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66468
- 條形碼:9787500466468 ; 978-7-5004-6646-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研究 內容簡介
該書是一項考查中國公務員工資制度問題的研究。傳統認為,公務員工資應按勞分配。該書認為,按勞分配是經濟人假設前提,只適用于貨幣價值財富生產領域,將其推廣到非貨幣價值財富生產領域的做法是經濟學帝國主義,其結果只能導致貨幣價值財富與非貨幣價值財富的不均衡。建立以公正人假設為前提的、以維持體面生活為基本原則的新供給制,是保持公務員公正,從而均衡兩種財富,*終實現社會和諧的唯一工資分配制度路徑。
中國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研究 目錄
一 研究動機
二 思想史考查
(一)國外
(二)國內
三 有關概念的說明
(一)公務員與工資
(二)公正、公正人與經濟人
(三)貨幣價值財富與非貨幣價值財富
四 基本觀點與邏輯思路
(一)基本觀點
(二)邏輯思路
五 解決方法與思想創新
(一)解決方法
(二)思想創新
**章 公務員工資分配的理論基礎
**節 和諧社會下的財富觀
一 不同視角下的和諧社會
二 和諧社會的經濟學解讀
第二節 政府職能的和諧定位
一 政府職能思想史的簡要考查
二 和諧社會條件下的政府職能
第三節 公務員的價值定位
一 非貨幣價值財富方面
二 貨幣價值財富方面
三 一個簡短的結論
第二章 按勞分配在政府部門適用性的考察
**節 相關文獻綜述
第二節 按勞分配理論及其實現前提
一 古典的按勞分配思想
二 經典的按勞分配理論
三 發展的按勞分配理論
第三節 按勞分配不適用于政府部門
一 一個初步考察
二 進一步的理論推導
三 和諧社會下的考察
四 結論
第三章 中國公務員工資制度變遷
**節 過渡階段的工資制度
一 供給制的調整
二 工資制的調整
三 兩制并軌
四 歷史簡評
第二節 探索階段的工資制度
一 工資改革的背景
二 按勞分配是主要原則
三 等級工資制是基本內容
四 改革成效的歷史簡評
五 改革以后的曲折發展
……
第四章 中國公務員工資制度創新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研究 節選
導言
一 研究動機
中國經過近三十年的市場化改革,生產力得到極大提高,社會經濟獲得迅猛發展,困擾中國數千年的溫飽問題正在得到根本解決。在這一歷史背景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政府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構想。然而,當前階段,政府作為和諧社會的提出者、主導者和關鍵推動者,本身也存在著某些內部矛盾與不和諧的現象,表現得*為尖銳的,比如在公務員的工資分配領域。撇開貪污受賄等腐敗違紀現象不談,相當多的地區和部門,工資性收入呈現出無序的惡性膨脹,不僅名目繁多而且數量可觀。當經濟欠發達地區還在為標準內的工資難以及時足額發放而頭痛不已時,一些發達地區公務員的工資性收入卻早已超過標準內的工資收入,并且還在為進一步“開發”工資性發放項目而不斷“開拓創新”。即使對于同一地區,一些實權部門、實權崗位在標準工資外仍然存在著大量的“灰色收入”,與一些“清水衙門”相比,工資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與這種工資分配環境互為因果、相互強化的是,政府部門中存在著的兩種“躁動”傾向:一種,“油水”部門、“油水”崗位成為眾人趨之若鶩的“肥差”,而且部門收入越高其部門領導也被認為越有“能耐”;另一種,對“油水”部門、“肥差”崗位的“嫉惡”,這種嫉惡事實上只是對自己未獲得相應機會的一種不公平感,一旦進入該部門或者取得相應職位將表現出比前一種更渴望的高收入欲望。事實上,這兩種躁動傾向幾乎成為當前政府部門某些人的意識主流和行動指南。如果任由其發展,可以預期,一種極端的情況就是,政府部門某些職能的消失與某些部門的畸形膨脹,政府也就難以擔當其應有的職責,甚至不成其為政府,中國社會的和諧發展就會徒增困難。
……
中國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研究 作者簡介
毛飛,男,1978年3月生,重慶市大足縣人,2006年6月獲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現役軍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軍隊財務系講師,同時兼任《軍事經濟研究》編輯。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共部門效率、財政宏觀調控理論與政策、國防經濟理論與政策等。在《中國軟科學》、《光明日報》(理論版)、《后勤學術》等軍內外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中國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研究》是作者的第一部專著。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