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現代會計基礎-(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822639
- 條形碼:9787562822639 ; 978-7-5628-2263-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會計基礎-(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以2006年頒布的,2007年1月1日施行的39個企業會計準則和應用指南為依據,取國內外會計教材之長,力求突出我國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新動向,做到通俗易懂,言簡意賅。
本書的內容包括總論、會計要素和會計賬戶、復式記賬、費用的歸集和營業收入的確認、權責發生制和賬項調整、成本結轉和利潤確定與分配、權益、賬戶分類、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產清查、財務會計報告、會計循環和賬務處理程序、會計工作管理體制和工作組織、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共十六章。
本書可以作為各類高等院校、財經專業學生的基礎教材,也可用于經濟管理人員、會計人員自學會計的參考書。
現代會計基礎-(第二版) 目錄
**節 會計的含義
第二節 會計的職能和目標
第三節 會計的對象
第四節 會計假設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五節 會計的方法
第二章 會計要素和會計賬戶
**節 會計要素和會計等式
第二節 會計科目
第三節 賬戶
第三章 復式記賬
**節 記賬方法簡介
第二節 借貸記賬法
第四章 費用的歸集和營業收入的確認
**節 制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
第二節 供應過程費用的歸集
第三節 產品生產過程費用的歸集
第四節 產品銷售過程費用的歸集和營業收入的確認
第五章 權責發生制和賬項調整
**節 會計期間及收入和費用合理配比
第二節 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
第三節 賬項調整
第六章 成本結轉和利潤確定與分配
**節 成本的結轉
第二節 利潤的確定
第三節 利潤分配
第七章 權益
**節 權益的概述
第二節 債權人權益
第三節 所有者權益
第八章 賬戶分類
**節 賬戶按會計要素分類
第二節 賬戶按用途和結構分類
第九章 會計憑證
**節 會計憑證的意義和種類
第二節 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
第三節 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
第四節 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第十章 會計賬簿
**節 會計賬簿的意義和種類
第二節 賬簿的內容和登記
第三節 登記賬簿的規則
第四節 錯賬的查找與更正
第五節 對賬和結賬
第十一章 財產清查
**節 財產清查的意義和種類
第二節 財產清查的方法
第三節 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
第十二章 財務會計報告
**節 財務報告概述
第二節 資產負債表
第三節 利潤表
第四節 現金流量表
第五節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第六節 會計報表附注
第十三章 會計循環和賬務處理程序
**節 會計循環
第二節 賬務處理程序概述
第三節 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第四節 科目匯總表賬務處理程序
第五節 匯總記賬憑證賬務處理程序
第十四章 會計工作管理體制和工作組織
**節 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第二節 會計工作組織
第三節 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第四節 會計法規
第五節 會計檔案
第十五章 會計電算化
**節 會計電算化概述
第二節 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
第三節 電算化會計軟件的應用
第十六章 內部控制
**節 內部控制概述
第二節 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
第三節 內部控制的檢查與評價
現代會計基礎-(第二版) 節選
**章 總論
**節 會計的含義
一、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一)會計的產生
在人類社會中,生產是*基本的實踐活動,一方面人類要生存,就必須創造物質財富,也就是說必須依靠生產活動來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另一方面社會要發展,在生產的物品扣除人力、物力的耗費以后還有多余,人類便可能擴大生產規模,創造更多的物質生活資料。所以,人們總是希望以*少的勞動耗費,取得盡可能多的勞動成果。因此,必須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記錄、計算、分析、比較,而會計作為一項記錄、計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隨著生產發展以及追求經濟效益的要求也就逐步發展起來。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初階段——原始社會,人們就十分關心生產活動中的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就已把生產活動的過程記錄下來,當時,對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的量化,是單憑頭腦記憶的,隨著生產活動的增多,單憑頭腦記憶已不足以應對時,就逐漸發展到使用各種符號標志記數。在我國上古時期,出現了“結繩記事”、“刻本記日”等簡單記錄方式。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古巴比倫的泥板、埃及的刻石等都是*原始的記錄方式。由于當時生產力水平低下,在很長時期內,人們所關心的主要還是生產本身,會計只是作為生產職能的附帶部分,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生產時間之外附帶地把收支、支付日等等記載下來。”到了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力有了發展,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勞動產品增加了,出現了剩余產品,人們需要進一步總結計算產品的勞動耗費和勞動成果,將耗費與成果進行比較分析,生產者忙于生產,無暇兼顧會計工作,于是會計才逐漸從生產職能中分離出來,成為由專職人員進行、而又同生產經營緊密聯系的一種管理活動。早期的會計比較簡單,只是對財產物資的收支活動進行實物數量的記錄和計算,與統計和其他核算是混在一起的。
(二)會計的發展
會計從簡單的“結繩記事”、“刻本記日”等記錄方法開始,發展演變為今天具有科學理論和實踐規范的現代會計,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從世界范圍來看,大約經歷了以下幾個歷程:
1.古代會計階段
從會計的產生到復式簿記這段時期的會計可稱為古代會計。據考古發現,人類*早的會計思想與會計行為起始于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距今約二萬至十萬年。當初計量、記錄方法只是簡單的刻記。據馬克思考證,在遠古的印度公社中,農業上已有了“記賬員”(《資本論》**卷第369頁)。大約在四千年前,巴比倫就開始在金屬或瓦片上做商業交易的記錄。原始公社的會計,是為了核算公社全體成員的生產和分配,它是為整個氏族公社的利益服務的。
……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