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南陽棉花科研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334595
- 條形碼:9787802334595 ; 978-7-80233-459-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南陽棉花科研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分3個部分,內容有棉花新品種選育與良種繁育、棉花的雜種優勢利用、耕作改制、優質高產栽培、發明專利和棉花科普。其中育成棉花新品種8個,雜交棉7個,國家發明專利兩項。本書體現了作者一生致力于棉花科學研究與生產發展的歷程和科研路線,為“兩當”生產服務的方向,“三嚴”的敬業作風,刻苦致學,執著攀登的科學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河南省南陽盆地棉區的棉花科學研究進展,以及棉花生產發展的概況。 本書內容豐富,理論聯系實際,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新性、先進性,實用性強。
南陽棉花科研與實踐 目錄
1.1 棉花新品種
1.1.1 宛棉1號
1.1.2 宛棉2號
1.1.3 宛棉3號
1.1.4 宛棉4號
1.1.5 宛棉5號
1.1.6 宛棉6號
1.1.7 宛棉7號
1.1.8 豫棉14號
1.2 棉花新品系
1.2.1 宛棉1119
1.2.2 宛棉1127
1.2.3 宛棉146
1.2.4 宛棉7077
1.2.5 宛棉4196
1.2.6 宛棉186
1.2.7 宛棉4165
1.2.8 宛棉3396
1.2.9 宛棉單7
1.2.10 宛棉南繁30
1.2.11 宛棉462
1.2.12 宛棉407
1.2.13 宛棉375
1.2.14 宛棉227
1.2.15 宛棉559
1.2.16 宛棉582
1.2.17 宛棉353
1.2.18 宛棉048
1.2.19 宛棉392
1.2.20 宛棉468
1.2.21 宛棉108
1.2.22 宛棉464
1.2.23 宛棉180
1.2.24 宛棉70
1.2.25 宛早258
1.2.26 宛早686
1.2.27 宛早699
1.2.28 宛早613
1.2.29 宛早716
1.2.30 宛早680
1.2.31 豫宛284
1.2.32 豫宛122
1.2.33 豫宛1029
1.2.34 豫宛20
1.2.35 豫宛320
1.2.36 豫宛014
1.2.37 豫宛130
1.2.38 豫宛199
1.2.39 豫宛222
1.2.40 豫宛2018
1.2.41 豫宛106
1.2.42 宛抗棉97A
1.2.43 宛抗棉98A
1.2.44 宛抗棉2098
1.2.45 宛棕絮1號
1.3 陸地棉新品種選育簡結
1.3.1 明確選種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1.3.2 育種方法與體會
2 棉田耕作制度
2.1 南陽地區棉田耕作制度
2.1.1 南陽地區自然氣候與棉花兩熟栽培
2.1.2 兩熟制的發展
2.1.3 麥(油)棉兩熟制的種植模式
2.1.4 麥棉兩熟栽培的意義
2.1.5 兩熟棉田栽培的關鍵技術措施
2.1.6 兩熟栽培棉田存在的問題
2.2 麥棉兩熟套種制
2.2.1 因地制宜,發展麥棉套
2.2.2 麥棉套種高產開發技術要點
2.2.3 麥套棉“十改”栽培技術
2.2.4 麥套棉畝產皮棉100kg栽培技術
2.2.5 小麥矮化和棉花株型栽培雙高產技術研究與應用
2.2.6 麥棉套種雙高產栽培技術探討
2.2.7 麥棉套種的全程化調技術
2.2.8 豫棉14號麥壟套種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3 棉花栽培
3.1 大抓三桃奪取棉花豐產優質
3.1.1 促增枝增節,爭多座伏前桃
