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郭大烈納西學論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5084678
- 條形碼:9787105084678 ; 978-7-105-08467-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郭大烈納西學論集 本書特色
納西學,就是以納西族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在實
踐上,它貫穿古今;在空間上,它橫跨東西。既包括
對納西族的本體性研究,也包含這種研究本身。它起
步于1 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50年代初,源于西方學者、
傳教士、軍事人員對納西族地區的游歷…… ''
本書論文有: 《 納西文化的特征及其前瞻》、 《略
論納西族心理素質特點及其變異=》、 《納西文化模式
探微》、 《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轉型——以納西族為例》、
《納西族民間文學類型及特色二》……
郭大烈納西學論集 節選
于納西學的崛起(代序)
白庚勝
兩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的一位朋友在看到我的
小文《納西學發凡》后,決定將它投稿于該所一本相關專業雜
志發表。誰知該雜志的一位“權威”競說什么“納西學何有
之?”聽到這一信息反饋,我心悵然,既忿然于這位權威的傲
慢.同時也感慨納西學學科建設的遲滯。
感憤之余,我并沒有停止思考與行動。在從中國社會科學院
調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及分黨組書記后,我利用工
作之余穿行于首都北京與全國各地,尤其是昆明、麗江、迪慶等
地納西學學者及納西族官員、實業家之間,決定組織一套納西學
叢書。在我的設計中,這套叢書包括30部國內外較有影響的納
西學學者的學術專集。
正如廣大讀者將從這套叢書中了解到的那樣,納西學的發展
歷程艱難備至。它的起步一般可以鎖定在19世紀60年代至20
世紀30年代初。那時的納西學以西方學者、傳教士、軍事人員
游歷納西族地區,并收藏東巴經典,翻譯有關文獻片斷,發表有
關介紹文章為主要特點;從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末,納西
學粗具規模,劉半農、董卓賓、李霖燦、陶云逵、羅常培等內地
學者開始關注納西族歷史、語言、文字研究,納西族學者楊仲
鴻、方國瑜、趙銀棠亦接踵于后進行多領域的探索,無論是其田
野調查、文物收藏,‘還是專題性的研究都成果迭出。在國外學者
中,被譽為“西方納西學之父”的洛克以獨居納西族地區28年
的傳奇經歷,以豐富的納西文物收藏與傳播,以深刻而全面的納
西文化詮釋在納西學領域漸入佳境;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60
年代中期,洛克在國際納西學界獨領風騷,并影響育成了歐、
美、日等國的一批納西學新秀。這一時期,與之失去聯系的我國
納西學界仍在踽踽前行,和志武、周汝誠、和發源等先生成為傳
遞薪火的骨干力量;60年代至70年代末,盡管仍有雅納特、杰
克遜等活躍于學界,但一代宗師洛克的去世使西方納西學跌入低
谷,國內的納西學更是遭受浩劫,納西文化生態遭受全面破壞,
這是納西學的全球性低迷時期;從80年代初至21世紀初年,納
西學進入全面復興時期,《納西東巴古籍譯注全集》、的翻譯出
版、國際納西學學會的成立、國際東巴文化藝術學術研討會的舉
辦等盛事都集中出現于這一時期。
對納西學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學問這一問題,我已在《納
西學發凡》一文中作過這樣的表述:“納西學,就是以納西族為
研究對象的學科。在實踐上,它貫穿古今;在空間上,它橫跨東
西。它既包括對納西族的本體性研究,也包含這種研究本身。就
前者而言,有關納西族的生存環境、存在歷史、生活方式、精神
信仰、組織制度、藝術創造、技術成就等都無不納入其視野之
中;就后者而言,有關納西族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學者與成果、
歷史與活動、機構與組織都囊括于其內。”對于這一判斷,我至
今認為比較科學、正確,它同時也被學術界所接受。因此,編纂
這套納西學叢書的沖動之一,就是為了進一步為納西學立名、正
名,并全面、系統展示納西學的內涵。當然,這只是就至今為止
的情況而言,繼續豐富、發展它的使命已經歷史地落在后來學者
的肩上。
當這套叢書即將問世之際,納西族社會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歷
史時期。一方面,固守萬古的民族保守性已經被擊破,發達的交
通已突破鐵甲山的阻絕、金沙江的割斷,使“麗江口袋底”的
神話不再;快捷的通訊將古麼些人的后裔編織進全球現代信息網
絡之中,靠古老的象形文字及口傳心授維持獨立的知識系統已難
以為繼;農民轉變為市民、鄉村開發成城市的社會轉型風馳電
掣;以追求超額利潤為目的的一庫八站建設將一改玉璧金川的原
生形態;每年400萬的游客正在改變著麗江的一切;不斷變化的
行政區劃,使納西族的生存空間從漢時的六江流域退居三江并流
區,繼而蘭州立縣、拖支并維、迪怒建州、行署改市、麗江縣裂
身為二。從自然到社會分錯雜然,到處都在發生急劇變化;由社
會而主體光怪陸離,一切都在解構與重組。這便是納西學今天所
面對的現實,這也是納西學學科的生長點。或許過于苛刻,但納
西學必須回答納西文化生死存亡的問題,決不能陶醉于古樂、古
城、古文字帶來的榮耀,更不能沉迷于現代社會的犬馬聲色、
“安樂死亡”。
納西族
郭大烈納西學論集 作者簡介
div class="right_content">郭大烈,1941年,納西族,云南麗江市古城區宏文村人,云南社會科學院研究員。1964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歷任云南省社會科學院民族學所所長、中國西南民族研究會副會長、云南省民族學會會長等職,與和志武合著《納西族史》(獲云南省政府一等獎),主編《論當代中國民族問題》、《納西族文化大觀》等10余部著作,先后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rdquo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