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生育政策與少兒福利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6999714
- 條形碼:9787806999714 ; 978-7-80699-97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育政策與少兒福利 本書特色
irth Planning
Policy and Children's
Wellbeing in
Transitional China
本書使用“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運用多層模型
技術.探討了社會轉型時期生育政策對兒童福利的影
響。分析結果表明,生育政策與兒童福利之間的關系因
福利層面而異:在其它個體、家庭和社區因素相同的情
況下,政策與兒童營養健康沒有直接關聯,但通過姊妹
結構間接地改善青少年的教育機會。本書從實證研究的
角度,填補了國內社會學和人口學有關生育政策與兒童
福利關系研究的空白。本書的*后討論了分析結果的潛
在機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啟示和建議。
生育政策與少兒福利 內容簡介
《生育政策與少兒福利》使用“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運用多層模型技術,探討了社會轉型時期生育政策對兒童福利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生育政策與兒童福利之間的關系因福利層面而異;在其它個體、家庭和社區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政策與兒童營養健康沒有直接關聯,但通過姊妹結構間接地改善著青少年的教育機會。《生育政策與少兒福利》從實證研究的角度,填補了國內社會學有關生育政策與兒童福利關系研究的空白。《生育政策與少兒福利》的*后討論了分析結果的潛在機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啟示和建議。
生育政策與少兒福利 目錄
生育政策與少兒福利 節選
2.少兒營養狀況的衡量
2.2.1.營養不良
個人營養狀況可以通過營養的內在表象和外在表象來衡量。內在的
表象是指食物和營養成分的攝入,而外在的表象是指身體發育狀況(如高
矮、胖瘦)、臨床表現(如眼睛和頭發的顏色以及血紅素的水平)、活動量和
生化指標(Martorell和Ho 1984)。內在和外在的表象有諸多不同。比
如,正常情況下,個人營養狀況的內在表象可以瞬息變化,而外在的表象
則相對穩定;外在表象的數據可以從一次社會調查中獲得,而獲得營養攝
人的數據則需要多種方法;外在的表象與健康和身體功能的聯系也更為
緊密(Martorell和Ho 1984)。
在外在表象的各種指標中,身體發育的測量(如高矮、胖瘦、皮下脂肪
量等)比其他各種指標更具優勢。更重要的是,人體發育對一系列外在因
素都十分敏感,所以可以更好地反映營養狀況的決定因素(Martorell和
Ho 1984)。正因如此,大部分有關兒童發育狀況的研究都使用這一衡量
方式。其次,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NCHS)根據身高
與年齡的關系、體重與年齡的關系和身高與體重的關系制定出兒童生長
發育的標準測量方法。根據年齡和性別的差異,計算Z值(標準值)。Z
值呈正態分布,Z≤一1者為輕度營養不良,Z≤一2者為中度營養不良,Z
≤一3者為重度營養不良。
具體而言,衡量營養不良的標準有三種:根據按年齡的身高(height—
for—age,簡稱HAZ)衡量發育遲緩(或身高偏矮),根據按年齡的體重
(Weight—for—age,簡稱WAZ)衡量體重偏輕,根據按身高的體重
(weight—for—height,簡稱WHZ)衡量體形偏瘦。
1.發育遲緩(或身高偏矮)
按年齡的身高(HAZ)是衡量慢性營養不良(或稱“生長遲緩”,即
stunting)的標準。如上所言,生長遲緩包括輕度、中度、重度等三個不同
層次。“(發育遲緩)衡量慢性營養不良……它反映了包括胎兒時期在內
的個人在成長時期的營養經歷"(Fogel 1994:374)。在生命的頭兩年沒有
得到足夠食物的兒童可能永遠都達不到應有的身高,即使他們在后來的
日子里擁有足夠的食物資源。所以,過去的食物缺乏可能造成當今大量
身高偏矮的少兒。同樣,如果目前的食物資源突然不足,營養不良的現象
通常也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才會表現出來。
2.體形偏瘦
急性營養不良或消瘦(wasting)是根據按身高的體重(WHZ)來衡量
的(Chinn和Rona 1992;Desai 1992)。體形偏瘦也分輕度、中度和重度三
