的一個少數民族,使用著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的一種語言。阿昌語內部分為三個方言,方言之間差別較大。 像阿昌族這樣一個人口少、方言差別又大的少數民族,在與人口多的漢族、傣族的長期接觸過程中,在多語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環境下,其語言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存在什么特點 其語言使用的現狀又是如何 怎樣對其語言功能作出科學的判斷和估量 在當前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阿昌語的使用現狀有哪些變化 其功能和語言結構的演變存在哪些特點 對其演變的走向如何預測 語言規劃中應當怎樣制定科學、有效的對策 這些是本書所要回答的問題。
阿昌族語言使用現狀及其演變 內容簡介
阿昌族是分布在我國云南邊疆、人口較少的一個少數民族,使用著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的一種語言。阿昌語內部分為三個方言,方言之間差別較大。
像阿昌族這樣一個人口少、方言差別又大的少數民族,在與人口多的漢族、傣族的長期接觸過程中,在多語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環境下,其語言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存在什么特點?其語言使用的現狀又是如何?怎樣對其語言功能作出科學的判斷和估量?
在當前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阿昌語的使用現狀有哪些變化?其功能和語言結構的演變存在哪些特點?對其演變的走向如何預測?語言規劃中應當怎樣制定科學、有效的對策? 這些是本書所要回答的問題。
阿昌族語言使用現狀及其演變 目錄
**章 緒論
**節 阿昌族的地理人文情況
第二節 阿昌語的基本特點及使用情況
第二章 阿昌語隴川方言使用情況
**節 社會概況
第二節 語言使用情況
第三節 戶撒鄉訪談錄
第三章 阿昌語梁河方言使用情況
**節 社會概況
第二節 語言使用情況
第三節 梁河縣訪談錄
第四章 阿昌語潞西方言使用情況
**節 社會概況
第二節 語言使用情況
第三節 高埂田村訪談錄
第五章 阿昌族穩定使用阿昌語的條件和因素
**節 小片聚居是阿昌語穩定使用的客觀條件
第二節 開放的語言觀念有利于阿昌語的穩定使用
第三節 語言兼用有利于阿昌語保存
第四節 民族自信心的提高有助于阿昌語保存
第六章 阿昌族的語言轉用
**節 阿昌族語言轉用的類型
第二節 阿昌族語言轉用的原因
第三節 阿昌族語言轉用的啟示
第七章 漢語對阿昌語的影響
**節 漢語影響的主要表現
第二節 漢語影響的基本特點
第三節 漢語影響的主要作用
第八章 結語
附錄
一 阿昌語語音系統
二 阿昌語詞匯
三 阿昌語基本句型
四 田野調查工作日志
五 照片
參考文獻
后記
阿昌族語言使用現狀及其演變 節選
**章 緒論
**節 阿昌族的地理人文情況
阿昌族是居住在我國云南省邊疆的少數民族,為全國七種“特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市和隴川、梁河、盈江等縣,保山地區的騰沖縣、龍陵縣,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龍縣等地也有少量分布。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阿昌族人口有31800余人。在緬甸,阿昌族被稱為“邁達”族,人口約有四萬多人,集中分布在克欽邦的密支那及撣邦的南歐、景棟等地。隴川縣的戶撒鄉與梁河縣的曩宋鄉、九保鄉是我國目前僅有的三個阿昌族自治鄉,也是國內阿昌族*主要的聚居地。
阿昌族居住的地區是瀾滄江與怒江兩大水系相互切割交錯而成的沖擊地帶,屬于滇西高山峽谷區,海拔1000--2000米,地勢北高南低,山勢起伏陡峻。境內河流縱橫,除大盈江、隴川江等較大河流外,還有曩滾河、曩宋河等支流以及無數山澗小溪。這里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氣溫在18℃左右。溫暖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地,茂盛的森林,加上平坦的壩區,都為阿昌族的生存繁衍及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阿昌族多在半山半壩區建村設寨。阿昌族寨子一般是由幾十或上百戶人家聚居而成。村寨距離遠近不等,多有石頭路或土路相連,村民、車輛往來不甚便利。阿昌族的住房與漢族無太大區別,一般都是磚瓦、木石結構的四合院建筑。正屋左右兩邊用于住宿,中間為堂屋,設有神龕、燭臺、長桌和火塘。廂房樓上用于堆放糧食和其他生活資料,樓下一般用來關雞拴牛。
阿昌族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氣候條件較適宜水稻的種植,水稻是當地*主要的農作物。在長期耕作實踐中,阿昌族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培育出多種水稻優良品種,比如,云龍縣阿昌族優質稻種“紅米棗”,梁河縣阿昌族的“毫公安”,都享譽海內外。除了水稻以外,阿昌族地區還廣泛種植玉米、小麥、大豆、薏米等糧食作物以及煙草、花生、油菜、棉花、油茶、甘蔗、核桃、板栗等經濟作物。其中,油菜、甘蔗、油茶等因產量大、市場銷路廣,已成為該地區的支柱型經濟作物。戶撒壩區阿昌族栽培的“戶撒煙”,不僅聞名滇西,而且深受緬甸、印度等鄰邦邊民的喜愛。阿昌族的手工業比較發達。隴川阿昌族生產的犁、鋤、刀,在德宏享有盛譽,尤其是“戶撒刀”,美觀、鋒利、耐用,既是**的生產工具和防身武器,又是收藏佳品,是國內公認的三大民族刀具之一。梁河阿昌族的純手工織錦,圖案精美,色澤艷麗,富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曾參加過首屆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受到廣泛好評。
……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