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圖說中國傳統服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283878
- 條形碼:9787506283878 ; 978-7-5062-838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圖說中國傳統服飾 內容簡介
中國的服飾文化,是申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倡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今天,我將多年搜集到的,有關中國古代服飾方面睜大量圖文資料,以及研究成果編寫成書希冀此書能對更多國人了解中國服飾發展的歷史,解讀我們祖先的穿衣戴帽起到積極的作用。
圖說中國傳統服飾 目錄
**節 原始人的服裝
第二節 原始人的頭服
第三節 原始人的足衣
第四節 原始人的發式
第二章 商周時期
**節 商周時期的服裝
第二節 商周時期的頭服
第三節 商周時期的足衣
第四節 商周時期的發式
第三章 戰國時期
**節 戰國時期的服裝
第二節 戰國時期的頭服
第三節 戰國時期的足衣
第四節 戰國時期的發式
第四章 秦漢時期
**節 秦漢時期的服裝
第二節 秦漢時期的頭服
第三節 秦漢時期的足衣
第四節 秦漢時期的發式
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
**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裝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頭服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足衣
第四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式
第六章 隋代
**節 隋代的服裝
第二節 隋代的頭服
第三節 隋代的足衣
第四節 隋代的發式
第七章 唐代
**節 唐代的服裝
第二節 唐代的頭服
第三節 唐代的足衣
第四節 唐代的發式
第八章 五代
**節 五代的服裝
第二節 五代的頭服
第三節 五代的足衣
第四節 五代的發式
第九章 宋代
第十章 遼金
第十一章 元代
第十二章 明朝
第十三章 清代
后記
參考文獻
圖說中國傳統服飾 節選
**章 原始社會:
**節 原始人的服裝:
人類社會已經有二三百萬年的歷史,其中人類的文明史僅有五六千年,其他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原始社會中度過的。當時人類還處于童年時代,生產力極其低下,憑著攝取經濟一采集和漁獵為生,茹毛飲血,食草木之實,衣禽獸之皮。由于當時沒有文字,考古遺物殘缺不全,有關當時人們的穿著資料又極其缺乏,我們只能通過對有限的考古發現、歷史傳說和有關民族學資料加以復原,進行粗線條的描述。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人類剛剛擺脫動物界以后,仍然是赤身裸體的,不知衣服為何物。在歐洲馬德林洞穴發現的壁畫上,就有裸體的婦女形象,屬于舊石器時代晚期,這是當時不穿衣服的物證。
關于服裝的起源,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是為了御寒;有人說是羞恥觀念的支配;也有人說是為了美而裝飾自己。
在原始思維中,特別是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人們還缺乏羞恥觀念,只有父權制和嫉妒意識興起之后,羞恥心理才得到發展,但服裝卻早就出現了。
在原始社會早期,并不存在審美觀念,因為生產力極端低下,采集和漁獵品很少,人們經常掙扎在死亡線上,根本沒有裝飾自己的欲望,也缺乏裝飾自己的能力。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發生了經濟革命,即攝取經濟退居次要地位,出現了生產性的經濟——農業和畜牧業,開始種麻養蠶。生活的初步改善,人類思維能力的進步,才有了審美要求,并且引起了服裝的改進,而當時的生產又為紡織業的崛起提供了新的原料。所以,雖然審美觀念并不是發明服裝的原因,它在改進和發展服裝方面卻起著積極的作用。
服裝的起源,根本原因是實用的目的,但是人類的分布極其廣泛,各地氣候、地理環境不同,不同地區的原始居民在發明服裝方面,都有自己特殊的因素。在寒帶和溫帶地區,人類為了防御寒冷,保護身體,很早就披獸皮了。……
圖說中國傳統服飾 作者簡介
鄭婕,1960年生于北京。自幼酷愛美術、曾師從于工筆重彩畫家王叔暉先生。1980年至2003年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任職主要工作是古畫復制與摹繪,并兼顧美術設計,其間曾在沈從文先生主持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室協助工作。現供職于恭王府博物館(原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繼續從事美術設計工作。工作之余,對古代服飾藝術及王府宗教信仰頗有研究。主要論著有《梳子的歷史》、《中國女性民俗文化*面妝首飾》、《花靨》、《隋代戎裝骨雕像》、《古人肢體上的裝飾物》、《出獵金牌畫時代考辨》、《試論恭王府神殿布局及祭祀典制》、《圖說中國古代人體裝飾》等。
- >
朝聞道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