級。偏瘦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如腸道性疾病)十分敏感。如果孩子飲食不
當或患有瘧疾,他們就會很快消瘦。
3.體重偏輕
體重偏輕(underweight)是指按年齡的體重(WAZ)來衡量一般性營
養不良或稱低體重兒。與年齡相比,如果體重過低,兒童可能患有一般性
營養不良。體重偏輕同時體現急性和慢性營養不良,反映偏矮和偏
瘦——如果一個孩子偏矮,即使不瘦,他的體重相對于其他同齡孩子來說
也可能偏輕。所以,偏輕折射出長期的、過去的營養不良歷史(造成偏矮
的原因)和短期的急性營養不良(造成偏瘦的原因)現狀。
上述三種人體測量的國際標準被廣泛應用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兒童
營養狀況的研究。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標準并非無懈可擊。其主要不足
在于,國際標準缺乏具體針對性,并不一定適合所有種族的人群。長期以
來,多項研究發現,身體發育存在著相當大的地理和種族差異(Eveleth和
Tanner 1976;Eveleth 1986)。比如,高加索人的后裔(白種人)往往比亞洲
人高。因此,有人認為,由于國際通用的生長測量標準是基于美國孩子的
生長狀況,他們的基因可能與其他種群的孩子有所不同,所以,使用上述
標準衡量其他種族兒童的生長發育也許并不合適(Li Yan等1999)。此
外,這些衡量標準對外在因素(諸如感染、氣候、壓力和遺傳等)也十分敏
感(Martorell和Ho 1984)。然而,盡管學者們對于通行的國際標準存有
種種疑慮,但它們仍然被繼續廣泛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不同國
家、地區和種族5歲以下兒童的生長發育速度極其相似(WHO 2002),同
時,獨特的地方標準尚未建立起來。
2.2.2.營養過剩(肥胖)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脂肪過度堆積以至于影響健康和正常生
活狀況稱為營養過剩(overweight)或肥胖(obesity)。肥胖是由于攝入的
能量超過了消耗的能量。運動少,消耗能量就少。劃分營養過剩或肥胖
的標準是主觀的(Sobal和Stunkkard 1989),主要有以下幾種:標準體重
和身高圖表、各種體重和身高之間的關系以及身體不同部位的皮下脂肪
含量。雖然肥胖癥是腹部或身體其他部位脂肪積聚過多所致,但直接測
量脂肪卻并不容易。因此,間接的衡量營養過剩的方法被普遍采用(Fie—
gal 1993),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和按身高的體重(WHZ)。
l_身體質量指數(BMI)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體重與身高關系的指標。
其計算方法為:BMI一體重(千克)/[身高(米)]。當個體的BMI值大于
或等于相應性別和年齡段的標準參考值時,即可被視為肥胖。BMI*初
用來衡量成人的營養狀況,近年來也被用于兒童人群。肥胖可以分為不
同級別。對成人而言,BMI介于18.5—24.9之間者被視為體重正常,大
量的研究發現,體重在此數值范圍內的人群天亡的概率*低(Caballero
2001)。BMI介于25—29.9之間者被定義為營養過剩,30一34.5之間者
被定義為肥胖,35—39.9之間者被定義為嚴重肥胖,40一44.5之間者被
定義為病態肥胖,超過50的人群被定義為超級肥胖。
BMI為衡量成人和兒童肥胖提供了一個通用標準。但是,由于受到生
長發育速度的影響,使用成人標準來衡量兒童肥胖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
(Sobal和Stunkkard 1989)。在兒童生長時期,身高和體重的增長與成人不
盡相同(Caballero 2001)。童年時期的BMI因年齡而變化很大。人在出生
時,BMI可以低于13,一歲時,可高達17,6歲時,可降低到15.5,20歲時可
以增加到21(Cole等2000)。因此,成人的標準也許并不適用于衡量兒童營
養過剩(Prentice 1998)。這清楚表明,在定義一個兒童是否肥胖時,需要采
用與年齡相對應的劃分標準。
2。按身高的體重(WHZ)
根據美國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以及全國健康統計中心在1971年和
1974年收集的數據(Must等1991a,b;WHO Expert Committee 1995),世
界衛生組織于1978年推出了以身高為基準,運用體重來評價肥胖的方
法。具體測量標準有二。**,凡超過身高標準體重20%的人群被定義
為肥胖。肥胖程度分為三等:超過身高標準體重20%~30%為輕度,超過
30%~50%為中度,超過50%以上為重度。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