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哲學大師點人生 版權信息
- ISBN:7801287681
- 條形碼:9787801287687 ; 978-7-80128-768-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哲學大師點人生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人活著究竟為什么”的主題分上、下兩篇展開討論,上篇按學派分別論述中國哲學大師對人生的理解,包括儒家崇尚道德,道家崇尚自然,墨家崇尚功利,法家崇尚規則,佛禪崇尚空靈;下篇按年代順序討論西方哲學大師的人生觀,包括古希臘崇尚靈魂,文藝復興崇尚肉欲,近
哲學大師點人生 目錄
上篇
**章 儒家:道德的教化
孔孟之道:“德”為做人、治國之本
1. 孔子:克己復禮,中庸處世
2. 孟子:人性本善,以德服人
3. 自強不息:修身齊家,平治天下
董仲舒:獨尊儒術,馴化百姓
1. 科考選官:四書五經,培養奴才
2. 三綱五常:只要義務,不要權利
偽善的理學:“存天理,滅人欲“
1. 道德為宗教,百姓為教徒
2. 天理何在: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3. 普遍虛偽: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第二章 道家:自然的生活
老莊道學:遠離世俗,守住自己
1. 清靜無為:無欲無求無煩惱
2. “復歸于嬰兒”:大成熟若天真
3. “萬般神通皆小術,惟有空空是大道”
4. 看破生死:人生于自然,死于自然
魏晉雅士:放浪縱欲皆處然
1. 鄙棄道德,做性情中人
2.“悠悠迷所留,酒中有真味”
3. 及時行樂:“眼前的幸福*重要
4. 田園牧歌:管它貧富與貴賤
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
1. “支配中國人思想與生活的,乃是道教”
2. 養生有方:內體凡胎想“成仙”
第三章 法家:邪惡的遏止
……
第四章 墨家:俠客的風范
第五章 佛教:空的覺悟
下篇
第六章 古希臘:理性的啟蒙
第七章 中世紀:天國的夢想
第八章 文藝復興:現世的享受
第九章 近代:自由的真諦
第十章 現代:人文的關懷
第十一章 當代:生存還是死亡
哲學大師點人生 節選
本書上篇按照學派分別論述中國哲學大師對人生的理解:儒家崇尚道德,道家崇尚自然,墨家崇尚功利,法家崇尚規則,佛教崇尚空靈。 在中國人的眼里,人雖然也是動物,但人與動物有著根本的差別,即人有道德心。而動物沒有。 中國人把人性分成善與惡兩方面,諸子百家就人活著是為了懲惡還是揚善展開了激烈的爭論。不管是懲惡還是揚善,其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道德心的培養。在這一點上,道家、墨家和佛教也是如此。 下篇按照年代順序合科學邏輯地展開論述西方哲學大師不同的人生觀:古希臘崇尚理性,中世紀崇尚靈魂,文藝復興崇尚肉欲,近代崇尚自由,現代則崇尚人文關懷。 在遠古原始時代,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人類首選面臨的是生存問題,因此對他們來講,活著,也就僅僅是為了滿足肉體存在的需要。 到了古希臘奴隸時代,人類自我意識覺醒,人的理性被抬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因此,這一階段的人生觀被稱為“理性主義”人生觀。 在中世紀封建時代,宗教信仰占據了統治地位,人們活著就是為了上帝,為了來世能進天堂,他們放棄了人的欲望、感情、意志乃至理性,因為這些與靈魂相比,不僅微不足道,而且是妨礙升天的。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理性主義復活,人從天上被拉回到了地上,人們不再相信有來世和天堂。對他們來講,活著,就是為了享受現實的幸福,追求肉欲和情欲的滿足。于是從禁欲轉向了縱欲。 ……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