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語詞義散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53785
- 條形碼:9787100053785 ; 978-7-100-05378-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詞義散論 內容簡介
我國傳統語言學,是先從語義研究開始的,而且為我們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研究成果。從事漢語語義研究,無疑應首先從努力總結和繼承傳統語義研究的成果開始。拙著在詞義研究方面在以下一些問題上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一、從語義學的角度重新審視了歷代語義研究的成果,并重點評述了《爾雅》《方言》《說文》《釋名》和《玉篇》等著作的語義學價值以及各個歷史時期語義研究的特點。而對保存在古人注疏中的語義研究材料,只是粗線條地進行了介紹。我認為,這部分的語義研究材料非常豐富,尚待挖掘,尚待梳理,尚待整理和研究。
二、詞義是一個系統。詞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詞義之間不僅存在著各種聯系,而且還互相制約,一個詞的意義產生變化,往往會引起相關詞義一系列的相應調整。詞義的真正價值存在于詞義系統中,研究詞義應有系統的觀點,應避免孤立地研究詞義。
三、詞義并非概念。概念不能赤裸裸地存在,必須借助于詞或詞組等語言形式表示,但不能認為,概念是詞義的組成部分,更不能認為概念是詞義的核心。在研究漢語詞義時,應注重語言本身的語義特點,并*大限度地避免或擺脫“以哲學家的概念和框架為基礎,為出發點”的觀點和研究方法。
四、詞義是發展變化的。對于歷史悠久的語言,絕大多數詞,一個詞往往呈現多義性,而且還呈現層次性。整個詞義系統也是在發展變化的,同一語言不同歷史時期的詞義系統也是不同的。但這方面還只是有一些想法,還沒有形成研究成果。
五、詞義分析必須與語法分析相結合。詞義存在于具體的語句中。詞以上的任何語言單位,既是語法單位或語法結構,也是語義單位或語義結構。同一個詞的意義,往往因語法地位的變化而變化。同一語法結構而語義不同,是因語義結構變化,而不是語法問題。
六、詞典的義項不等于就是詞義。詞義是客觀存在的,而義項是詞典編纂者主觀的產物,受詞典編纂者水平或所掌握的語言材料的局限。所列義項,有可能接近詞義的原貌,有可能似是而非,也有可能完全錯誤。判斷一部詞典質量的高低,就是看它所列的義項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或接近詞義的原貌。
七、漢字是一種形、音、義相統一的獨特的文字。分析漢語中的詞義,還必須充分利用詞義的文字形式和語音形式,還必須結合詞義在不同歷史時期字形和語音的變化。
八、漢字中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古文化信息,是中華文化的寶庫。從漢字研究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文化,也是語言文字工作者的一個責任。
漢語詞義散論 目錄
我國傳統語義研究鳥瞰
訓詁學和語義學
詞義與概念
詞的本義
詞的義點
詞的義層
詞義的系統特征
詞義分析和語法分析——訓詁學新談
語法分析和語義分析
古漢語同義詞及其辨析方法
《說文》中的音訓——兼談“兮”字的用法
詞義發展研究的一些問題——兼及《現代漢語規范字典》的義項處理
“按詞義發展脈絡排列詞條義項”質疑——評《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兼及《現代漢語規范字典》
“聞”的初義及其具體用法
“姓”“氏”辨析
古漢語同義詞辨析舉例
說“宮、室”“房、屋”
“種、樹、藝”“振、拯、救”辨析
程度副詞“頗”的語義特點
謙詞、敬詞、婉詞概說
古今字概述
“預”“豫”的異同
用“長”,還是用“常”?
抱·拋·炮
“勸”字辨析
“可三《二京》,四《三都》”釋疑
《鴻門宴》中“東向坐”“參乘”兩詞的解釋
對《曹劌論戰》某些詞語的解釋
《中山狼傳》中的暗典
中國及其別稱考源
古“舞”字釋義
“羊大”即食美,“女子”乃色美——從漢字看漢民族美感的萌芽
申、虹、雷、龍——從漢字看龍的觀念的形成
從漢字看我國的農耕文化
《<說文>同義詞研究》序
后記
漢語詞義散論 節選
訓詁學和語義學
一 訓詁學和語義學的關系
周祖謨先生說:
訓詁學就是解釋語詞和研究語義的學問。舊日只看作“小學”的一個部門,現在正逐漸發展為一門有科學體系的漢語語義學。
進而言之,凡是一門學術必然有理論、有方法。前代許多研究訓詁的專家在解釋詞義的實踐中曾提出很多重要的見解……這些都是從研究《詩》《書》古訓而發展成為一門學科的緣由。今日在總結繼承前人的成果的基礎上,語言研究工作者就要根據現代語言學的原理,研究詞義的引申和舊詞派生新詞的規律以及正確解釋詞義的方法;還要研究辨別同義詞的法則,詞義與語法的關系以及修辭對詞義的影響等問題,從而建立起科學的漢語語義學。
今后的訓詁學從理論上和從實用上都會向建立有科學體系的漢語語義學的方向發展。(《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漢語訓詁學”)周先生在充分肯定訓詁學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不止一次地提出訓詁學應向語義學方向發展。還有其他的老一輩語言學家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他們這些高瞻遠矚的看法值得我們重視和關注。
經過歷代學者的辛勤努力,已為訓詁學的發展開拓出一條廣闊的道路。在討論訓詁學的發展前景時,應努力開闊自己的學術視野。曾經聽說過訓詁學易名的意見。由于訓詁學長期以文字為研究對象,有人提出應稱訓詁學為漢語形義學;由于訓詁學的研究成果大量以注釋形式表現出來,有人提出訓詁學應稱為漢語注釋學;由于訓詁學重在文獻資料的考證并為讀懂文獻服務,有人提出訓詁學應稱文獻語言學;等等。這些意見從某一個角度來看,也許是有道理的,但是從整體來看,不是停留在語文學的水平上,就是走歷史回頭路,實際上是有意無意地降低了訓詁學在語言學中的地位。
語言學的研究,基本上可分兩大類:一類是對語言本身的研究,如語音學、語法學、語義學等等;一類是對語言運用的研究,如修辭學、語言教學和翻譯等等。當然還有與其他學科交叉的邊緣語言學科,如心理語言學、文化語言學等等。漢語訓詁學可以說是世界上*早從語言文字角度研究語義的學科,理應在語言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