3.1.2 穩健生育,確保伏桃滿腰
3.1.3 加強后期管理,力爭秋桃蓋頂
3.2 棉田套種夏綠肥壓青作棉花“當家肥”
3.2.1 夏綠肥作棉花追肥的好處
3.2.2 套種和壓青的方法
3.2.3 夏綠肥壓青注意的問題
3.3 略談棉花高優低栽培技術
3.3.1 棉花高產優質的生育指標
3.3.2 棉花高、優、低栽培的主攻方向
3.3.3 高優低栽培的基本技術措施
3.4 棉花高產長相與主攻方向
3.4.1 棉花高產優質的生育指標
3.4.2 棉花高產栽培的主攻方向
3.5 南陽盆地棉花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3.5.1 研究結果
3.5.2 優質高產棉花的主攻方向
3.5.3 關鍵栽培技術
3.6 南陽盆地棉花生產障礙因素及高效益栽培技術
3.6.1 影響棉花生產的障礙因素
3.6.2 實現棉花高產高效益的技術措施
3.7 南陽盆地優質棉生產技術
3.7.1 南陽盆地氣候優越,適宜優質棉生產
3.7.2 植棉歷史悠久,產量提高快,纖維品質好
3.7.3 優質棉規范化栽培技術
3.8 棉花摘除早蕾技術
3.8.1 摘除早蕾的增產原因
3.8.2 摘除早蕾技術
3.8.3 去早蕾棉田的栽培技術
3.9 棉花噴硼優質增產
3.9.1 施硼肥的方法
3.9.2 注意事項
3.10 棉花噴施保鮮素試驗研究
3.10.1 試驗處理
3.10.2 結果與分析
3.10.3 討論
編后
楊新民簡介
南陽棉花科研與實踐 節選
1 棉花新品種選育
河南省南陽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的棉花品種選育,是1963年從筆者主管棉花試驗研究開始的。首先以征集優良品種(系),引進國內外品種資源,引種鑒定,系統選育著手,逐步建立系統的、完整的育種系譜及試驗鑒定程序。進而有計劃地,有明確育種目標地開展育種工作。20世紀70年代以前,先后征集國內外原始材料,保存和利用1500多份。爾后,采用以有性雜交為主,積極開展原子能(鈷60)電離輻射、快中子、微波處理和化學誘變(Na,N3、DES、秋水仙等誘變劑)技術,或多種方法相互交錯進行的創造新變異技術。曾進行創造中國棉花雄性不育系和棉花雜種優勢利用研究。以服務當地棉花生產為基礎,以選育多抗優質高產的中熟陸地棉為主。先后兼顧開展早熟棉(短季棉)育種,抗性(病蟲、逆境)育種,優質棉(品質)育種和天然彩色棉育種以及特異性狀育種等。項目列為河南省重點研究課題。育種規模逐漸擴大,系譜配套日臻完善。20世紀80年代棉花試驗地曾達50畝以上,基本技術人員15人,*少維持技術工人5名,科技干部3~5人。1968—1997年不完全統計,共組配雜交組合1157個,其中短季棉組合233個。電離輻射(鈷60、快中子、微波、C02、N2、激光等)和化學誘變,70年開始,曾進行品種、雜交種種子和棉苗、花粉的輻射,或親本處理后雜交,或雜交后代處理,或輻射和化學誘變劑互用或輪換處理。還采用遠緣加蒙導技術等。都取得了一定效果。1986年前棉花育種工作基本上系筆者獨作,而后吸收大專院校畢業生參與執行。
育成并推廣有一定面積的棉花新品種8個,雜交棉品種7個。其中短季棉品種1個,抗蟲雜交棉3個,棕彩抗蟲雜交棉1號。
……
南陽棉花科研與實踐 作者簡介
楊新民,男,漢族,研究員,中共黨員,河南舞陽人,1933年生,1961年7月畢業于安陽高等棉花專科學校。曾任河南省南陽地區農科所經濟作物研究室主任。參加《中國棉花學會》(上海)《河南省農學會》(開封)、《河南省棉花學會》(鄭州)成立大會,為第一屆會員。曾任河南省棉花學會(第一、第二、第三屆)理事,南陽市農學會理事,南陽市棉花學會副秘書長。南陽市科技成果和技術職稱評委會委員。南陽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受聘于南陽市電視臺和廣播電臺農技服務中心、南陽市棉麻公司,南陽縣、新野縣、鎮平縣以及桐寨鋪、張店、源潭、桐河、晉莊、構林、劉集等20多個單位黨委政府的技術總顧問。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