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質性資料的分析:方法與實踐(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444268
- 條形碼:9787562444268 ; 978-7-5624-4426-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質性資料的分析:方法與實踐(第2版) 本書特色
《質性資料的分析——方法與實踐(第2版)》可以說為質性研究者構筑了一條為學的捷徑,它能指引出資料分析的先后之道,從而幫助研究者掌握這個世界的先后之道。
質性資料的分析:方法與實踐(第2版) 內容簡介
本書厘清了質性研究的科學取向,強化了質性研究者的邏輯思考與實作能力,使得研究新手們更容易走進質性研究之門,順利完成資料分析,進而提高研究者本人與讀者對研究成果的信心。本書可以說為質性研究者構筑了一條為學的捷徑,它能指引出資料分析的先后之道,從而幫助研究者掌握這個世界的先后之道。 目錄 第1章 緒論 第1節 質性研究所面臨的問題 第2節 本書的性質 第3節 我們的取向 第4節 質性研究的種類 第5節 質性資料的性質 第6節 我們對質性分析的觀點 第7節 本書的運用方式 第2章 設定資料搜集的焦點與范圍:實質的開始 第1節 建立一個概念架構 第2節 形成研究問題 第3節 界定個案:擬定研究范圍 第4節 抽樣:界定資料搜集的范圍 第5節 研究方法 第3章 設定資料搜集的焦點與范圍:研究設計的進階議題 第1節 連結質性資料與量化資料 第2節 有關資料分析的管理問題 第4章 初步的資料分析 第1節 接觸摘要單 第2節 代碼與編碼 第3節 模式編碼 第4節 寫備忘錄 第5節 個案分析會議 第6節 暫時的個案摘要 第7節 精簡短文 第8節 預建個案綱要法 第9節 持續分析的整體過程 第5章 個案內的資料展示:探究與描述 第1節 如何進行資料展示 第2節 部分排序圖表 第3節 時間排序圖表 第4節 角色排序圖表 第5節 概念排序圖表 第6章 個案內的資料呈現:解釋與預測 第1節 解釋與因果關系 第2節 解釋性結果矩陣表 第3節 個案動因矩陣表 第4節 因果網絡圖 第5節 進行預測與檢驗預測 第7章 跨個案資料展示:探索與描述 第1節 跨個案分析:緒論 第2節 部分排序圖表 第3節 概念排序圖表 第4節 個案排序圖表 第5節 時間排序圖表 第6節 隨時間發展的散點圖 第8章 跨個案資料展示:排序與解釋 第1節 經由比較分析作解釋 第2節 個案排序的結果矩陣表 第3節 個案排序的預測項—結果矩陣表 第4節 變量×變量的矩陣表 第5節 因果模型圖 第6節 因果網絡——跨個案分析 第9章 矩陣表:基本原則 第1節 建立表格 第2節 填入資料 第3節 由表中資料引出結論 第10章 形塑良好的意義:引出結論與驗證結論 第1節 產生意義的技術 第2節 檢測與驗證發現的技術 第3節 研究結論的質量之標準 第4節 實作記錄 第11章 資料分析中的倫理議題 第1節 本章 架構 第2節 倫理理論 第3節 具體的倫理問題 第4節 沖突、兩難與取舍 第5節 建議 第12章 撰寫報告 第1節 基本問題 第2節 讀者與成效 第3節 聲調、文類與立場 第4節 風格 第5節 格式與結構 第6節 運用研究報告 第13章 *后的陳述 附錄 為質性資料分析選擇計算機程序 參考文獻
質性資料的分析:方法與實踐(第2版) 目錄
質性資料的分析:方法與實踐(第2版) 節選
《質性資料的分析——方法與實踐(第2版)》厘清了質性研究的科學取向,強化了質性研究者的邏輯思考與實作能力,使得研究新手們更容易走進質性研究之門,順利完成資料分析,進而提高研究者本人與讀者對研究成果的信心。
質性資料的分析:方法與實踐(第2版) 相關資料
第1節 質性研究所面臨的問題質性資料的形式通常是文字,而不是數字。長久以來,社會科學的某些領域就是以質性資料為基礎,尤其是人類學、歷史學,以及政治科學。然而近十年來,越來越多基礎學科與應用領域的研究者投入質性研究的范式中,這些應用領域包括心理學、社會學、語言學、公共行政、組織研究、企業研究、醫療保健、城市規劃、教育研究、家庭研究、方案評估與政策分析等。正如L.M.Smith(1992b)所觀察到的,以下諸多的詞匯實際上都已經變成同義詞了,這些詞匯包括:民族志(ethnography)、田野法(fieldmethods)、質性研究(qualitative inquiry)、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個案研究(case study)、自然取向研究(naturalistic methods)、響應式評估(responsive evaluation)。質性資料是很有魅力的。研究者可以藉它們,對一個可辨識的地方所發生的事件過程,做出有實據的、豐富的描繪與解釋。也可藉它們,保留住時間流程,精確地看出哪一事件導致哪一事件,并引出精彩的解釋。再者,好的質性資料也更可能導出意外的發現與新的整合;幫助研究者超越第一印象,并產生或修改概念架構。最后,由質性資料導出的發現,會具有一種“不可否定性”。文字具有一種具體的、生動的、有意義的力量,尤其是將文字組成事件或故事之后,更能讓讀者信服,這名讀者可能是一名研究者、決策者,或是實務工作者。這些效果并不是簡化的一堆數字所能產生的。我們于1984年出版本書的第1版(Miles&Huberman,1984),從那時起,質性研究已有著驚人的發展。我們為這第2版所搜集的書籍、文章與報告,超過第1版3倍有余。人們對認識論問題的爭議繼續延續(Guba,1990);完整的研究手冊(Denzin&Lincoln,1994;LeCompte,Millroy,&Preissle,1992)也出現了;Sage出版的質性研究法系列叢書已超過24冊,新期刊有《教育質性研究》(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保健質性研究》(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新聞通訊有《文化人類學方法》(Cultural Anthropology Methods),年度論壇有教育民族志研究論壇(Ethnography in Education Research Forum)、教育質性研究研討會(Qualitative Research in EducationConference),電子公共版有QUIL,軟件會議有計算機與定性方法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and Qualitative Methodology),而主要的專業團體大多也都組成了質性研究的相關團體。 但
質性資料的分析:方法與實踐(第2版) 作者簡介
Matthew B.Miles是一位社會心理學家,他始終關注著教育改革及其成功之道(Miles,1992)。在質性研究方面,他所進行的第一項全面探究,是研究6所新型學校的創建,為期4年(Miles,1980;Miles et al.,1978)。他所寫的《吸引人的麻煩事》(At.tractive Nuisance,Miles,1979b)是對質性研究所做的深刻思考,也預示了他此生要獻身的學術志趣。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